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成立,他沒當副司令,名義是縱隊司令,卻按戰略區副職使用?

從陽化石 2024-05-11 01:56:34

1948年,晉冀魯豫野戰軍改編爲中原野戰軍,劉、鄧擔任司令員、政委。同時也成了中原軍區,劉、鄧爲司令、政委,陳毅爲第一副司令,李先念爲第二副司令。

或許有人不解,軍區成立可以設立多個副司令,怎麽野戰軍沒設立副司令一職呢?如果設立,該由誰來擔任合適?

我們知道,大戰略區分爲前方和後方。野戰軍隸屬于大戰軍區。軍區軍政主官可擔任野戰軍軍政主官,也可不擔任。

如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楊得志;華東軍區司令陳毅,政委饒漱石,野戰軍司令員、政委由陳毅擔任;東北軍區與中原軍區的軍區以及野戰軍首長是一致的。西北野戰軍,前線是彭總,後方是賀老總。

1948年5月成立的中原軍區,名義上是第二次成立。第一次是抗戰結束後,李先念部、王震部、王樹聲部組建。中原突圍後,中原軍區也就不存在了。1947年8月,劉鄧率領主力部隊南下大別山,經過大半年轉戰,在鄂豫皖站穩腳跟。

上級調陳老總爲軍區第一副司令,或許是更好的讓華野與中野密切配合作戰,而且中原軍區成立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加強軍區領導力量,如何打仗不負責,因爲也沒有兼任中野職務;

李先念擔任第二副司令,因抗戰時期他長期在鄂豫邊區打仗,而且在後來成立的中原軍區擔任司令員。如今被調去擔任軍區副司令員,同時也把過去的部隊12縱帶過來開辟江漢根據地。他在鄂豫皖地區的影響力是很大的,或許不是軍事出身,加上軍區工作比較繁瑣,負責軍區發展建設。

既然中原軍區加強領導力量,野戰軍沒有設置副司令員呢?

此時的野戰軍不再分兵作戰,在此之前,劉鄧麾下雖然有1縱、2縱、3縱、4縱、6縱、8縱、9縱、10縱、11縱、12縱以及38軍。實際上4縱、9縱、38軍由陳赓指揮,8縱留在晉冀魯豫軍區,10縱、11縱、12縱分別在桐柏、豫皖蘇、江漢開辟新區,屬于地方性質的野戰縱隊。

劉鄧實際指揮1縱、2縱、3縱、6縱,4個縱隊。當中原軍區成立後,兵和一處,集中優勢兵力作戰,4縱、9縱、11縱隊也加入進來,才7個縱隊,兵力不算很多。看看華野下轄12個縱隊,粟裕作爲代司令兼代政委領導部隊作戰,設置副司令員的必要性大不大呢?

如果提拔副司令,幾個縱隊中誰合適擔任?

答案或許是顯而易見的,非陳赓莫屬。

從資曆上來說,他的資曆可比劉鄧首長還要老,在整個中原軍區以及中原野戰軍中,比他資格老的沒幾個。從作戰能力來說,更是毋庸置疑,土地革命時期雖然帶兵打仗,可實際不算長,抗戰開始後,軍事戰績越來越耀眼,上至中央首長,下到戰士,凡是接觸過他的人都對他是認可的,不管是從軍事指揮,還是領導力來說,也都是很優秀的。

自上黨戰役後,陳赓指揮4縱以及太嶽軍區部隊長期獨立作戰。發起聞夏戰役、臨浮戰役殲同蒲戰役、晉西南戰役等,殲敵共計四、五萬之衆。1947年指揮4縱、9縱、38軍爲一個集團作戰,南下開辟豫西根據地,發起諸多戰役,如洛陽戰役等。

陳謝集團是直接受到中央指揮,屬于一個戰略集團軍存在,盡管陳赓只是一位縱隊司令員,可實際使用可對比大戰區副職。

1948年,4縱、9縱等部直接由劉鄧指揮。宛西戰役發起時,陳赓統一指揮2縱、4縱、華野10縱以及桐柏軍區主力作爲主作戰集團,3縱、6縱和華野3縱、8縱作爲保障集團,一邊休整,一邊監視增援之敵,9縱負責看守西面鄭州之敵。最終殲敵2.1萬之衆;宛東戰役時,分爲兩個集團作戰,陳赓指揮2縱、4縱、華野10縱桐柏部隊爲西集團,陳錫聯指揮1縱、3縱、6縱爲東集團。投入兵力7個縱隊,殲敵6000余人。

在接下來的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時,陳赓指揮4縱、9縱吸引敵人兵力進入指定地點,幾個縱隊將其包圍。加上華野幾個縱隊一起,分爲三個集團作戰,陳赓、陳錫聯、王近山各負責一路。

可以說,在軍事指揮方面,陳赓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調任野戰軍副司令員,這樣工作的重心就在司令部,而非直接指揮作戰部隊。可以分析,在作戰部隊的作用遠大于在司令部,劉鄧首長可以讓他指揮多個縱隊,實際上相當于副司令的指揮位置。

1949年,全軍改編後,他擔任兵團司令員,渡江戰役後,再次獨立作戰,與四野15兵團一起解放廣東,暫時隸屬四野林總指揮。在指揮中,與林意見相左時,闡述意見,向中央、劉鄧、林羅發電說明,得到中央的支持。展開千裏追擊戰,一舉將外逃之敵殲滅,解放雲南等地。

8 阅读:3845
评论列表
  • 2024-05-12 18:27

    陳大將一直是129,晉冀魯豫,中野,二野的前委委員,本就是大戰略區的領導之一,且排名一直在戰略區參謀長之前。不是一般旅長,縱隊,兵團司令。

  • 2024-05-16 12:51

    大家喜歡說什麽什麽戰神,彭老總、陳赓大將這樣能裏能外、迎難而上的就是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