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東漢初年一代大儒,也是江西有史記載的第一位帝師

濁酒史話 2024-03-03 09:57:29

江西人物志(7)何湯

兩漢之交,今江西地區的士子開始在儒學領域嶄露頭角。其中,有一位修習《歐陽尚書》的儒家學者,甚至成爲了太子老師。此人名叫何湯。關于他的故事,且看下文慢慢道來。

何湯,字仲弓,東漢初年的豫章郡南昌縣人。南昌縣是豫章郡的郡治,也就是今天的南昌市老城區的範圍。

何湯‍

何湯是大儒桓榮的弟子。在桓榮的四百多位徒弟中,何湯是其中的學業佼佼者。

桓榮,字春卿,沛郡龍亢縣(今安徽蚌埠市懷遠縣龍亢鎮)人。他的家族就是後來魏晉時期著名的龍亢桓氏,出了桓範、桓溫、桓沖、桓石虔等名人。司馬彪《續漢書》說,龍亢桓氏出自春秋齊國,是齊桓公之後。齊桓公有一個庶子,其後代用齊桓公的谥號“桓”爲姓氏。到桓榮時,桓氏已經傳了六代。

桓榮年輕時,在西漢都城長安求學,拜太學博士(官職名,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成爲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朱普爲師,學習《歐陽尚書》。桓榮好學不倦,十五年不曾回家。

桓榮

後適逢王莽篡位,桓榮不願在王莽手下爲官,就辭官而去。此時,恰巧桓榮的老師朱普去世,于是,桓榮到朱普的老家,給朱普立墳守喪。並在朱普的家鄉開壇授學,弟子達到數百人之多。王莽身死國滅後,天下大亂。桓榮帶著《歐陽尚書》和弟子逃亡到深山裏,一邊耕種,一邊傳承學問。天下太平後,桓榮又重新出山,在江淮之間收徒講課。

這裏先說一點《歐陽尚書》的來曆。現在通行的說法,《尚書》誕生于西周到春秋中前期。這是一部周人記述自己朝代和前代官文文獻檔案的書籍。《尚書》分爲分爲《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幾個部分。孔子整理前代經典後,將《尚書》列爲儒家“五經”之一,即《詩》《書》《禮》《易》《春秋》中的《書經》。

秦始皇焚書之後,《尚書》被毀。西漢立國後,遍求民間搜羅前代經典。此時,有一位曾經的秦朝博士伏生居住在濟南郡鄒平縣(今山東濱州市鄒平縣)。當年,秦始皇下令焚書時,他將《尚書》藏在自家牆壁的夾層之間,想讓經典文獻流傳後世。西漢建立後,天下安定,伏生重新出來授徒講學。他打開牆壁夾層,發現由于天長日久,所藏《尚書》早已殘破,只剩28篇。伏生帶人抄錄整理,在齊魯大地講課授學。他的弟子有張生和歐陽生,這個歐陽生,就是後來《歐陽尚書》的創始人。

伏生

漢文帝年間,文帝派擔任太常掌故(太常下設太史,掌故是太史的“屬官”之一,負責管理收集國家的曆史故事)的晁錯前往鄒平拜訪伏生,求取《尚書》。結果,此時伏生年已九十,口齒也不利索,他的話語只有女兒羲娥可以聽懂。于是,在羲娥轉述之下,晁錯記下了《尚書》28篇,並將其帶回長安。

後來,漢景帝之子、魯王劉余想擴建王府。因王府緊鄰孔子舊宅,于是,劉余命人拆除了孔子舊宅的一段牆壁。結果,就在這段牆壁中,人們發現了孔子後裔用戰國“蝌蚪篆”書寫的儒家經典,其中就有《尚書》。這部《尚書》由于藏在孔子舊宅中,所以就躲過了秦朝“焚書令”和秦末戰火。

但此《尚書》與伏生所述《尚書》有些許篇目不同。因此,當時人就將伏生所傳《尚書》稱爲《今文尚書》,又叫“今文經”;將在孔子舊宅中發現的《尚書》稱爲《古文尚書》,又叫“古文經”。

清人《今文尚書考證》

伏生傳授張生後,張生又傳弟子夏侯都尉,夏侯都尉又將《尚書》相繼傳授給族人夏侯始昌和夏侯勝。夏侯勝又將《尚書》傳給侄子夏侯建,之後,夏侯建又拜歐陽生曾孫歐陽高爲師繼續學習《尚書》。至此,夏侯建對《尚書》的解讀就與其叔夏侯勝不同。夏侯勝、夏侯建分別開壇授學,人稱“大小夏侯《尚書》”。加上《尚書》歐陽生這一派的解讀,因此,關于《今文尚書》的解讀,就有“大夏侯”、“小夏侯”、“歐陽”三派。兩漢之時,《今文尚書》是官方認定的儒家權威經典。

