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珍藏,黃楊木西園雅集圖,大畫筒

閑適齋 2024-01-25 09:30:02

黃楊木大畫筒「西園雅集」

規格:33*28*30cm

《閑情偶寄》載“黃楊每歲一寸,不溢分毫,至閏年反縮一寸,是天限之命也。”

黃楊木生長非常緩慢,質地堅韌,紋理細膩,逢冬開花,春到結子,一般要生長四、五十年才能長到3—5米高,直徑也不足15厘米,所以有“千年難長黃楊木”、“千年黃楊難做拍”的說法。

舊時傳說黃楊遇閏年不僅不長,反要縮短。宋蘇轼:“俗說,黃楊一歲長一寸,遇閏退三寸”故有“千年矮”之謂,隨著年代的久遠,木色會由淺入深,逐趨棗紅,適適宜精雕細刻,古樸文雅。

《西園雅集圖》,最早由善畫人物的李公麟受驸馬都尉王诜之請而作,用白描、寫實的手法,描繪了北宋驸馬都尉王诜的花園,曾邀友人蘇轼、蘇轍、黃魯直、秦觀、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泾、晃補之、僧圓通、道士陳碧虛等十六位翰苑奇才,在王氏府邸做客聚會這一千年難遇的風雲際會。此作爲宋畫傳世名本,後有如馬遠、仇英、華岩諸多聖手臨摹,是文人們锺愛的題材。

此件畫筒選用千年難得一見的黃楊木大料隨形雕刻,實物極其震撼。作品雕工刀法圓熟,畫面豐富,人物形象生動。以陰刻、陽刻、圓雕、透雕、深淺浮雕等多種雕刻技法于一身,使得紋飾繁密,變幻無窮,展現出一幅秀美的西園雅集圖。

畫面中山石樹木刻畫細膩,松石山澗,悠遠靜谧,山石嶙峋,松亭如蓋,環境清幽,諸高士棲身山林之間,或坐而論道,或對弈、鳴琴,悠閑自得。畫面節奏張弛有度,人物表情、枝葉末節等細微處或陰刻或镂空,表達到位。雕法精細,錯落有致,場景豐富,頗有畫意。整體又給人大刀闊斧,幹脆利落之感,極富動感。畫面人物描繪栩栩如生,高士怡然自得,頗爲符合文人出世的心理意趣。

整件作品運刀犀利自如,已臻化境,紋樣的處理更是恰到好處,山石、樹木、人物的造型刻畫得層次分明,此件黃楊木大畫筒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件具有曆史和文化價值的收藏品。它凝聚了雕刻家的心血和智慧,也承載了人們對古代文人雅集的敬仰和向往。畫面中的人物或吟詩作畫,或揮毫潑墨,或品酒論道,生動地再現了古代文人雅集的場景。讓人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與文人雅士一同領略風雅之趣,是難得的文房收藏珍品。

歡迎關注,每日更新家居空間雅器

0 阅读:4

閑適齋

簡介:中式家具研習 空間美學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