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平小店,一夜爆火!北京人,找到了自己的薩莉亞

金錯刀 2024-04-07 11:58:50

在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爆火後,美食荒漠變成城市最想摘掉的帽子。

有媒體統計,在微博上被提到是“美食荒漠”次數最多的城市,前三名分別是北京、杭州、深圳。

爲此,杭州曾懸賞100萬邀請網友出點子擺脫“美食荒漠”標簽。

身處榜首的北京,最近卻靠一個叫紫光園的老字號支棱起來了。

過去說起北京特色,除了烤鴨,就是讓不少人聞風喪膽的鹵煮和豆汁。

紫光園卻把奶皮子酸奶變成“北京新特産”,引發了一波排隊搶購潮,不少外地人高價求代購。

最牛的是,紫光園過去幾十年只開了28家店,在餐飲最難的幾年,它卻逆勢把直營店開到170家。

如今紫光園隨便一個10平米的店,都能月入60萬,堪稱老字號裏的賺錢王。

其它老字號口碑崩塌,瘋狂關店時,紫光園是怎麽擺脫“老年危機”逆天改命的?

美食荒漠裏的土味餐廳,

快被代購搬空了

北京有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食物,還有各種“網紅”打卡點,爲什麽還被稱爲美食荒漠?

最爲大家诟病是:連鎖餐廳太多,缺少本地特色。

北京雖然全國的菜都有但不夠地道,像幾大美食街查重率高達99%。

像全聚德這種老字號又因爲傲嬌和太貴,近兩年口碑翻車。

各種網紅餐廳踩中了難吃、又貴、要排隊的三個大坑。

紫光園最開始爆紅網絡的理由,恰恰是避開了這些坑:地道北京家常菜,“量大”實惠,最關鍵的是不用排隊。

誰也沒想到,因爲不用排隊出圈的紫光園,卻因爲一份8塊錢的酸奶,火成了“北京新特産”,排隊搶購也成了常態。

有人吃過紫光園的酸奶後,甚至給出了“吊打所有酸奶”的評價。

不少來北京旅遊的人,千裏迢迢也要把酸奶背回老家。

有經常來北京出差的人說,給同事帶過一次,從此就“被迫”開啓了代購之路。

原本老字號門口的小甜品,也開始加價代購、跨省空投、人均批發商,網紅美食的屬性爆發。

紫光園翻紅後,不少門店調整了酸奶櫃的位置,直接搬到街邊檔口處。

在這波熱潮下,紫光園每天做1000杯,一上午就被搶光了,來晚了根本買不到。

因爲酸奶的爆火,不少年輕人開始挖掘紫光園的其他寶藏款。

紫光園檔口的甑糕9塊9一大碗,店員絲毫不手抖,一個前菜就能吃七分飽。

還有三塊錢帶脖子的鴨頭,便宜的不像在北京,有南方網友表示,放在南京會被搶瘋。

甚至有人把紫光園吃成了平價輕食,幾塊錢的手撕雞和鹵牛肉,配半個饅頭青菜,就是標准減脂餐。

在這波流量下,不少外地遊客被反向安利,從人均二三百、排隊倆小時的網紅館子挪到了紫光園。

其實這潑天富貴,並非從天而降,紫光園自打1912年開店,它就一直在走平價、親民路線。

紫光園最開始就是一家胡同裏出來的“炒疙瘩”店,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還是開在社區裏,和北京大爺大媽們打成一片。

吸引了幾代老北京人,深入打進北京中老年圈子,被當成北京人的後廚房。

有了老顧客和年輕人的硬場子,就算紫光園的名氣不如全聚德大,也能悶聲發大財。

和網紅店搶飯碗,紫光園走了幾步野棋

其實紫光園也有很多槽點:

紫光園的菜好吃是好吃,就是太油了,也有不少半成品預制菜。

店面太小,人多的時候幾乎沒有服務可言。

帶紫光園logo的店太多了,根本分不清哪個是正版哪個是山寨。

這些問題,很多老顧客都能看到且認可,但仍然願意去吃,甚至自發爲它辯解:

紫光園是靠以平價量大活的,不是靠好吃活著的。

我們都習慣了“老北京自助”,根本就不指望多好的服務。

缺點明顯還有顧客幫著“公關”,紫光園靠的是“老字號濾鏡”嗎?

