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的死敵,兩次擊退大宋北伐,讓宋朝簽下恥辱盟約,這個女人有多猛?

最先鋒 2024-04-15 02:15:10

宋太宗兩次北伐,都敗給了同一個人。准確說,是同一個女人。

以太後之身,親自南征,至少殲滅了宋軍15萬兵力,並且生擒了北宋名將楊業。

這個女人,人狠話不多,讓北宋軍民聞風喪膽。

17歲被立爲皇後,23歲確立了攝政的地位。到了遼景宗病死後,這個不到30歲的女人開始了她的長達27年臨朝聽政的生涯。

她是“楊家將”的死敵,兩次擊退大宋北伐,讓宋朝簽下恥辱盟約,這就是中國兩千多年曆史上女人的巅峰——蕭綽,蕭太後。

兩次擊退大宋北伐

979年,宋太宗在滅掉北漢後,准備收複燕雲十六州,本想要打遼國一個出其不意,結果卻是在高梁河一戰中輸的一敗塗地。宋太宗也是在慌忙中騎個驢就往南跑,更是留下了一個“大宋車神”的稱號。

當時,遼朝的皇帝還是遼景宗,可他常年臥病在床,事實上的掌權者是他的皇後蕭綽。

到了986年,宋太宗又出兵了,高梁河的慘敗讓他心有不甘,想要趁著孤兒寡母之機,准備再次北伐收複燕雲地區。

此時,遼景宗已經歸西了,蕭皇後變成了蕭太後。

面對宋朝名將曹彬、潘美和楊業帶領的20萬大軍,蕭太後完全不怕,親自到前線督戰。甚至深入宋境幾百裏,打到宋太宗放棄了收複燕雲的念頭。

在大戰初期,宋朝軍隊兵分三路,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三路軍隊捷報頻傳,遼朝根本無力抵抗,不是投降了,就是逃掉了,更是有官員沒有任何抵抗便開門投降了。

如此危急之勢,承天太後蕭綽決策,集中兵力先對付威脅最大的東路軍,尋找機會將其殲滅後,再轉移兵力對付力量較弱的中西二路。

不僅要在陸地上面對宋軍的攻勢,更要時刻注意著平洲海岸,防備宋軍可能從海上發起襲擊。

岐溝關一戰,是蕭太後和宋太宗之間第一次交手。驕傲自大的宋太宗本就沒把蕭皇後這個婦道人家放在眼裏,然而,一場大戰卻是讓宋太宗見識到了蕭皇後的厲害。

蕭太後與楊家將的不解之緣也始于宋軍這次北伐。

東路軍主力潰不成軍後,西路軍不得不後撤,號稱“無敵”的名將楊業,在連下山西諸州後,爲接應友軍血戰于陳家谷,最終因孤立無援,兵敗被俘。

他被俘之後,絕食三日,傷重而死。

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的簽訂是蕭綽一生中最精彩的一筆,也是遼宋曆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事件。

1004年,蕭太後率軍南下,可以說得上是傾巢而出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前來的目的是以戰求和,甚至在遼軍南下之前,談判就已經開始了。

在遼朝進攻之前,宋朝已經得到遼軍即將大規模南下的可靠情報,並准備積極迎戰。宋真宗也沒有像以往那樣急忙逃跑,而是在宰相寇准的堅決要求下禦駕親征。

既然遼朝從一開始發動擅州之戰的目的就不是滅了宋朝,而北宋也同樣的希望能夠和平解決,那麽戰爭最後的結局就必定是講和而不會有其他結果。

實際上,這場戰爭就是遼國和宋朝爲了在後面的談判中獲得更多,對此蕭太後和宋真宗雙方都是心知肚明。

遼軍的主將蕭撻覽在陣前視察地形時,被宋軍使用床子弩一箭射死。主將的死讓遼軍的士氣一落千丈,軍隊一時間難以作戰。面對著任然可以堅持的宋朝,繼續對峙下去就有失敗的風險,只能第一時間尋求講和。

宋真宗雖然禦駕親征,但是在心中還是有點害怕遼軍的,若不是大臣的一再堅持,恐怕早就跑了。他巴不得早點結束戰爭,表示願意談判。

蕭太後在損失一員大將,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只好接受了宋朝安排好的條件。遼國由主動轉爲被動,簽訂澶淵之盟,但是每年也能收獲30萬的歲幣。

自此,澶淵之盟結束了自太宗高粱河之戰後幾十年戰爭的局面,蕭太後對與宋朝的和平關系極爲重視。遼宋開始了和平交往,百姓們終于過上了正常生活。

曲折愛情

在遼國,耶律是皇家的姓,而“蕭”則是後族的姓氏:一個專門生産皇後的家族。

蕭綽自小就是契丹貴族中有名的才女,17歲被立爲皇後。但蕭綽最初的未婚夫並不是皇帝,而是韓匡嗣的兒子,青年才俊韓德讓。

遼穆宗在狩獵中死亡,蕭綽的父親擁立遼景宗爲皇帝,而遼景宗爲了報答他,任命他爲宰相,並且將他的三女兒蕭綽召入宮封爲貴妃。

蕭綽和遼景宗的婚姻實際上就是一場政治聯姻,皇帝借助蕭家之力坐穩皇位,而皇後之位就是對她的酬謝。

遼景宗駕崩後,蕭綽重用韓德讓,把他當作心腹,不僅僅是因爲韓德讓有才能,還因爲她們有著非同尋常的關系。

他們之間的關系有多好呢?

蕭太後讓聖宗像對待他父親一樣對待韓德讓,每天都去請安,對他禮遇甚佳。韓德讓也可以隨意的進出後宮,每次蕭太後出去狩獵的時候,都會將韓德讓帶在身邊。

這才叫真正的人生贏家。才華、愛情、權勢,她一生樣樣俱全,蕭太後執掌遼朝權柄近四十年,與宋朝打了大半輩子仗,最後一次沒贏,卻也不虧。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