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不信,真正高層次的父母,不會給孩子掏3種錢,以免人財兩空

杜鵑育兒知識啊 2024-04-13 09:55:21

父母對于孩子的幫助,在絕大多數人的觀念裏,都是順其自然的,任何有能力的父母,肯定都希望用盡自己最大的可能性,盡量給孩子好的生活。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當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責任發生轉移的時候,如果父母還是過多擔起孩子的任務,其實並不代表是好事。

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都是此消彼長。

比如,當父母擔起的責任過多,意味著孩子自己能扛起的責任就會變少。很現實,真正高層次的父母,不會給孩子掏3種錢,以免人財兩空。

1.不給孩子還不合法的貸款

縱觀我周圍的很多父母,他們在孩子長大以後,給孩子買車買房,包括裝修,出婚禮的錢等等,已經屬于正常的行爲。尤其是作爲男生的話,多數普通人20多歲結婚,要想在短期內掙夠這筆錢十分不容易,這個時候肯定需要父母的幫助,才能盡快擁有關于車房的積累。

甚至普遍情況下,如果父母收入比較高,或者退休工資比較高的話,甚至還會幫助孩子還一部分房貸,用來減輕孩子的生活壓力。

一家人生活,原本講究的就是互幫互助,從某個程度上來說,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壓力小一些,也是給父母減少煩惱。

因此,合理的關于親情之間的幫助,是符合現實的。

只要孩子的一些欠款,是屬于正常合法的欠款。一旦超出這個界限的話,那麽就算是作爲父母,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填平人心關于貪婪的無底洞。如果明知不該幫忙但還是心軟的話,那麽最終自己的付出,肯定還是會反噬到自己身上,甚至可以說是人財兩空。

日常生活中,最爲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由于最初的好奇或者貪婪,欠了賭債,然後父母礙于種種原因,去幫孩子還錢,結果還了以後卻還有下一次。

我家裏有個親戚就是這種情況,他們已經幫忙還了3次,把房子都賣了,他們兒子每次都保證自己肯定不會再去,一定認真工作,好好努力,結果總是過段時間就不甘心,總覺得自己能贏回來,現在家庭也散了,兩個老人已經60多歲,這輩子奮鬥的東西全部用來填兒子的貪婪心理,結果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親戚現在很後悔,說當初就不該幫忙還,也不該心軟,就讓他自己去想辦法,自己去著急,也不至于老了混成這個樣子。

他們兒子還不領情,現在人都不回來了。

02.不幫孩子承擔屬于他自己責任上的經濟付出;

每個人不管是作爲什麽身份,都有自己要扛起的責任,這種承擔的能力必須要有,如果沒有的話,肯定就不適合當前的身份。

比如,如果一個人結了婚的話,必然需要考慮的現實會比單身多出不少,不可能再是婚前一樣,可以不管不顧,隨著身份的相應轉變,肩上的責任也會隨之增加。

要是這份責任被無意識轉移,那麽短期內可能看不出來影響,但長期來說的話,絕對會帶來極大的負面作用。

一個阿姨,她一直就比較寵溺家裏的兒子,兒子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麽都不用管,包括結婚的時候,所有的開銷都是他們出的,車房彩禮都是他們負責,她的兒子一分錢存款都沒有。

後來,她的兒子很快就生了孩子。

他們繼續幫忙出錢養孫子。

原本,作爲一個男人,如果他已經成家了,是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角色,那麽肯定就要負起相關的責任,掙錢養育孩子是不可推脫的任務。但是,他們作爲父母,幫助兒子承擔了這份責任,于是她的兒子也理所應當,並且因爲有人兜底,所以工作一直都不上心,掙的錢只夠自己花。

以前他們還年輕,感覺無所謂,但現在兩個人都快60歲,孫子一個讀小學,一個剛上幼兒園,他們也漸漸感到了壓力,因爲所有的開銷,基本都是擔在他們身上的。

她提出要兒子努力,或者她某個月把錢拿少了,不但沒有得到任何理解,反而遭到兒子和兒媳的共同埋怨,說她不爲這個家庭出力。結果就是錢沒少出,力也沒少出,卻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

作爲父母,如果不教會孩子的自我成長,最終吃虧的人肯定是自己。

03

03.不拿自己的養老錢用來討好孩子;

不管在任何關系裏,自己手裏有錢都是底氣,父母和孩子之間也不能例外。

如果手心向上的話,就算是父母和孩子,也會在很多選擇上,不得不面臨諸多的限制。就像我們作爲孩子,小的時候如果找父母要錢,肯定很多事都不能自己做主,只有在個人經濟獨立以後,才會産生相應的變化。

其實,父母如果養老只能靠孩子的話,同樣會陷在這種困境裏。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作爲父母,出于任何理由都不能把自己的養老錢提前全部拿給孩子,不要高估人性。

人性在多數時候,就是禁不起考驗的。

有些老人,提前把錢拿出來了,結果後面礙于現實的種種原因,反而孩子諸多不孝順,而自己的心理預期卻比較高,導致失望的情緒免不得更加增加。

謹記。

0 阅读:0

杜鵑育兒知識啊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