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寶媽給娃買“蛋糕邊角料”遭網友嘲諷:貧窮父母養出自卑孩子

豆芽媽媽育兒 2024-05-04 01:44:04

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媽媽。

衆所周知,勤儉節約一直是我國的傳統美德。

在物資匮乏的時代,人們對于身邊每一件擁有或想要擁有的物品,都視若珍寶,可以說是帶著敬畏、感恩的心理去善待的。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如果再過度節約、買東西貨比三家,甚至猶猶豫豫,會讓人感覺自己過得不太好,摳索、不大方,難成大器。

身爲人父人母,更是想要給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對于孩子的吃穿用度,也是優中選優、精中選精,一點也不想委屈孩子。

但是,實際上,孩子的需求是很小的,他們並非我們所想象得對周圍的事物,包括美食美景有著狂烈的熱愛。

聽鄰居奶奶說,最怕孩子的寶媽過周末,她帶著孫女去超市,一買能買幾百塊錢的東西,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造成娃對物品一點也不珍惜。

前幾天,她還看見家裏的垃圾桶扔了一個小蛋糕,孩子吃了一兩口就不吃了,寶媽怕發胖也不吃,索性就扔掉了。

這讓豆芽媽媽想起曾經在網上看到的一個小故事,一位二胎寶媽給娃買蛋糕邊角料吃,本來覺得兩全齊全,既省了錢,還滿足了孩子的口腹需求。

哪知,她的分享引發網友的吐槽和嘲諷,一時之間,成了一個網絡熱議話題:究竟該不該給孩子買便宜廉價的東西?難道家庭不富裕,就會養出自卑的孩子嗎?

進而引發了人們對家庭育兒的思考:何爲窮養富養?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中,究竟什麽才是最重要的呢?

二胎寶媽買“蛋糕邊角料”給娃吃

這位上熱搜的寶媽,家裏有兩個孩子,家庭經濟一般,本來沒生娃前,她也是有工作的,和老公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

因爲生了二胎,家裏老人沒辦法幫她繼續帶孩子,她只好犧牲自己的事業和時間,在家做起了全職媽媽,全心全意的照料兩個孩子和這個家。

一家四口靠老公一個勞動力賺錢養家,家庭的壓力可想而知。

這位媽媽也是很會過日子,不說一分錢掰成兩半花了,但是日常開支也非常節省,盡量會買一些打折物品;吃的方面也是如此,只要還在保質期內,買起來經濟實惠,能節省家庭很大一部分開銷。

一次路過街邊的蛋糕店,她看到裏面在低價售賣“邊角料”,就是烘培工人在制作蛋糕的過程中,爲了使蛋糕美觀而切下的邊邊角角。

盡管這些蛋糕邊角料,形狀奇怪,看起來不太好看,但是其原材料和售賣的高價蛋糕並無二樣,口感和營養價值也是一樣的。

平時一個六七寸的小蛋糕都得百十塊,孩子每次路過都哭鬧一番像想著吃,這幾塊錢能買一大兜,孩子能吃過瘾。

想到這,寶媽走進去花了十幾塊錢買了滿滿一大兜蛋糕邊角料回家了。

因爲太高興,她還隨手拍了一張照片發布到網上,和網友分享自己的喜悅之情,配的文案是:撿到寶了,這下孩子可以美美吃上幾天了。

沒想到寶媽這一小小的舉動,卻引發網友的吐槽和集體圍攻,大家都紛紛指責寶媽,認爲她這種“摳”的行爲,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甚至會影響孩子身心的發展,造成自卑的性格。

網友吐槽:貧窮父母,養出自卑的孩子

一開始,大家關注的點,僅是食品健康問題,有網友善意提醒:像這種蛋糕邊角料切下來之後,放置的時間長,很容易發黴變質,再給到孩子吃,對孩子身體也不好。

一些網友不理解的是,都什麽年代了,還給孩子吃蛋糕邊角料?

況且一個普通的蛋糕也沒多少錢,孩子又不是天天吃,爲什麽要買這些廉價的東西,讓孩子過這樣“寒酸”的生活?

在大衆的認知中,食物精致的外觀和賣相等于品質生活的象征,像這種生産過程中被舍棄的“邊角料”,是不值得被歌頌和擁有的。

所以,看到寶媽高興的分享自己的省錢行爲,激起網友的反感和吐槽,人們都覺得這位寶媽太過“摳門”,甚至下結論說:貧窮父母養出的是自卑的孩子。

有的還嘲諷發問:明明經濟不富裕,爲什麽還生二胎呢?

當然也有小部分的人站在寶媽的立場上,認爲買蛋糕邊角料沒有什麽大不了,這本身就是一種勤儉節約的行爲,自己用行動也教育了孩子,不能浪費糧食。

隨著參與討論的人增多,人們開始提到孩子窮養富養的問題,家長該如何引導和教育,形成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讓孩子今後可以直面人生的選擇。

關于“窮”或“富”,取決于父母的心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貧窮不是一種恥辱,對貧窮感到恥辱才是恥辱。

記得上學時,中學課本上有一篇課文是《一萬陽春面》,至今想來還覺得熱淚盈眶。

丈夫車禍喪生,母親一方面償還債務,一方面帶著兩個兒子艱難度日。每到除夕夜,她都會領著孩子吃一頓奢侈的陽春面,母子三人共享一碗面,卻絲毫不覺得寒酸,反而吃的有滋有味,有尊嚴有體面。

十幾年間,四次來到面館,從三人一碗面到兩碗到三碗,歲月流逝無聲無息,被陽春面養大的孩子,內心溫和而堅定,眼中有光、內心有希望。

何爲窮養富養?其實取決于家長的認知和態度。

家境清寒,但是父母能夠以積極樂觀的精神影響感染孩子,孩子的內心也會非常強大,精神獨立而心懷感恩,不會産生自卑的心理。

但是,如果家長一味強求,不按家庭的本來面目生活,因爲自己吃過苦,所以要將孩子塑造成另外一個階層,虛空建立一個獨立于家庭、父母之外的世界。

孩子的精神世界就會産生斷層,沒有腳踏實地之感,害怕失去、過度炫耀、追求物質,這樣的孩子才會産生真正的自卑。

總之,對于孩子的窮養還是富養,父母在物質方面量力而行,在精神世界多引導。

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引導孩子追求更遠大的理想,孩子內在豐盈而充實,就不會感到內心匮乏無力。

你會給孩子買“廉價”的物品嗎?

1 阅读:218

豆芽媽媽育兒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