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得知抗美援朝,溥儀撕開棉衣獻上珍寶,害怕一事想方設法自保

曆史實戰派 2024-04-20 15:57:59

溥儀,從末代皇帝到普通公民,他傳奇的人生經曆使他成爲全世界都感興趣的人。溥儀的一生從未離開過政治舞台,他做過壞事也做過好事。他的人生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開始了轉折,在撫順十年改造的人生,最終成爲合格的新中國公民。

把皇帝變成當心甘情願的公民,這在世界上看來,都是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事情。也正是如此,他也就成爲全世界都非常感興趣的傳奇人物。

而在這背後,溥儀能有如今的轉變和毛澤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毛澤東在溥儀身上所做的工作,就是促成這一轉變的關鍵因素。

對于溥儀來說,他的人生足夠圓滿,就連他自己都非常意外,因爲他遇到了毛澤東,才能有這樣的奇迹。但實際上,在淪爲戰犯的最初,他也是非常怕死的。

在蘇聯引渡途中,溥儀想到的只有死。在這之前,溥儀也曾四次直接寫信給斯大林,並且向蘇聯官方提出留居蘇聯的要求。

對此,斯大林置之不理。

而毛澤東對于溥儀,卻有著不同的態度。在僞滿垮台之際,毛澤東就已經研究並決定了對溥儀、對愛新覺羅家族等人應該采取的政策,並對進入東北作戰的部隊下達了妥善保護的命令。

正是因爲這道命令,使得溥儀的親屬都得到了共産黨在東北的軍隊——東北民主聯軍很好地關照,何長工司令員也曾接見過他們。

“妥善保護”這個政策並不是毛澤東一時興起提出的,而是毛澤東在總結長期革命鬥爭實踐經驗基礎上得出的正確結論。

1949年12月,毛澤東在首次訪蘇會談中,鄭重提出了引渡溥儀等日僞戰犯的要求。周恩來和蘇方商定,決定把溥儀和隨從人員移交給中國。

在溥儀看來,當他在綏芬河火車站中方代表接收時,溥儀立即伸出雙手准備戴手铐。他以爲,毛澤東會處決他。毛澤東在談及溥儀的問題時,多次公開討論。他的態度,對這些戰犯格外開恩,後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直接爲溥儀選擇了後半生的道路。

對于被俘的宣統皇帝,不殺頭:“讓他們給人民辦點事情……給飯吃……給以生活出路,使他們有自新的機會。這樣做,對人民事業,對國際影響,都有好處”。

而後,毛澤東再次提出,處理他們,只能是逐步改造,而不是簡單處決。

在戰犯管理所,溥儀的思想經曆了質的轉變。

1950年,朝鮮戰局吃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爲了保護東北的經濟,中央把遼甯的一部分重工業企業北移,同時把撫順關押的戰犯全部北遷哈爾濱。

1950年10月15日,周總理指示在北遷的途中保證戰犯全部安全轉移。

就這樣他們來到了哈爾濱看守所。在管理所內,戰犯們思想混亂,對于戰局很是惶恐。溥儀也擔心共産黨大勢一去,可能會拿他下手。

此時的他還想著,自己怎麽才能保住這條命。于是,溥儀爲了自身的安全,想到了一個辦法。

1951年,他給所長寫了一個紙條要求談話,溥儀說他有一件國寶要獻給政府。當天,溥儀就撕開自己的棉衣,上交了一套乾隆皇帝用過的一塊用田黃石雕刻、以三條田黃石鏈條相連在一起的三顆玉玺。

溥儀說,他看到全國人民都在爲支援朝鮮戰爭捐獻飛機大炮。他也要出一點力。不過,隨著朝鮮戰局形勢的好轉,戰犯們的思想要比之前穩定了許多,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爲中共是打不過美國的。

然而,當陳赓特意爲戰犯作了一場報告,向他們講清楚了朝鮮戰爭的形勢之後,戰犯們在台下聽得鴉雀無聲。

戰犯們也徹底認清楚的形式,就這樣,他們的思想觀念上開始發生了重大的轉變。這也能從溥儀處置國寶的層面上展現出來。

日本倒台之後,溥儀出逃,他不可能帶走全部的財産,這些珠寶也被士兵們大肆搶奪。

在他准備從通化前往日本時,飛機太小,帶不了多少東西,他只能精挑細選一部分,最後只拿了兩皮箱書畫和珍寶,其他的只好就地銷毀。

當溥儀被押解到蘇聯時,他身邊也有一批價值不菲的寶物,有相當一部分是他在疏通關系中送給別人的。當然他爲了保護好珍寶,侍奉他的人也給他的隨身箱子做了個夾層,還把那些較小的貴重物品藏到隨身攜帶的箱子、暖瓶甚至是肥皂中。

那些最小的最好的東西,被藏到隨身攜帶的皮箱夾層裏,就有468件。這468件寶物就這樣跟著溥儀回到了祖國。在戰犯管理所,他攜帶的國寶也並未被發現。直到1951年,他決定獻出三方石印。那個時候的溥儀仍然沒想到把寶物獻出來。

最後還是在戰犯管理所內的溥喦最先揭發了溥儀皮箱裏的秘密,溥儀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鬥爭之後,還是上交了這468件寶物。這批珠寶最終一部分收藏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館,一部分被保管在沈陽故宮。到了1959年12月4日,溥儀獲得了自由,成爲了一位普通的公民,身上沒有一件珍寶。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