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第一陵”所蘊藏的堪輿奧秘

三僚地師曾慶良 2024-04-20 15:21:33

《史記》中說:“黃帝崩,葬橋山”。黃帝陵位于中國陝西省黃陵縣,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意義的曆史遺址。黃帝作爲中國遠古時期的傳說中的人物,代表了中華民族的血脈和文化根源。

黃帝陵高3.6米,周長48米,北有五谷六峰,南有七溝八梁。以昆侖山爲太祖山,南臨沮水,把天地靈氣聚集于陵墓前方。沮水之南是印台山,是案山;山的左右共有九條溝渠流向沮河,狀似九條龍朝拜黃帝。

黃帝陵的風水布局對中國曆史和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黃帝陵的風水布局也成爲了中國傳統建築和園林設計的重要參考,對中國建築藝術和風水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那讓我們懷揣好奇之心,一同細看黃帝陵的風水布局:

黃帝陵位于橋山,橋山四周,山環水抱。橋山之北,是子午嶺繼續向東延伸的山塬,而與橋山龍脈相連的孟家塬塬頭,卻渾圓如龜蓋,龍脈向下延伸,猶如“玄武垂首”;橋山南面,山塬環抱,正南的南城塔,被張三豐稱爲“鳳阙”,山形從南山制高點向東、西兩翼展開,酷似“朱雀翔舞”。

橋山之西10華裏,南塬向北延伸的山梁,形如“白虎俯臥”,虎頭、虎腰、虎尾隱約可見,山腳下、沮河旁,有一個村莊的名稱就叫“老虎尾巴村”,與北塬向南延伸的山梁張寨村,共同形成南北包抄之勢。

橋山之東25華裏,有一個名叫“龍首”的地方,與橋山之西的“虎尾村”遙相呼應,那自西向東南延伸的山形與沮水彎曲的水道——“龍灣”,形成“青龍蜿蜒”之象。龍首山以東,南塬向北延伸的山梁上,上翟莊村又與“龍首”形成合抱之勢。

橋山龍脈,“祖山”牢靠,後照前案。左“砂山”爲龍首山,右“砂山”爲虎尾山。“案山”自印台至南城村平闊如台;南城塔頂,“朝山”高遠,也就是張三豐所說的“巍巍鳳阙”;又有馬山與橋山隔河相望,分別引領南塬與北山回環合抱,負陰抱陽,形似太極。

綜上細節可見,黃帝陵的風水布局包含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陵墓位置與龍脈。黃帝陵位于橋山,這座山是子午嶺向東延伸的一部分,也是黃河的龍脈所在,橋山與昆侖山地理形態相契合,形成了中國地理特征的一個生動體現。

風水軸線。黃帝陵的風水軸線從橋山主脊延伸至黃帝墓冢,並與印台山的山峰之間構成一條連線,所有的建築都是根據這條軸線來布置的,墓冢正好位于這條線上。這條軸線呈西北朝東南的方向,與橋山、子午嶺以及昆侖山的地理形態相吻合。

山環水抱的格局。黃帝陵周圍環境被群山環繞,南臨沮水,形成了“負陰抱陽”的太極圖樣式。這種布局不僅增添了陵墓的神秘感,也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宇宙觀和風水學。

四靈齊全的象征。陵墓周圍的山體和水系象征著中國古代的四靈——龍、龜、虎、鳳,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一幅祥和的氛圍,顯示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黃帝陵橋山的風水分布,四靈齊備,28宿及12屬相環繞一周;黃帝陵橋山負陰抱陽,山環水繞,形同仙島;山川合抱之勢,酷似太極,又有龍鳳傳說與“橋山龍馭”自古流傳,充分體現了華夏遠祖“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因此,有人說橋山黃帝陵是中國古代陵寢的典範。

2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