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毒不可親”:關系再好,也要遠離這些心腸毒辣的人

舒山有鹿 2024-05-15 12:26:32

俗話說:“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

老虎再怎麽生猛,也都是明著來的,還不算可怕。比老虎還要可怕的,是熟絡的人心,要麽給你設套,要麽打壓你。

沒有被生活毒打過,無數人都認爲,人性都是善良的。已然被生活毒打過,人們才會恍然大悟,人性都是善變的,一時一個樣。

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人是一個複雜的多變函數,昨天有可能是你的朋友,今天就有可能成爲你的敵人。

與人相處,我們要保持一個原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不能傷害別人,卻也不能讓別人傷害我們。

人毒不可親。關系再好,也要遠離這幾種心腸毒辣的人。

一、遠離“滿口仁義道德”的人。

人性,其實是存在“反差”的。表面上越是滿口仁義道德的人,背地裏越是心腸毒辣。表面上的仁義道德,就是爲了掩蓋背後的男盜女娼。

在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華山派掌門嶽不群,整天把“正派”二字放在嘴邊,動不動就仁義道德,武林正道,表面上一副“君子劍”的模樣。

可在人後,嶽不群根本就不是君子,他可以爲了修煉辟邪劍法,而選擇自宮。可以爲了實現自己的野心,而不擇手段,連親人、弟子都不放過。

可見,人性的虛僞,超乎了人之想象。對此,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麽人性會存在如此之大的反差呢?

因爲人性善變,而沒有中間的選項。正常人不會滿嘴仁義道德。而這人滿嘴仁義道德,說明他做了見不得光的事,以此來掩蓋自己的心虛。

人在江湖,盡量不要靠近滿口仁義道德的人。有可能,他們都是披著羊皮的狼。

二、遠離“可以共患難,而無法同富貴”的人。

春秋末年,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一雪前恥。事後,大功臣範蠡連夜跑路,根本不敢要勾踐任何的賞賜。

在跑路之前,範蠡寫信給文種,跟他說:看在一場朋友的份上,我勸你,最好離開越國,勾踐此人只能共患難,而無法同富貴。

文種看了範蠡的來信,天真地認爲,我已經爲大王立下赫赫戰功,大王怎麽可能殺我呢?肯定是範蠡想多了。

過了一段時間,勾踐動手了,不僅賜死了自己的王後,還殺了一幫功臣。就連戰功赫赫的文種,也被勾踐賜劍,自刎身亡。

有的人,可以同富貴,而無法共患難。有的人,可以共患難,而無法同富貴。這兩類人,都有著極度自私自利的品性,不值得深交。

如果不信邪,像上文談到的文種一樣,基本都會人財兩空,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三、遠離“冷漠無情,落井下石”的人。

看到過一個案例。鎮上有一戶人家的父親生病了,子女們也拿不出錢去救自己的父親。沒辦法,他們只能到處借錢。

某個親戚知道這件事後,非但自己不借錢,還跟身邊人說,你們也不要借錢給他們,我要看看這家人是怎麽死的。

有的鄰裏鄉親,本來想借錢給這個家庭,可就是因爲這個親戚發話了,所以他們都沒有借。幸好,父親的三位老工友,一起湊了六萬元,才救了他一命。

你肯定會疑惑,真的有如此心腸狠毒的親戚存在嗎?不僅有,還多的是。別人看到你倒黴,有可能只會捂著嘴巴偷笑,希望你更加倒黴。

人最大的劣根性,就在于以別人的痛苦爲樂趣。看到別人受苦,自己就特別快樂,就希望別人繼續受苦,而沒有任何的溫情可言。

在這個世道,最可惡的,並不是袖手旁觀的人,而是落井下石的人。有可能,不落井下石的,就已經是好人了。

 

四、遠離“將別人的付出,視爲理所應當”的人。

你幫了某個朋友,某個朋友非但沒有感激你,還認爲你的付出,是你自願的,也是理所應當的。

以往,這種將別人的付出,視爲理所應當的人,還不算多。而在今時今日,如此之人,大街上基本隨處可見。

有一個故事。某富人見到了一個乞丐,就給了他10塊。後續一個星期,富人天天給乞丐10塊錢。某一天,富人身上只有5塊現金,就只能給乞丐5塊錢了。

這一刻,乞丐生氣了,你之前每天都給我10塊,如今只給我5塊,你想幹什麽?乞丐怒火中燒,還想將富人打一頓。

這乞討的乞丐,爲什麽會如此理直氣壯呢?因爲他將別人的施舍,當成是理所當然,別說感恩了,也許還會認爲別人欠了他的。

如此之人,哪怕你給了他全部身家,他也認爲這是應該的,而不會有任何的羞恥、感恩之心。所謂“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便是如此。

文/舒山有鹿

1 阅读:17

舒山有鹿

簡介:情感作家,勵志達人,你有煩惱,我來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