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出爐山西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太原日報 2024-04-15 08:22:12

省統計局日前發布了《山西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我省經濟運行總體穩中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全方位轉型不斷深化,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中國式現代化山西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穩”的基礎更牢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推動經濟回升向好40條政策措施落地顯效,全省經濟在固本培元中加快恢複,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5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兩年平均增長4.7%。第三産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産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

能源保障堅實有力。原煤産量在連續兩年每年增産1億多噸的基礎上,再增産5743萬噸,達到13.78億噸,占比達到全國總産量的30%,增量、總量均居全國第一;以長協價保供24個省份電煤6.2億噸。規上發電量4376.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6%,爲23個省份輸送了1576.0億千瓦時電力;規上非常規天然氣産量145.9億立方米,增長9.6%,除自用外有力保障了京津冀地區用能需求。

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構建。打通交通運輸大動脈,年末公路通車裏程達14.7萬公裏。大力推進以5G基站、數據中心等爲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年末移動電話基站數達32.9萬個,其中5G基站9.3萬個,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建設任務;年末5G移動電話用戶2047.6萬戶,比上年增加633.6萬戶。

“進”的動能更強

新興動能蓄勢成長。全省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實施産業鏈“鏈長制”,梯度培育特色專業鎮,新增6條省級重點産業鏈和8個省級重點專業鎮。

能源低碳轉型加快推進。在縱深推進能源革命進程中加快培育綠色生産力、新質生産力,全年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9%,超額完成年度節能目標,“十四五”時期累計降幅位居全國前列。全年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非化石能源發電量855.5億千瓦時,增長18.5%。有序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年末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5.8%。

全面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年末經營主體總數達430.4萬戶,比上年增長8.2%;全年新登記經營主體83.9萬戶,新增“四上”企業3693戶。

科技創新持續深化。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155家,比上年增加239家;專精特新企業達到2392家,增加279家。發明專利授權量6557件,比上年增長30.5%。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增加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增加42家。新增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新增15個博士後流動站和工作站。

“暖”的底色更足

就業收入總體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8.9萬人,比上年多增2.6萬人,超額完成45萬人的全年目標任務。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24元,增長6.0%;從城鄉看,城鎮、農村居民收入分別提高1795元、1354元。

民生福祉穩步提升。全省不斷加大民生領域財政投入力度,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在教育、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等民生領域的支出達到3988.1億元,比上年增長6.0%。居民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全年城鎮、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比上年增加2601元、1593元。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國家下達的約束性指標任務全部完成,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93.6%,黃河流域國考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全年完成造林304.5千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占比66.7%,人工造林規模連續3年排全國第一位。(賀娟芳)太原日報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