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國産重型軍用越野車發展史,從引進到自主創新,書寫中國重卡的崛起之路

運輸人在路上 2024-02-24 12:12:00

通過我們之前對紅岩曆史的系列文章,大家應該對上汽紅岩品牌的成長曆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們將通過幾篇文章深入探討上汽紅岩早期幾款車型的誕生過程,以及它們所經曆的種種困難。今天,我們就來講述一下被譽爲“護國神車”的紅岩CQ261重型軍用越野車的傳奇故事。

從“缺重少輕”到技術引進

在1960年代,中國的汽車行業面臨著“缺重少輕”的局面,即重型車輛稀缺,輕型車輛數量不足。而轎車領域則幾乎是空白。盡管在民用領域對重型卡車的需求尚未特別強烈,但在軍事領域,重型卡車的需求卻異常迫切。衆所周知,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與蘇聯關系緊密,蘇聯曾向中國提供了一定的軍事援助,包括100毫米高射炮等重型裝備。然而,隨著1960年代中蘇關系的緊張,中國無法再從蘇聯獲取相關技術,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重型軍用越野車的發展。

幸運的是,1964年中國與法國建交,爲我國從法國引進重型汽車和軍用汽車技術創造了有利條件。建交後,中國迅速派出代表團訪問法國,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引進重型拉炮車。在貝利埃公司的GCH樣車引進後,中國工程師立即開始了樣車的測繪工作。他們對GCH越野車的優缺點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評估了該車是否滿足我國軍隊對重型越野牽引車的需求。在測繪的過程中,工程師們還對該車進行了性能和任務試驗,以確保其適應我國國情。

紅岩CQ260下線,國産重型軍用越野車曆史正式起步

經過一系列的努力,1966年6月15日,我國第一輛重型軍用越野汽車——紅岩CQ260在川汽(現上汽紅岩前身)成功下線,這標志著我國開始自主生産重型軍用越野汽車。然而,在隨後的試驗中,紅岩CQ260並未完全滿足部隊的戰術使用要求。因此,中汽公司決定對該車進行全面改進,以提高其可靠性和適應性。經過改進後,汽車型號最終確定爲紅岩CQ261。

雖然引進的貝利埃GCH樣車在中國市場上表現出一定的水土不服,但紅岩CQ261經過改進後卻展現出了更高的可靠性,更加適合當時的中國國情,並且維修起來也更加方便。1972年,川汽正式開始生産紅岩CQ261車型。到了1985年,紅岩CQ261成爲部隊的正式裝備和重型牽引車主力車型,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立下赫赫戰功,因此被譽爲“紅岩神炮”。

大家看得還過瘾嗎,未來的日子中,小編會爲大家繼續講述紅岩重卡其他車型的曆史故事,敬請期待。大家對于紅岩車型又有多少了解呢?一起在下方評論區分享下吧!

0 阅读:13

運輸人在路上

簡介:汗水灑在公路上,笑容綻放給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