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玺的前世今生

冀文周 2024-04-24 12:43:19

圖片來自于網絡

傳國玉玺的由來可以追溯到中國秦朝,它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爲彰顯其權威與正統地位而命丞相李斯所制的皇家印玺。以下是傳國玉玺詳細由來的通俗解釋:

1. 材料來源與制作

和氏璧傳說:傳國玉玺的材料來源于著名的和氏璧。據史書記載,和氏璧爲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發現的稀世美玉,經曆兩次獻玉被誤解砍足的波折後,最終被認可爲稀世珍寶。秦滅六國時,和氏璧落入秦始皇手中。

玉玺制作:秦始皇命丞相李斯以和氏璧爲材,按照特定規格制作傳國玉玺。玉玺形制爲方圓四寸(古代尺寸,相當于今天約10厘米左右),頂部紐飾以五條盤旋的龍,象征著皇權的至高無上。正面以小篆字體刻寫八字銘文:“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寓意皇帝的統治權源于上天賦予,預示王朝長久繁榮。

2. 制作目的與象征意義

皇權象征:傳國玉玺不僅是秦始皇個人身份的象征,更是秦朝乃至後世各朝代皇帝合法統治的神聖信物。持有傳國玉玺意味著獲得了上天的認可,具有“天命所歸”的正統性,對于鞏固政權穩定、增強民衆對皇權的敬畏至關重要。

權力傳承:秦始皇希望秦朝能夠萬世一系,永續不衰,因此命名此玺爲“傳國玉玺”,意在將其作爲皇位繼承的標志,每一代新帝即位時,須接受前代皇帝的傳國玉玺,象征著皇權的合法傳遞。

3. 曆史流轉

秦朝以後:秦朝滅亡後,傳國玉玺曆經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等朝代,雖然期間曾多次失而複得、易主頻繁,但其作爲象征正統皇權的神聖地位始終未變。每一朝代的開國皇帝,尤其是通過起義或戰爭奪取政權者,得到傳國玉玺被視爲其統治合法性的強有力證明。

最終失蹤:根據部分曆史記載,明朝末年,李自成起義軍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絕望中自缢身亡前,將傳國玉玺扔入了皇宮附近的景山(或故宮金水橋)下的深淵。從此,傳國玉玺便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盡管後世偶有聲稱發現的傳聞,但均無法證實,其確切下落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總結來說,傳國玉玺起源于秦始皇,以其獨特的材質、精美的工藝和神聖的銘文,承載了中國封建社會皇權天授、正統合法的理念,曆經兩千多年的流轉,見證了無數王朝的興衰更替,直至明朝末年神秘失蹤,成爲中華曆史文化中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符號。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