西漢元成之時,博士平當修習《歐陽尚書》。之後,朱普向平當求學《歐陽尚書》,也成爲博士。再後來,朱普就將《歐陽尚書》傳授給桓榮。

說完桓榮和《尚書》的一大圈坎坷經曆後,我們說回本篇的主角何湯。何湯是桓榮的高徒,以才學和明理聞名于世。桓榮年已四十,但其原配妻子一直無法生育兒子。于是,何湯安排桓榮與其原配妻子離婚,並給桓榮續娶了一位新妻子。之後,這個妻子給桓榮生下了三個兒子。從此,桓榮更加器重何湯。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世家大族對傳宗接代十分看重,甚至不惜休妻再娶。

後來,何湯入朝爲官,官拜郎中(皇家宮廷侍衛,陪伴皇帝讀書,偶爾以備咨詢問策)。何湯這個郎中擔負了首都洛陽城開陽門的警衛。有一天,漢光武帝劉秀外出微服私訪,到夜裏才回來。劉秀想從開陽門進城,但卻發現城門緊閉不開。根據漢代的規矩,城門,特別是皇宮所在的宮城城門,到了晚上必須上鎖,不能打開。劉秀見狀,沒辦法,只得轉道前往中東門。中東門的郎官見到是皇帝來了,趕緊打開城門。劉秀這才得以順利入城。

漢光武帝劉秀

第二天早上,劉秀召集各個城門的郎官守衛開會談話。劉秀狠狠批評了昨夜給他打開城門的郎官,並將洛陽城所有的郎官全部罰俸(扣工資),但唯獨只獎賞了何湯。如何獎賞?劉秀命太官(掌管皇帝的膳食)將皇帝的食物賞賜給何湯。得到禦賜食物,何湯感到無上榮幸。

建武十八年(42年)夏天,河南大旱,劉秀命令包括三公九卿在內的朝廷高官頂著烈日,步行前去求雨。然而,當時的洛陽令(首都市長)公開違反命令,乘坐有雨傘蓋遮擋的馬車出門。何湯命令身旁衛士上前截住洛陽令的馬車,並將洛陽令緝拿歸案。

大旱之時,百姓渴求甘霖,百官盡皆冒著烈日前去秋雨,這個洛陽令竟大膽到公然乘坐華蓋馬車,一點都不體恤民情。面對何湯此舉,劉秀大爲贊賞,下诏免去這位洛陽令的官職。不久,劉秀下诏拜何湯爲虎贲中郎將(秩比二千石,與郡守同級,是郎官之長,肩負保衛皇帝的職責)。

不僅如此,劉秀還以《詩經·周南·兔置》中的“赳赳武夫,公侯幹城”來稱贊何湯。這句話意思是說,健壯威武的軍人,做了公侯的將領,就要像盾牌和城牆一樣保衛國家。劉秀用這句話來誇贊何湯保衛皇帝盡職盡責、兢兢業業。這足以說明,何湯此人,能文能武。

建武十九年(43年),劉秀要給皇太子劉莊,也就是後來的漢明帝挑選老師。因爲何湯師承桓榮,精通《歐陽尚書》,故而,劉秀讓何湯擔任太子老師,向劉莊傳授《尚書》。

漢明帝劉莊

當時,劉秀問何湯師承所學,何湯自報家門,稱師承沛國桓榮。于是,劉秀召見桓榮。桓榮講解《尚書》,條理清晰,頗有心得,劉秀大喜。于是,下诏拜年已六十余歲的桓榮爲議郎(秩爲比六百石,隸屬光祿勳,負責皇帝的顧問之事),並賜錢十萬,同時讓桓榮也擔任太子的老師。這樣,桓榮、何湯師徒二人同時教授皇太子劉莊。

後來,桓榮還被朝廷拜爲五更(鄉官之一,用來安置年老退休的官員),並加封關內侯(秦漢高級爵位,二十等爵制排名第二等)。桓榮常常感歎說,自己能有這番成就,都是何湯的功勞啊。

何湯是有史記載的,來自今日江西地區的第一位帝師。他的成就說明,儒學的影響力已經覆蓋江西,並能産生何湯這樣的帝師大儒。江西的文教實力,第一次在天下人面前顯出聲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