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言侯多年不上朝,爲何還有這麽大的氣場

翊鳴Sir 2024-04-03 23:58:09

那位十幾年未曾上朝、未曾過問政事的言侯,爲何在關鍵時刻,能排在倒數第二出場,僅次于太子!

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玄機?

這一切的淵源,要追溯至三十多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三月彎刀之戰。

景運27年,大渝、北燕、東海三國結盟,以五倍于大梁的兵力,企圖將大梁瓜分殆盡。大禹的黃鼠軍如狼似虎,直撲北線。北燕的鐵騎越過陰山,南北夾擊,大梁北境的防線在瞬間被撕得粉碎。戰火熊熊,直逼大梁腹地,最終劍指帝京金陵。

敵軍戰線猶如一把鋒利的彎刀,劃破天際,後世稱之爲三月彎刀,寓意其勢不可擋。

當時,大渝的主將絕方柳、北燕的漢海王拓跋志,皆是名震一時的骁勇戰將,他們的目標一致,直指金陵帝都。大梁危在旦夕,稍有閃失,便會國破家亡。

然而,正是在這國家危亡之際,年僅20歲的言阙挺身而出。他僅帶百余隨從,手持王杖,身穿華服,毫無懼色地穿越敵營。面對兩側手持刀斧、目光凶狠的士兵,他面不改色,氣度非凡。

甚至連敵對的大禹皇帝也被他的勇氣所震撼,親自接見他于大禹王帳之中。

言阙面對三國群雄,舌戰群儒,言辭犀利如刀,最終成功挑撥大梁、北燕、東海三國之間的關系,使他們的結盟之勢土崩瓦解。這才給了大梁將士反擊的機會,將他們一一擊破,解除了大梁的危機。

然而,那場戰火留下的卻是一片焦土,大梁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才稍得平複。可見當時形勢之嚴峻,三國戰略之強大,瓜分大梁的決心之堅決。

在這樣的困境中,言阙能夠挑動三國,瓦解他們的聯盟,其難度可想而知。他必須有銳利的眼光,看透三國聯盟的本質和他們的私心,他必須有精准的語言,揭開他們掩蓋的真相,觸動他們敏感的神經。同時,他還需要有隨機應變的智慧和萬軍之中的膽魄,以及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

而這些,言阙全都具備。

按照梅長蘇的話來說,言阙的勇氣和智慧,甚至超過了出使虎狼之國而全無懼色的蔺相如。他年紀輕輕便封侯拜相,這並非偶然,而是他救國家于危難之中的不世之功所致。這份功勞,足以讓他榮耀一生。

然而,言阙並未因此止步。他繼續建功立業,最大的功勞莫過于扶持當今梁帝登基。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動了無數人,使得他在以後的日子裏無論做什麽,都能得到他人的追隨和敬仰。

因此,40歲時他再次封侯,成爲當時叱咤的人物。他的人格魅力不僅贏得了人們的敬佩,更成爲了他永恒的標志。他的破天之功和人格魅力,將永遠被人們傳頌和敬仰。

在梅長蘇成功扳倒謝玉的那個夜晚,言侯親臨巡防營,其威嚴之姿讓首領都爲之顫栗,不敢有絲毫阻攔。

畢竟,這位曾經統領他們的領袖,即便多年未曾涉足朝堂,那份震懾力依舊深入骨髓。這樣的余威,絕非尋常人所能擁有。言侯,雖已遠離朝政十余載,但他的赫赫戰功和後來的輝煌成就,都深深地印刻在人們心中。

那不僅僅是一系列的功勞,更是對人心的一次次設伏與引領。

這種影響力,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功績,成爲了他在朝堂上屹立不倒的關鍵。一旦言侯決定重返朝堂,憑借他敏銳的目光、洞悉人心的能力以及對朝政的精准把控,他必將再次成爲朝臣中的領軍人物。即使多年未曾露面,他一旦現身,影響力依然無可匹敵。

由此可見,真正的力量,源于自身的實力。反觀謝玉夏江等人,他們或許憑借陰謀手段短暫地獲得了高位,但終究無法贏得他人的真心敬畏。一旦倒台,便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因此,我們無需羨慕他人的地位,而應專注于自我修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當我們的能力足以支撐起自己的野心,與當下的地位相匹配時,我們才能真正站穩腳跟,贏得他人的尊重與敬畏。

這才是最重要的。《琅琊榜》百裏奇,一代高手,怎會輕易敗于質子之手?

寫文不易,點個“贊”和“關注”呗,感謝大家,感謝平台。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下集更精彩)

0 阅读:10

翊鳴Sir

簡介:生活點滴,一個普通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