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挾天子令諸侯,麾下陣容有多強大?看看他的武將集團就知道了

霸蒼笙客棧 2024-05-11 02:50:37

武將群體在曹魏政權建立及鞏固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也是曹魏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曹魏早在曹操創業之時,便伴隨著對外征服與連綿的戰爭。

立國之後,由于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邊防形勢仍然十分嚴峻,統兵作戰的武將亦具有較高的政治地位。

其中,魏蜀之間的戰爭貫穿了整個曹魏曆史,曹魏武將大多參與到對蜀作戰中,在長年的戰爭中得到鍛煉,肩負著保衛國防安全、開疆拓土的重任。

自曹操起兵伊始,從多方渠道吸收進本方陣營的武將便團結在曹操周圍,在曹操的指揮下,先後統兵剿滅諸路群雄,幫助曹操成功統一北方。

在戰亂頻仍的大背景下,曹氏集團對軍事十分重視,軍事人才數量較多,爲對蜀作戰武將群體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赤壁之戰後,魏蜀戰局逐漸明朗,對蜀作戰武將群體大多爲曹氏與夏侯氏宗親,輔之以外姓武將,通過曆次戰爭成功化解蜀中政權的攻勢,爲曹魏立國前後營造穩定的外部環境。

明帝在位前期,依靠曹真等第二代谯沛集團代表人物與遺留的宿將,雖然在整體態勢上處于守勢,但也能多次防禦蜀漢永相諸葛亮發動的北伐戰爭,降低對國防的威脅。

明帝在位後期,第二代谯沛集團逐漸淡出曆史舞台,曹魏政府不得不開始啓用司馬懿爲代表的外姓武將,在他們的努力下,諸葛亮的北伐最終以失敗告終。

但是,長期經略雍涼加強了司馬氏與部屬的聯系,雖然終明帝一朝並未發生動亂,但在高平陵之變後,對蜀作戰武將群體的身份逐漸由魏臣向晉臣轉變。

武將在防禦姜維北伐之余,其所進行的戰爭成爲了司馬氏獲取政治資本的工具,最終在滅蜀之役後,完成了身份的轉變。

曹魏政權出于對軍事指揮權的牢牢把控,對武將群體實行了多種管理與控制的方法。

在曹魏立國前後,曹操、曹不通過平級將領共事制、主副將領配合制、都督護軍制等制度對參戰武將進行控制,以構建高效的管理系統。

除卻制度上的規定,也通過控制將領家屬與宗族的方式輔助實施。

明帝在位時期,對參戰武將的控制體現出張弛有度的特點,既實現集權政治下的絕對掌控,也實行宗室、外臣並重的寬松管理模式。

司馬昭主政時期,利用參戰武將之間存在的矛盾,形成互相牽制的平衡局面,加之軍師監軍的管理方法,從而保證自己對軍隊的控制。

曹魏對蜀作戰武將群體的身份演變,對曹魏曆史發展脈絡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透過群體身份由魏臣至晉臣的演變過程,也能夠管窺曹魏谯沛集團軍事素質的逐步下降與政權衰亡的過程,梳理曹魏政治史的一條新線索,豐富對曹魏政局的認識。

無論是熱兵器主導下的現代社會,還是冷兵器主導下的古代社會,國防安全永遠是檢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因素。

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曾有著精辟的概括:“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尉缭子》更是認爲“官分文武,惟王之二術也”,足以可見戰爭的政治目的在于確保國家的生存和發展。

縱觀中國曆史,戰爭更是廣泛存在于每一個王朝統治的時代,而武將群體作爲統治者維護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

在面對外敵入侵、開疆拓土、鎮壓內亂、地方治理、維護治安、甚至互通外交等方面時均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曆代統治者均極爲重視掌控下的武將群體。

與大一統的王朝不同,漢末三國時代作爲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分裂與割據時期戰爭頻率較之其余時代更爲密集,戰役規模更大。

無論是占據中原的曹魏或是偏安一隅的蜀漢、孫吳均對本國的國防安全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曹魏據有九州之地,其國力在三國中最爲強大,自曹魏政權實際創立者曹操伊始,便依靠帳下數量龐大的武將不斷進行對外戰爭與征服。

在征服過程中,先後消滅呂布、袁術、袁紹、劉表等割據勢力,並在官渡之戰與河北戰役後基本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繼而推動了漢魏禅代的進程。

可以說,曹操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消滅群雄、統一北方並且爲曹魏政權奠定堅實的基礎,除卻其“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政治上據有制高點外,沒有其部下諸多英勇善戰的武將是無法實現的。

曹丕建立曹魏政權之後,對于武將的依賴程度並未減輕。

由于曹操在建安十三年發動的赤壁之戰以失敗告終,南北對峙的格局基本形成,占據益州的蜀漢與割據江南的孫吳對于曹魏政權的邊境威脅始終存在。

曹丕多次派遣曹休、夏侯尚等武將發動對吳蜀兩國的戰爭,雖然戰爭大多以失敗告終,但武將卻在實戰中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曹即位後,蜀漢政權在諸葛亮的率領下,先後五次發動北伐戰爭。

武將在維護曹魏政權國防安全、抵禦敵軍對本國的入侵中的作用更爲突出。

在曹真、司馬等人的指揮下,成功抵禦蜀漢的北伐,避免曹魏政權的迅速崩潰,並且爲久經戰亂的中原地區的生産恢複與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少主在位時期,曹魏天子大權旁落,在權臣司馬氏兄弟的掌控下,武將繼續爲曹魏政權的穩定發揮關鍵作用。

在對蜀作戰武將群體的指揮下,不僅多次抵禦姜維的北伐,更是在景元四年滅亡蜀漢,實現了對孫吳的戰略包圍。

此外,武將在戰場取得的勝利也爲司馬氏提供了充足的政治資本與良好的外部條件,推動了魏晉禅代的最終完成。

縱觀曹魏政權四十余年的曆史,無論是曹魏政權的創立與莫基,還是在三足鼎立過程中同蜀、吳兩國之間發生的戰爭以及政權最後被權臣司馬氏取代,武將群體都在其中發揮著極爲重要的作用,正可謂“以武而始,亦以武終。”

參考來源:

0 阅读:58

霸蒼笙客棧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