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補脾到底有何不同?中醫提示:濕邪過重,不妨試試“平胃散”

軒轅島 2024-03-04 14:45:44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經常出現疲倦無力、頭昏、頭痛以及食欲不振、胸悶不暢等病症,而有些時候,這些症狀背後的誘因,往往並不是什麽大病,極有可能就是脾胃健康出現了問題。

中醫認爲,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同時,也是體內的水谷之海,我們人體正氣的強弱,就決定了自身氣血精神的增減,而精神氣血的盛衰,則與脾胃健康存在很大關聯。

在《黃帝內經》裏曾說過:“得胃氣者生,失胃氣者亡”,由此可見,脾胃養護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而現如今,“補脾”的觀念雖然深入人心,但實際上,若是自行盲目購買各類補藥進補,反而有可能導致自身上火的情況愈發嚴重,這對于脾胃本就虛弱的患者來說,這很有可能增加脾胃的吸收負擔,從而誘發各種病症。

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補脾藥的“注意事項”中,都會明確標注“脾胃差者慎用”,其實,這就是“補脾”和“健脾”的區別。

中醫常說,脾主運化,脾胃會將攝入的水谷,通過運化而轉化成爲精微物質,然後再輸送至身體的其他部位,如果說脾氣是脾髒運轉的動力,那麽水谷精微就是最終的結果,而健脾和補脾的不同,往往就體現于機制上。

簡單來說,健脾的作用主要在于脾胃運轉過程,想要讓脾胃得以正常的運作,就必須先將體內的“障礙物”給清除,比如外在病邪、體內的水濕痰飲以及飲食積滯等。

而補脾則主要是滋補脾氣,脾氣是脾運轉的動力,但論是食物還是藥物,在進入人體後,都需要通過脾的運化,最終才能發揮作用,就連補脾藥也不例外。但補脾通常需要建立在沒有病邪侵襲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補充脾胃動力。

在中醫看來,脾胃病症中,“濕邪困脾”往往是最常見的,而其背後的三大誘因,希望大家也能引起注意。

首先是濕邪侵襲,這往往與自身的生活環境有關,如果長時間生活在潮濕的環境裏面,那麽就會極大增加濕邪的入侵幾率。

其次就是生活習慣不好,在飲食上經常饑一頓飽一頓,平時喜歡喝冷飲,亦或是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裏,久而久之,都很容易損傷自身脾胃。

最後就是運動量不足,如果大家長期缺乏運動,每天不是坐著就是躺著,那麽被水濕困住的幾率也會明顯增加。

那麽,脾胃被水濕困住了,究竟該如何改善呢?《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裏有這樣一個方劑,或就能幫助我們改善,它就是平胃散。

平胃散是一個曆史比較悠久的經典藥方,主要作用是祛除脾胃濕氣,共由蒼術、厚樸、陳皮以及炙甘草配伍而成,具有燥濕運脾、行氣和胃的作用,常用于緩解因濕滯脾胃導致的脾土不運、濕濁困中、胸腹脹滿或惡心嘔吐、大便溏瀉等病症。

但大家要注意的是,此方劑主要是用來致病攻邪的,重點並不在于調養髒腑,因此在使用時,一定要留意,最好提前咨詢專業醫生。

【本圖文由“軒轅島”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1 阅读:165

軒轅島

簡介:不是所有的中醫,都叫軒轅島。全力打造中醫康養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