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陪讀4年,把兒子養得厭學,才最終醒悟: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百合讀書 2024-05-13 07:27:00

從2020年辭職陪讀,我的理念只有一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不斷的督促著孩子學習,努力做一個合格的媽媽,爲了孩子我可以犧牲所有時間來陪讀,爲了能幫孩子提成績,我主動去學習和幫孩子做試卷分析,做各科提分沖刺計劃。

努力做一個“超級“媽媽,來助力孩子變得更好,遺憾的是當我做了這些時,孩子越來越厭學,一提學習就煩躁,每次返校都得emo幾天,在遇到挫敗時咆哮著:我都是爲你而學習的,都是爲了你能開心。

聽到這些話時,我很委屈也很難過。扪心自問,我爲孩子做的所有努力,都不是爲了我自己,只是想讓孩子有個更好的前途,只想讓他有更多主動的選擇,真的不是爲了得到“別人家孩子”的恭維。

當時很不理解,爲什麽孩子就是不理解我的“苦心”呢,我能坑他,能害他嗎?我還不是爲了他好,才願意做這些督促,才想要讓他上進和贏?

直到看到兒子寫的情緒日記那一刻,我終于看到他內心的壓抑和無聲的痛苦以及無處告白的壓力。更可怕的是,孩子根本意識不到壓力源是什麽,只有難過到極致的感受。

而且,孩子爲了讓我滿意,爲了不讓我擔心,通常只是報喜不報憂,遇到自己做得好的才會跟我分享,遇到自己做不到或糾結挫敗的時候,只留給自己消化,用自己的方式對抗負情緒。

原來,我一直想讓孩子贏的想法,大錯特錯,它影響了孩子的自信以及對自己的認可,變成了潛在的壓力源。

原本是想要督促孩子上進,卻沒想到成了孩子內耗和壓力的無形推手,而這個“罪魁禍首”就是自诩“可以爲孩子千千萬萬”的我。

永遠忘不了那天窺見孩子的心聲後,我崩潰的大哭,眼淚嘩嘩的滴在孩子的日記本上,一邊給孩子道歉:真的對不起,我不知道你這麽痛苦,爲啥從來沒有對我說起過?

孩子說不想讓我擔心,不想讓我太辛苦,所以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來試著解決問題,而他的方式就是強迫自己必須接受,用自責和愧疚之心來讓自己提起精神。

我可憐的孩子,用了最錯誤的方式來懲罰自己的做不到,不斷逼自己要上進,要專注,要好好寫作業,要努力去贏,卻把自己逼崩潰了。

而我就是孩子痛苦根源的“推手“,我用看似完美的愛約束著孩子,讓他有種”只有贏才能對得起我媽“的想法。

一直以來,我都在想方設法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都在盡自己所能來呵護和關心孩子,卻唯獨忘記了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忽略了孩子的內心。

我以爲孩子已經足夠的強大,經曆了幾次大的挫敗後,沒有被打趴,就是已經修煉好了強大的內心。

我以爲我能輕而易舉做到的情緒調節,孩子也能輕易做到。卻忽略了情緒療愈是我擅長的領域,而對孩子來說是一片空白,他根本不懂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走出情緒困擾。

再加上我平時對他學習的正向引導,這些原本是沒有錯的,但是在孩子情緒崩潰和內心失衡時,這些所有的正向引導都會變成潛在的壓力,而讓孩子陷入更淩亂的糾結中。

我教會了他要怎麽贏,卻從來沒教過他如何面對輸?從來沒告訴他:輸比贏更重要。

這是陪讀4年來,我做過最錯誤的選擇,也是坑孩子最多的一件事。

當我意識到自己教育方向上出了岔子時,我調整了幾個思路:

首先,教會孩子傾訴和接納。

看到孩子爲了怕我擔心一直壓抑自己的情緒,我告訴他:困擾你很久的情緒,對媽媽來說只是幾句話就能幫你疏導,不要覺得是給媽媽添麻煩,這是我擅長的專業,要學會傾訴和求助。

一方面孩子在傾訴時,是一種內心的釋放,另一方面通過求助,把棘手的問題變得可控,而不是自己在瞎琢磨和應對中變得“死結“。

去年孩子一直掉頭發很嚴重,當時以爲只是熬夜寫作業太晚導致,現在才意識到是壓力的堆積以及負情緒得不到釋放引起的。

當孩子學會傾訴時,也就接納了負情緒的存在,這時更有心力去面對更多壓力與挑戰。

其次,引導孩子學會察覺。

我跟孩子說,壓力不可能消除,情緒也不可能沒有。

這並不可怕,也不用擔心,嘗試著寫下來自己經曆的事,然後自己試著去察覺和思考,周末回來我再給他更專業的疏導,幫助他察覺自己。

清晰才可控,模糊會讓壓力一直循環。

最後,學會輸而不是贏。

經曆了很多挫敗後,我也終于意識到贏固然重要,但輸得起更值得去踐行。

結果也很重要,但對結果的追溯、接納和重啓更重要。贏固然值得期待,但輸了之後該如何做,才是重中之重。

當我調整了教育思路後,當我這兩個月幫孩子不斷釋放壓力後,孩子頭發不再掉了,心情好了,笑容多了,面對問題開始勇敢直面,一切都在向好而生。

感謝過去所有的坑,讓我和孩子都在不斷優化自我,成長型的思維值得終身踐行

0 阅读:0

百合讀書

簡介:愛讀書、愛思考、愛寫作的百合,讀完10000本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