紫光園口碑沒有翻車反而能翻紅,底氣就在于其之前的幾步野棋。

第一步棋:和老字號對著幹,拿捏北京打工人

中國大多數老字號,都是越活越有逼格。

紫光園卻總和其它老字號對著幹,總是做些“自降逼格”的事。

別人向網紅店看齊,開始往豪華商場裏紮堆,紫光園卻紮根在胡同、街邊、社區、超市裏。

其它品牌店面越開越大越豪華,紫光園卻瘋狂開小檔口,把店面從6000平,開到最小10平米。

其它老字號都瘋狂卷大單品和特色爆款,紫光園卻是什麽火開什麽,完全不受限。

今天一家面館,明天一家餃子鋪,整個店鋪的菜單上100多道菜,主打一個眼花缭亂。

最關鍵的是,紫光園還自降身價,從原本的平民餐廳,變身“窮鬼餐廳”。

9.9元的面條、1.5元的燒餅還有免費續的水果零食,讓紫光園比快餐品牌的窮鬼套餐還狠。

就是這些和主流對著幹的做法,讓紫光園搞定了北京的打工人。

紫光園遍布北京的小檔口,能包攬打工人一天的餐食,堪稱打工人投餵機。

從早餐的包子、燒餅等到午餐炒疙瘩、雜碎湯,再到晚餐時段的鹵貨、炸雞,可以讓累了一天的打工人無痛選餐,一下子解決了早中晚吃什麽的三個世紀難題。

第二步棋:地道北京菜,拿捏請客場景

紫光園雖然走得是平價路線,但如果請外地人吃飯,一點也不跌份。

紫光園的菜單上,既有各種北京小吃嘗鮮,也有現片烤鴨這種請客殺手锏,再加上周圍一堆京腔的大爺大媽的氛圍,“地道感”一下子就深入人心了。

而且紫光園菜單上100道菜,有20道是雷打不動的經典,還有60道菜是動態調整,剩下20個名額留給創新菜。

紫光園的菜,在北京菜的基礎上,還能看到川菜、湘菜、東北菜的基因。

最絕的是紫光園還出過牛雜粉絲攤,把廣式牛雜和北京爆肚完美結合。

總之不管是北京朋友聚餐,還是請外地朋友,紫光園能讓你人均七八十就能吃得有裏有面。

100歲老字號翻紅,

都是被逼出來的

其實,老字號想翻紅比新品牌還要難。

根據中國品牌研究院的調查數據,我國的老字號企業從建國初期的 16000余家到現在的1600 余家,存活的不足10%。

這些爲數不多的老字號幸存企業中,其中 20%僅能維持生計,剩下的70%舉步維艱,能夠盈利的僅有 10%左右。

且有很多出名的品牌,不僅困在本地出不去,還困在本地人的口碑裏。

像“天津人不推薦狗不理 ”這樣的句式還能有無數相同的句式,比如:

北京人不推薦全聚德武漢人不推薦戶部巷上海人不推薦老半齋

揚州人不推薦富春茶社

知名老字號活的尚且那麽難,像紫光園這種老字號裏的小透明,是怎麽逆勢爆發還越賺越多的呢?

其實,紫光園的翻紅,也是被逼出來的。

疫情期間不允許堂食,紫光園不得已自降身價開起了檔口。

這種嘗試打開了紫光園的任督二脈,在之後的四年裏紫光園設立了檔口+正餐、檔口+快餐、檔口+面館等多種類型門店。

那開放檔口就是紫光園的賺錢密碼嗎?

其實不然,現在很多快餐連鎖店和網紅店都有檔口,紫光園賺錢的本質還是極致的性價比。

紫光園的大部分檔口,都超長待機19小時,每天早晨五點半開門營業,外賣檔口永遠都有客人,甚至晚上還有人排隊。

真正做到了客流用盡、時段用盡、人員用盡、面積用盡、食材用盡。

紫光園的很多檔口,選址在路邊租金更便宜、營業時長比996的打工人還猛,供應鏈比夫妻店更完善,所以紫光園能夠做到成本一降再降。

紫光園的檔口爲其貢獻了不菲的營收,占到了總營收的52.4%。

極致壓縮成本的紫光園,才有了讓人無法拒絕的性價比。

一個燒餅1.5元、一個油餅2.5元、一個醬牛肉包3元,早餐價格和夫妻店差不多卻更有質量保障。

正餐價格在人均60-70元左右,如果肉菜價格壓不下去,紫光園就把每份餐的份量都做成東北菜,有網友表示在紫光園第一次體驗半只烤鴨一份餅吃不完。

在維持成本的前提下,紫光園賺錢的另一個殺手锏是向消費者服軟。

一家餐飲店但凡開始連鎖,標准化的中央廚房和預制菜是無法避免的。

但紫光園的定位會讓大家對煙火氣有要求,爲此紫光園則開始“表演煙火氣”。

紫光園有全國第一台自動燒餅設備,每小時能做5000個,日産10噸,但紫光園的所有燒餅都要現場出鍋。

20%留在前端做煙火氣,80%在後端做標准化,就算檔口也要現場制作,這也成了紫光園的一大特色。

比如炸貨檔口,每一個檔口都有一個炸鍋,雖然炸雞是提前腌制好的,但要當著顧客的面炸。

畢竟,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很多人並不是討厭預制菜,而是怕被不知成分的預制菜割韭菜。

知乎有個問題是:紫光園明明沒什麽知名度,爲什麽能一直火?

其中高贊的回答是:紫光園這麽多年一直保持原味和原價。

近兩年各種平價餐廳和窮鬼套餐爆火,本質上是消費者對性價比的需求。

紫光園雖然不像網紅餐廳那麽懂流量,也沒有其它老字號那麽有名氣,但他們懂老百姓對吃飯最樸素的願望,而這也爲品牌換來了更多的寬容。

做好老百姓生意的核心就是:大家需要什麽,品牌就死磕什麽。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87

金錯刀

簡介:爆品戰略理論提出者,科技商業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