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向村婦討水喝,村婦往水裏撒一把谷殼,劉伯溫:她有大智慧

陋室文史 2024-05-07 17:31:10

作爲明朝的開國元勳劉伯溫,無論在軍事還是文學方面,都有著很深的造詣。

甚至有人用“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這樣的話,來贊美他的能力。

他曾經誇獎一個女人擁有大智慧,那麽這個女人究竟做了什麽,讓這樣一個足智多謀的軍師,給出如此高的評價?

劉伯溫出生在浙江一個貧困的家庭裏,在小的時候就非常愛讀書,並且對學習非常有天賦,看過的書能夠做到過目不忘。

因此,雖然當時家裏並不怎麽富裕,但是他的父親還是在他的學習方面的花費毫不吝啬。

而劉伯溫也不負父親的厚望,在當地被稱爲神童。

雖然年齡非常小,但是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並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當地的人都因爲敬佩他的學問而非常尊敬他,大家都相信劉伯溫長大一定大有作爲。

劉伯溫也不出大家所料,在12歲那年,就參加了科舉考試,並成功考取了秀才。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有許多的讀書人可能考一輩子,都不一定能考取這樣的功名。

這樣的成績證明劉伯溫在12歲時,就已經超越了當時絕大多數讀書人了。

以後的學習生涯裏面,劉伯溫對知識的掌握,已經超出了老師的認知範圍,許多老師自愧自己教不了劉伯溫。

即使是這樣,在那個年代,想要有所作爲出人頭地唯一的方法就是參加科舉考試。

于是,劉伯溫到了23歲又進京趕考並且考中了進士。而就在這次進京趕考的路上,劉伯溫遇到了那個令其稱贊的婦人。

在元朝的元統元年,飽腹經綸的劉伯溫打算進京趕考,以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

他一個人走在趕考的路上,走到一片樹林的時候,劉伯溫發現自己迷路了。森林裏面都是茂密的樹木,且荒無人煙。

在得不到救助的情況下,劉伯溫轉了好幾天才走出了這片樹林。

可是迷路的這幾天,卻讓劉伯溫將從家裏所帶的水跟幹糧,都消耗用盡了。此時的他已經饑渴難耐了,他急于找一口水喝。

看到前面有一戶人家,他就走進了這戶的家門,打算討口水喝。一進門,劉伯溫就看到一位農婦正在洗衣服,他急忙向農婦表明來意。

這位農婦上下打量了一番劉伯溫,她看著劉伯溫一臉的書生氣,並且風塵仆仆,看得出來他確實是非常口渴了,于是就趕緊去井裏打了滿滿的一瓢水給劉伯溫。

看到農婦將水遞給了自己,劉伯溫連連道謝。

可是正當他將水瓢放在嘴邊,打算要大口大口地將水給喝掉的時候,農婦卻順手抓了一把谷殼扔進了瓢裏。

這個舉動讓劉伯溫非常地氣憤,心裏暗想,這個農婦既然都給他水喝了,爲什麽又要這麽掃興。

可是劉伯溫畢竟是一位飽讀詩書的文人,他非常地注重自己的舉止。于是強忍著心裏的不爽在那裏一邊吹谷殼一邊喝水,過了好一會兒,終于解決了口喝的難題。

這時他因爲著急趕路就要謝別農婦了,誰知,正當他要轉身離開的時候,農婦竟然又叫住了他。

農婦向劉伯溫表示,她看出他是個有學問的人,正好她家裏要建一個房子,希望劉伯溫能夠幫她指一塊兒風水寶地。

此時此刻,劉伯溫雖然很無語,但是畢竟農婦幫他解決了口渴的難題,而他確實對風水這方面還是很擅長的。

最後,劉伯溫在離開前還是用自己在風水方面的知識,爲農婦選了一塊不錯的位置。

之後的劉伯溫考中了進士入朝爲官,更是在後來輔助朱元璋打下了新的天下,也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

到了洪武八年,功成名就的劉伯溫已經64歲高齡了。此時的他只想回到故鄉安度晚年,便告老還鄉了。

在回鄉的路上,劉伯溫又經過了那戶曾經給他水喝的農婦家門前,巧的是那個農婦正在院裏打掃衛生。

雖然距離上次見面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但是農婦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劉伯溫,她急忙跑上前與劉伯溫打招呼。

經過農婦的一番話劉伯溫了解到,自從他走了,農婦一家就在他給指的那塊風水寶地安家落戶了。

事實證明劉伯溫在風水上的見識果然名不虛傳,農婦一家自從在風水寶地安家之後就逐漸生活富裕還人丁興旺。

因此,農婦也從來沒有忘記劉伯溫的恩情,她會時不時地回到老宅打掃一下衛生,這樣老宅便不會荒廢掉。

了解了情況的劉伯溫,也終于向農婦問出了那個一直都令他困惑的問題:爲什麽當年他討水喝的時候,她要向水裏灑一把稻谷殼?

農婦聽後先是笑了笑,然後向劉伯溫解釋道,“當時你來討水喝的時候正值盛夏,而你又因爲趕路已經汗流浃背了。

我當時剛從井裏打出來的水非常地涼,看著你已經非常渴了,我怕你不顧水的冰涼而將其一飲而盡。

這樣很容易喝壞肚子或者感染風寒。更是會影響到你的考試成績,于是我灑一把稻谷殼水裏,這樣你就會慢慢地喝。”

劉伯溫聽聞此言感到非常地慚愧,原來一直以來自己都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他非常的感激農婦當年能如此爲他著想,並且在後來每次向別人提起這件事情的時候,都會稱贊這位農婦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

雖然劉伯溫在後來明白了農婦的一片好意,但是他心中的這個誤解卻持續了四十多年。

如果當時他及時地將心中的疑問向農婦坦白,他也不會耿耿于懷這麽多年。

可見,平時有什麽疑問,我們應該及時地向當事人問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農婦的善良之舉差點讓劉伯溫誤會,好在劉伯溫是一個以德報怨的人,還是爲她擇了一個風水寶地,願世上的善良都不會被辜負。

5 阅读:282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