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奇妙的中藥,活血化瘀、止血止痛,還抗血栓、抗腫瘤、抗衰老

神希園 2024-04-01 20:06:50

三七這味中藥,在現代可謂是家喻戶曉,人們耳熟能詳。那麽,三七這味中藥究竟是怎麽來的呢?它也像其他炙手可熱的中藥一般,擁有千年的藥用曆史嗎?那麽,這就需要從古代比較知名的本草典籍中去探勘,《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藥性論》《唐本草》《日華子本草》等中醫典籍中,都未曾記載三七這味中藥。在古代頗負盛名的本草典籍中,最早記載三七的是藥聖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道,三七“此藥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爲金瘡要藥,雲有奇功”。這也說明,三七這味中藥,大概率是明代在南方開始流行的一味金瘡良藥。

那麽,三七這味中藥,真的最早是出自《本草綱目》嗎?這個還需要進行文獻考證。對于三七的最早記載,大多數觀點都是認爲出自《本草綱目》,其實,在《本草綱目》前,三七的名稱已散于中醫典籍中,如《跌損妙方》《明代彜醫書》《醫門秘旨》[1]等古典醫籍中。爲了探本求原,又有學者考證,三七的最早使用記載是元代楊清叟所撰、明代趙宜真所集的《仙傳外科秘方集》(刊于1378 年),其“飛龍奪命丹”一方中的配伍藥材就有三七[2]。但實際上,“飛龍奪命丹”一方中並沒有三七,只是方歌中有一句“膽礬寒水麝香加,三七海洋研化”,而經過對原文的詳細解讀發現,這裏所謂的“三七”指的是海羊(也就是蝸牛)的數量。所以,三七真正的最早記載應是明代異遠真人所著的《跌損妙方》(約刊于1523 年),它是現存最早的傷科少林派著作[3]。

對于三七的藥用功效,最早頗爲詳細的記載的是明代的《醫門秘旨》,其中對三七的名稱來源“七葉三枝,故此爲名”,三七的藥性功效,“味甘氣辛,溫性微涼,陽中滋陰,散血涼血,治金瘡刀斧傷立效。又治吐血崩漏之疾”,對于三七的用法“如有傷處,口嚼吞水、渣敷患處即安”。而這個記載,與之後的《本草綱目》中對三七的記載頗爲相類,《本草綱目》中對于三七的功效主要記載爲“止血散血定痛”,臨床應用爲“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産後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以及“虎咬蛇傷”等疾病。

在《本草綱目》中,三七的主要功效集中在“止血、散血、定痛”三個方面,而到了《本草彙言》中,對于三七的功效,則是“活血散血,行血止血,治上下諸失血之藥也”,也就是在李時珍的基礎上未曾提到止痛,但卻增加了活血、行血之用。而明末清初的著名醫學家陳士铎在《本草新編》指出,三七“加入補血補氣藥中則更神”,原因在于三七得補藥,“而無沸騰之患”,補藥得三七,“而有安靜之休”,自此給三七增添了補性。至于三七的補性如何,《藥性蒙求》中說,三七“補而不竣”,恰到好處。至此,三七的功效基本概括完了嗎?並沒有,清代名醫黃元禦在《玉揪藥解》中對于三七的功效,有了進一步的認知,認爲三七“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斂新血”,這爲三七在和營通脈、活血化瘀方面,提供了理論依據。

自《醫門秘旨》到《玉揪藥解》,三七的功效,可以歸納爲滋陰、涼血、止血、散血、行血、消腫、定痛、補血、活血、化瘀、和營、通脈等作用。一味中藥能有如此紛繁複雜的功效,也是非凡藥所及。因此,曆代醫家對三七贊不絕口。《醫門秘旨》稱三七爲“邊上將官寶之爲珍”,“血證之奇藥也”;《本草綱目》稱三七爲“金不換”;《本草彙言》稱三七爲“真仙寶”;《本草新編》稱三七爲“止血之神藥”;《本草綱目拾遺》更是引《宦遊筆記》中的話說,“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因此人們時常將人參和三七並稱爲“藥品中之最珍貴者”。

三七自發現以來,對于它的炮制,曆代醫家記載的比較少,即便到了現代,三七的飲片主要分爲生三七、三七粉和熟三七(蒸制和油炸),生三七和三七粉的藥用功效大同小異,以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的功效爲盛,具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出血” 的特點,適用于各種出血證,跌打損傷、瘀滯腫痛;三七粉便于吞服,可用于治療赤痢血痢、大腸下血、産後血多、刀傷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胸脅迸傷、肝病、心絞痛等疾病;熟三七以補血、補血、強壯之力偏盛,可用于身體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蒼白、頭昏眼花、四肢無力、食欲不振等病症[4]。

三七這味中藥,雖然迄今600多年的藥用曆史,但是它的名頭聲望卻能與千年藥用曆史的人參相媲美,的確是頗爲神奇的。而且,現代藥理對三七的研究,更是讓三七“天生麗質難自棄”,藥理研究表明,三七具有止血,活血化瘀,補血,對心肌的保護,抗心律失常,降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降血粘度,防止血栓形成,降血壓,保護腦組織,改善腦血循環,鎮靜,鎮痛,提高記憶力,增強免疫力,抗炎,保肝,抗肝纖維化,抗肺纖維化,抗腎間質纖維化,抗腫瘤,抗衰老,抗氧化,抗病毒[5];擴張冠脈、增加冠脈流量,抗心肌缺血,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組織代謝,抗腦缺血,調節血糖,促進蛋白質合成,促進DNA合成,免疫調節,促進生長,抗器官纖維化,抗休克,益智,保肝利膽,松弛平滑肌[6]等藥理作用。不得不說,三七這味中藥,藥理作用的強大,更是讓人對它肅然起敬。

在現代臨床中,三七常用于治療各種出血症,跌打損傷,冠心病,慢性肝炎,急性期腦梗死,腦出血,梅尼埃病,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6]等疾病。另外,還有研究發現,三七可用于治療類風濕,痛經、月經不調、不孕症,高血壓,貧血,防治胃癌,助療骨關節炎[7]等疾病。三七的功用十分強大,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項,睡前不宜服用三七,以免引起神經興奮,造成失眠;如果患有腸道疾病的患者,如果單獨使用三七時,可用米湯送服。由于三七活血化瘀,孕婦忌用,血熱及陰虛有火的,不宜單獨使用。

參考文獻[1]徐冬英.三七名稱及其有文字記載時間的考證[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0,17(3):91-92.

[2]張子龍,王文全.三七本草研究概述[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0,12(2):271-276.

[3]孫千惠,劉海嬌,楊小玉,等.三七本草考證[J].中醫藥信息,2017,34(5):113-117.

[4]葉定江,張世臣,吳皓.中醫藥學高級叢書·中藥炮制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5]馮陸冰,潘西芬,孫澤玲.三七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師,2008,11(10):1185-1187.

[6]沈映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中藥藥理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7]韓倩,陳勇,魏江存,等.三七的臨床應用與藥食同源使用現狀[J].亞太傳統醫藥,2020,16(3):191-194.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0 阅读:56
评论列表

神希園

簡介: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