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後南宋不斷黨爭而金國則由貴族掌控實權故雙方實力均下降

史海撷英 2024-04-08 17:23:56

大金海陵伐宋,規模空前;南宋隆興北伐,意氣風發,結果卻是不堪入目。相比紹興和議之前,這兩場戰爭無論是組織水平還是軍隊質量,都不知道下降了多少個數量級。究其原因就是宋金兩朝一起草台班子化,位列高層的王侯將相真正達到了“肉食者鄙”的蠢俗境界。

世界充滿競爭,人與人之間在競爭、人群與人群之間也在競爭。按理說,越是高層競爭就越是高深莫測,但世界從不按理出牌。正是因爲競爭,所以世界的本質不是草台班子,也不應該是草台班子。但時間長了、安逸久了,就會形成這樣一種狀態:不是擁有競爭能力的人,才能登上舞台;而是擁有登上舞台能力的人,才能競爭。所以,曹刿才會說“肉食者鄙”。“肉食者”就是指那些擁有登上舞台能力的貴族老爺們,“鄙”就是說那些個貴族老爺們根本沒有列國競爭的能力。

“肉食者鄙”是因爲什麽?全部這些都可以歸結爲一個“二代問題”。

先說大金。海陵王這個人其實很有本事,天生具備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除了屠戮大臣和大興征伐外,海陵王對老百姓也沒有那麽不堪。登基第二年,就“以勵官守、務農時、慎刑罰、揚側陋、恤窮民、節財用、審才實七事诏中外”。比之太祖阿骨打、太宗完顔晟,海陵王要文明開化得多。之所以那麽聲名狼藉,很大的原因是史書立場。大金權貴連帝號都不給他保留,又怎麽不去抹黑他?

海陵王時期的金國,其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人才可用。而且,金國還只能用女真權貴的後代們。

海陵王上台第二年任命的兩位丞相,其中左丞相唐括辯,金熙宗的驸馬;右丞相完顔烏帶,完顔阿魯補之子。當時還有一個太傅、領三省事的完顔宗本,金太宗之子。然後再往下看,行台尚書省完顔秉德,完顔宗翰之子;東京留守完顔宗懿,太宗之子等等。可以說,所有位高權重的頂級權位,全都壟斷在女真權貴手中。

宋金形勢圖

第一代女真權貴,也包括完顔宗翰、完顔宗望以及完顔宗弼這些權貴後代們,因爲金國是阿骨打爲首的女真一代和完顔宗翰爲首的女真權貴後代一起打下來的,他們也幾乎壟斷了所有頂級權位。但這些人的位子是自己靠本事打出來的。即便是最不成器的完顔宗望,那也是橫掃河北的狠角色。這是大遼蕭太後想幹卻一直沒能幹成的事情。至于完顔宗翰,那就更不用多說。所以,這夥人壟斷頂級權位,既是大金對他們的褒獎,又是大金最好的選擇。正是在他們的領導下,金國才能稱雄東北亞。女真一代、二代,隨便拉出一個都是精英翹楚級的風雲人物。

但海陵王時期的權貴後代呢?隨便拉出一個都不能服衆、都不算翹楚。海陵王的確很有本事。但他有啥功績?“天眷三年,年十八,以宗室子爲奉國上將軍,赴梁王宗弼軍前任使,以爲行軍萬戶,遷骠騎上將軍。”這一年是紹興十年(1140年),嶽飛第四次北伐、宋金第七次戰爭。此戰,梁王完顔宗弼先在順昌小城被劉锜暴擊;後在河南大地被嶽飛連續暴擊。然後,海陵王完顔亮除了跟著一起被暴擊,又能立啥功?但是,不管仗打得怎麽樣,反正人家就升官了。

之後是紹興和議,宋金兩朝不再打仗。而海陵王的官職竟越坐越高,九年後的紹興十九年(1149年),他已經是大金右丞相,兼都元帥,以太保領三省事,相當于大金政府一把手兼大金軍隊掌門人。憑啥?憑人家是權貴後代啊。

海陵王的老爹完顔宗幹是金太祖阿骨打的庶長子,還是金熙宗完顔亶的伯父兼養父。首任皇帝和現任皇帝都是人家的血親,當個宰相、當個都元帥怎麽就不行?

海陵王如此,其他更是如此。

所以,大金治下就是:擁有登上舞台能力的人,才有能在舞台上表演,才能跟南宋競爭。那問題是這些個權貴後代們表現如何呢?

