廢除俄語、改用拉丁字母…中亞五國,爲什麽全面“去俄羅斯化”?

探史這些年 2024-05-07 22:21:06
引言

中亞,即亞洲中部地區,通常認爲包含括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在內五個國家。

中亞五國從沙俄帝國到蘇聯時期,一直處于俄羅斯的統治下,直到蘇聯解體,才紛紛選擇獨立。

然而,這些曾經與俄羅斯“同舟共濟”的中亞國家,卻在獨立後迅速開啓了如火如荼的全面“去俄羅斯”化進程。這到底是爲什麽呢?

(中亞五國圖示)

一、“俄羅斯化”:被動接受

要想知道中亞五國全面“去俄羅斯化”的原因,我們便需要知道其背景以及被“俄羅斯化”的過程。

19世紀,沙俄爲了發展殖民經濟,開始不斷擴張自身領土。很快,其腳步邁向了中亞地區。在一系列的武力手段實施過後,中亞各民族被沙俄征服,並且並入了沙皇俄國的領土。

在這之後,沙俄政府以封建專制制度控制起了中亞各民族,導致其經濟不斷衰退,一度變得貧窮落後,起義動亂時常發生。

爲了加強對中亞地區的控制,讓沙俄政府更好地從中謀取經濟利益及政治穩定,沙俄政府這才決定對中亞地區進行“俄羅斯化”。

(沙俄士兵)

首先是語言教育方面,沙俄在19世紀末開始于中亞地區創辦俄羅斯學校,專門使用俄語教學,表面上看是能提高中亞地區文化水平,但是由于接受培養的對象一般是俄國或中亞貴族人口,這個舉措便只是拉大了中亞人民與俄羅斯人的差距。

接著在精神文化方面,由于中亞地區人民對伊斯蘭教的信仰虔誠,盲目打壓容易引起更大範圍地民衆起義,沙俄政府便沒有刻意打壓,反而試圖以此緩和沙俄與中亞民衆關系。

直到沙俄在中亞的統治趨于穩定,沙皇政府才開始抑制伊斯蘭教的發展——頒布法令,規定所有宗教審判,需以俄國法律爲准繩。此舉嚴重削弱了伊斯蘭法的作用,之後沙俄又大力推行俄國人信奉的東正教,並且讓異教徒皈依東正教。

(伊斯蘭教)

在這一切措施執行過後,沙俄開始鼓勵俄羅斯人移民中亞,想要讓俄羅斯人潛移默化地影響周圍,讓中亞地區實現真正的“俄羅斯化”。之後的蘇聯時期,中亞地區依舊被控制著,並且“被不斷俄羅斯化”。

二、國家認同:急需擺脫蘇俄影響

直到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中亞五國先後宣布獨立,在他們的新生國家中,建立新的國家身份認同,成爲當政者獲得執政合法性便成了必然需求。

也就是在這種需求的背景之下,中亞五國才紛紛選擇了“去俄羅斯”化政策,畢竟他們需要脫離蘇聯和俄羅斯影響力的掌控,取得真正的國家獨立。

(蘇聯解體)

因此,中亞五國獨立後,爲了消除俄羅斯在本國的遺留影響,全部先從語言教育這一群體文化的最重要元素之一入手,不約而同地出台了《語言法》來確定主題民族語言地位。

先是烏茲別克斯坦出台法律,將自身民族語言拉丁字母化,去除其中的俄羅斯元素,讓本民族語言與俄語隔斷聯系。

(烏茲別克斯坦)

哈薩克斯坦緊隨其後,在本地語言法通過後,開始限制其俄語的使用與傳播,並要求一切正式場合使用哈語;吉爾吉斯斯坦確定了本民族語言的國語地位;土庫曼斯坦則將本民族文字全部拉丁字母化,全面去除俄語。

在宗教文化方面,中亞五國政府也開始創建伊斯蘭宗教學校,將伊斯蘭宗教納入教育範疇,爲的便是將重塑自身民族宗教文化,來消解掉“被俄羅斯化”時東正教與無神論的影響,喚醒人民的傳統信仰認同。

(伊斯蘭教學校)

三、民族身份認同、鞏固主體地位

當然,中亞五國全面“去俄羅斯化”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其需要彰顯與鞏固自身主體民族地位。

要知道,中亞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多民族聚集的地方,但是在被沙俄以及蘇聯統治,並且實施了一系列民族和文化融合政策後,中亞地區中俄羅斯族人差點便一家獨大。因此中亞五國必須複興主體民族,提高主體民族在國內的主導地位。

(多種宗教)

而除了提高民族主體地位外,在這個曾被多種勢力,多種民族文化入侵的地區,獨立後的中亞五國還需要,在國內社會建立民族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因此俄羅斯文化,這個最大的“毒瘤”便成了中亞五國最先需要拔除的對象。

正是基于此種考慮,哈薩克斯坦在獨立後,便將19世紀本國的抗俄英雄推出作爲自己的民族英雄,並且不斷進行歌頌,將其塑造成了民族獨立的象征,鞏固了主體民族地位。

(哈薩克斯坦)

之後,哈薩克斯坦又在曆史教科書中,直接指責俄羅斯帝國對本國民族實施的種族滅絕政策,打壓抑制俄羅斯文化發展。

烏茲別克斯坦也不例外,在獨立後重視弘揚烏族的曆史文化傳統,推出自己的民族英雄代表——帖木兒,以他作爲國家獨立、自由的象征,借此來大力弘揚烏孜別克族曆史文化氛圍,讓民族得到身份認同,來鞏固民族在國家中的主體地位。

(帖木兒)

在這些政策手段之外,中亞五國還不斷出版有關主體民族形象的圖書,讓人民得以感受到其中承載的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以及民族精神內涵,更好地鞏固民族主體地位。同時通過開展主體民族紀念活動,壓制俄羅斯文化發展。

總而言之,中亞五國在獨立後采取一系列“去俄羅斯化”政策,既是由于之前“被俄羅斯化”所受到的殖民傷害,同時也是國家獨立後爲了發展自身實力的現實需要。

(沙俄貴族學校)

參考資料:

袁蕙珈.中亞五國“去俄羅斯化”問題研究 ——以社會文化領域爲視角.[M].

田烨,于夢傑.中亞地區"去俄羅斯化"政策[J].國際研究參考, 2021(6):9.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