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冰臨終前那句話,沈醉徐遠舉能理解,但鄭耀先沒聽到:我這個影子也是假的,沒暴露的那個才是真的

半壺老酒半支煙 2024-04-07 12:11:38

鄭耀先一開始“誤以爲”江萬朝是“影子”,後來才發現自己“錯了”,他很遺憾地告訴馬小五:“我沒長三頭六臂,沒這麽能,是我錯了,我犯了致命的錯誤,江萬朝是個冒牌的,韓冰才是真的!”

馬小五當時的反應有點哭笑不得,一會兒認爲鄭耀先是開玩笑,一會兒又認爲鄭耀先是被關傻了。

其實不止馬小五覺得鄭耀先的推理有些不靠譜,讀者諸君肯定也會發出質疑:僅憑一張宮門倒郵票就認定韓冰是影子,這是不是有些太草率了?

韓冰像江萬朝一樣,也承認了自己是影子,但是我們都知道,江萬朝這個“影子”是假的,同樣道理,韓冰就一定是真的嗎?

韓冰是影子,江萬朝也是影子,我們熟悉的五個反特人員(陳國華、袁農、馬小五、江萬朝、韓冰)居然有三個是特務,這已經令人難以接受了,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我們看了軍統三劍客(沈醉、徐遠舉、周養浩)的回憶錄,就會發現“影子特務”可能還不僅僅只有江萬朝和韓冰兩個人:狡猾的戴笠把鄭耀先騙了,被他稱爲“兄弟”的“影子”,可能是男的,也可能是女的,更可能是一個小組而不是一個人,“影子小組”的規矩,就是誰先暴露,誰就承認自己是真影子,所以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

曹雪芹這副“太虛幻境對聯”用在情報戰線,實在是太貼切不過了,正如韓冰跟鄭耀先見最後一面前自言自語所說的那樣:“我們這一行,什麽都是假的,只有得不到是真的。”

這句話細思極恐,跟鄭耀先愛恨糾纏三十多年的韓冰極有可能在最後時刻暗示大家:“我的這影子也是假的,沒有暴露的那個才是真的!”

鄭耀先雖然沒聽到他進門前韓冰那句意味深長的話,但鄭耀先也承認“你我都是一葉障目”,韓冰說他倆都是“有眼無珠”——兩個間諜排行榜上數一數二頂級特工,每一句話裏都暗藏玄機,所以這就給了我們懷疑的空間:莫非韓冰這個影子也是假的?江萬朝和韓冰先後服毒自盡,是不是要保護還沒被發現的影子小組成員?

韓冰和鄭耀先已經水乳交融血脈相連,按理說鄭耀先應該理解韓冰這句暗示,但是他已經陷入無法承受的悲痛之中,一時間已經無法做出准確的判斷,錢部長後來一句話給“影子案件”畫上了句號:“這輩子,有好多秘密都解不開了……不解了,就這樣吧,人死爲大,即使弄清了又有什麽意義?還是讓活著的人,別再留有遺憾了……”

可能有讀者會感到奇怪:我們看《風筝》電視劇,怎麽沒看到韓冰和錢部長那些話?

其實這也不必奇怪,因爲《風筝》有原著,也有“送審版”,播出的已經刪掉了至少五集,所以很多事情對不上茬。

“送審版”一般人找不到,筆者找到了,再結合沈醉等人的回憶錄,我們就會發現事情更加複雜:在戴笠和毛人鳳操控的軍統(保密局),女特務是不可能承擔“影子”那樣重要的潛伏任務的,她的上面,必然有一個或幾個隱藏更深的特務,那張宮門倒郵票,只不過是障眼法而已,就像戴笠交給鄭耀先的派克金筆一樣,是臨時聯絡的信物,這樣的信物肯定不止一件。

戴笠給了鄭耀先一支派克金筆,同樣的派克金筆,他還給了宮庶一支,如果江心當時沒有暴露,她身上肯定也會有一支——這是特工這一行的慣例:雞蛋絕不會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影子也不可能只有一人。

江萬朝和韓冰暴露後毫不猶豫地自盡,說明他們在接受潛伏任務的時候,就已經得到嚴令:只要被發現,就必須在承認自己是影子之後封住自己的嘴!