海陵征宋形勢圖

海陵征宋就是最顯眼的表現。戰略戰術上一個錯誤也沒犯,但大金的權貴後代將領們硬是能把仗打得慘不忍睹。如果海陵征宋不夠直觀,那還可以看看金世宗完顔雍平定契丹叛亂之戰。

此戰,大金派去的最高將領是右副元帥完顔謀衍。完顔謀衍是完顔婁室之子。完顔婁室是比肩完顔宗翰的名將,按戰績能排第二,按勇猛能排第一,多次以少勝多、橫掃陝西。但完顔謀衍連他老爹的一毫血勇都沒繼承,面對契丹叛軍竟畏縮不前。“而謀衍貪鹵掠,不複追,以故敵得縱去,遂涉懿州界,陷靈山、同昌、惠和等縣,窺取北京,西敗三韓縣。惟克甯軍追蹑,謀衍托馬弱,引還懿州。”簡單說就是這個女真頭號猛將之子,被曾經的手下敗將契丹人嚇慫了。

大金抗住了南宋隆興北伐。其中的關鍵人物是纥石烈志甯,完顔宗弼的女婿。

纥石烈志甯算是大金權貴後代中爲數不多的能戰之將。但也僅是能戰,拉到戰場上不怵陣、關鍵時刻敢拍板,卻算不上名將。就他在宿州之戰的鋪排,不說遇到嶽飛就是遇到韓世忠,也只能表演怎麽送死。之所以扭轉了戰局,完全是因爲南宋也是草台班子。

接下來說南宋。南宋的問題,不在宋軍。紹興和議後,宋軍的質量也在跳水下降,但仍然比金軍的質量強。不管是海陵征宋還是隆興北伐,但凡面對面打硬仗,金軍基本上打不過宋軍。傳統的優勢戰區川陝戰區,以及曾經最強當時最弱的荊襄戰區,局面不是金軍打宋軍,而是宋軍打金軍。

一個原因是吳玠、吳璘兄弟的吳家軍沒被瓦解,這夥以北宋西軍爲基幹的川陝宋軍戰力猶在;另一個原因是金軍的質量是真差,關鍵還是強拉的壯丁,沒有皇帝督戰,都不是打不過,而是不想打。

采石之戰示意圖

南宋的問題,也說不上在宋將。劉锜確實發揮失常,被海陵王晃得顛三倒四。按理說,劉锜的指揮水平要在嶽飛之下、韓世忠之上,順昌之戰就是明證。但被耍了就是被耍了,老將不複當年勇,這得認。李顯忠打得不錯。采石之戰後,他成功組織了長江保衛戰,還收複了淮南之地。隆興北伐的靈璧之戰和虹縣招降都是精彩操作。問題是副手邵宏淵戰場使壞,導致北伐功敗垂成。李顯忠算是被自己人坑了。至于其他將領,如吳璘,屬于正常發揮;吳拱,屬于表現不錯;劉寶、虞允文,屬于發揮超常;成闵,雖是韓世忠的部將但本質是個笨蛋;王權,不僅是個慫貨而且還害人不淺。客觀評價:宋將的表現有好有壞,但總體來說還算不錯。

南宋的問題是廟堂。南宋廟堂一以貫之的本色就是草台班子。

海陵南征之前,主導南宋軍政的,是同知樞密院事葉義問。葉義問提前預判了金軍會大舉入侵。但戰場組織水平非常一般。簡單說就是這個文官不會打仗,後被罷免。

主導南宋政局的,是右相陳康伯,後來又是他力主北伐。陳康伯很有骨氣,基本定下了主戰的大方略。所以,他算表現不錯。但問題是南宋廟堂爲啥臨危啓用張浚?沒別的原因,就是南宋廟堂同樣沒有人才可用。

既然定下了主戰的大方略,那總要有人把這個大方略落地吧?不能總是高高舉起,然後啥也不做。但當時的南宋廟堂就沒有這樣的能臣。

張浚即便履曆再不堪,卻也見識過大戰爭、指揮過大兵團。宰相陳康伯雖然“靜重明敏”,但給他一個都督府,然後到沖到淮河邊上督戰,他敢嗎?然而,張浚或是李廣難封運氣差,或是志大才疏真無能,反正就是屢戰屢敗,而且次次大敗。隆興北伐沒能讓他實現人生翻盤,反而讓他的人生又加上了一個大大的黑點兒。

湯思退

之後,南宋由主戰變求和,于是南宋以湯思退爲相兼樞密院事。到這個時候,北伐也就只能“元嘉草草”了。

南宋的廟堂不是權貴後代問題,但類似權貴後代問題。之所以說不是權貴後代問題,是因爲科舉制,打通了人才流動。之所以說類似權貴後代問題,是因爲黨爭在繁殖派系實力。

陳康伯一批人,包括張浚在內,是反對秦桧求和政策的人;湯思退等一批人,則是擁護秦桧求和政策的人。自建炎以來,南宋廟堂這個舞台上,就始終是主戰和主和兩夥人在鬥來鬥去。這就是南宋廟堂的一貫調性。

大金是血緣後代們占據了優勢地位,形成了草台班子;宋朝是黨爭派系占據了優勢地位,也形成了草台班子。他們全都不允許自己國內最善于治國、最善于打仗、最善于競爭的人登上舞台。越是競爭不激烈的時候,這種不允許就越是強烈。于是,時間越長,大金和大宋就集體草台班子化。大金的“肉食者鄙”和大宋的“肉食者鄙”,一起站在台上比誰更不“未能遠謀”。

1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