江萬朝甯肯自盡也不肯招認同夥,韓冰比江萬朝隱藏得更深,似乎潛伏級別也比江萬朝更高,她服毒是要保護誰,可就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了。

有人認爲袁農很可疑,但是袁農早已懸梁,已經失去了保護的價值,所以再深究袁農是不是影子已經沒有太大意義,正像《風筝》原著所說的那樣:“韓冰等人均已故去,在他們身上留下的諸多疑點,也只能成爲曆史之謎,不可能,也沒必要再去挖掘。”

我們不去挖掘,在戰犯管理所重做同學的沈醉、徐遠舉、周養浩等將軍級特務,卻寫了不少回憶錄,他們在回憶錄中證實,1959年11月27日渣滓洞看守所那場大屠殺沒有幸存者:“用美國卡賓槍、湯姆生機關槍掃射,屠殺完畢,爲毀屍滅迹,周養浩又命行動總隊副隊長鍾鑄人用大量汽油將渣滓洞焚毀,包括那裏存放的武器、彈藥和物資,也全部焚毀了。”

沈醉和徐遠舉、周養浩在戰犯管理所互相揭發,也揭開了許多不爲人知的秘聞:沈醉說大屠殺是周養浩徐遠舉親自負責,徐遠舉又說下命令的是老蔣和張群,執行者是周養浩。

不管如何推诿,這三個將軍級特務都證實,在渣滓洞那場大火中,沒有級別很高的幸存者(有些沒有被確定身份的難友,因爲不被特務關注,所以有幸脫險),真正的高級別幸存者,是通過另外的途徑脫險的,比如單獨拉出去假槍斃。

假槍斃真釋放的人不止一個,沈醉等人的回憶錄中還提到了名字,因爲與本文無關,這裏就不提了,讀者諸君也知道那裏面肯定不包括袁農,因爲袁農跟韓冰說得很清楚:“1949年11月27日,特務以辦移交爲名,將渣滓洞看守所的犯人,全部集中在樓下的八個牢房裏,他們關上牢門,用機槍瘋狂地掃射,然後又把牢門打開一一補槍,特務們澆上汽油,縱火焚燒。我被中槍犧牲的同志壓在下面,僥幸躲過補槍。我從屍體堆裏爬出來,然後,從斷牆突圍。”

我們看沈醉等人的回憶錄,就會發現袁農說了假話,他根本就沒有經曆11·27大屠殺,在細節上犯了錯誤:像袁農那樣重要的人物,都是重點關注的對象,是由保密局司法處副處長徐鍾奇核定後,交由徐遠舉和周養浩、陸景清分別執行的,這件事在徐遠舉的交代材料《軍統大特務徐遠舉自供狀》中記載得很清楚。

按照慣例,被俘人員脫險後都要受到嚴格審查並調到非機密單位,而袁農毫發無傷從渣滓洞出來,還能繼續在山城公安局擔任要職,這是很不合情理的,至于是誰做出這樣的安排,也因爲袁農的懸梁而無從知曉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袁農可疑,江萬朝和袁農是影子,但不是全部影子,這三人先後自盡,肯定另有隱情,韓冰臨終前那句話,肯定也是大有深意,至于還有多少影子漏網,那可能連鄭耀先也不知道了。

其實熟悉那段曆史的讀者諸君都知道,電視劇裏演的“木馬計劃”、“滲透計劃”、“黃雀計劃”都確有其事,黃雀和影子不止一夥,更不止一個,所以韓冰才會自言自語暗示:除了我和江萬朝,還有影子沒被抓到,而沒抓到的,才是真影子!

韓冰那句話鄭耀先沒有聽到,如果他聽到了,肯定不會讓韓冰喝下那杯毒酒,因爲韓冰一死,所有的線索就都斷了。

鄭耀先“成全”韓冰不合規矩,陳國華馬小五允許鄭耀先單獨與韓冰密談,當然也不合規矩,如果再早幾年,就會有人懷疑鄭耀先有滅口之嫌。

當然,說鄭耀先也是影子之一是沒有依據且不合常理的,但是有一點幾乎所有人都可以聯想:如果影子和黃雀沒有被一網打盡,他們隱藏下來之後,又會以怎樣的面目出現?

0 阅读:77

半壺老酒半支煙

簡介: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