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實行剃發易服,和孫之獬有必然的關系嗎?

鄉間曆史 2024-04-30 03:35:15

熟悉清初這段曆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入關初期並沒有立刻實行剃發易服,而是在一個叫孫之獬的漢奸提出建議之後,多爾衮立刻下令全國剃發易服。因此很多喜歡清朝的人說,剃發易服是孫之獬搞出來的,並不是清朝統治者的鍋,如果沒有孫之獬,就不會有剃發易服,事實真的如此嗎?

孫之獬

首先要明確的是,孫之獬是一個趨炎附勢,數典忘祖的人,清軍入關後他爲了巴結清廷,全然不顧漢族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傳統,將自己的頭發剃掉結成小辮,在第二天上朝的時候,滿族大臣說他不是滿人,不接納他,而漢族大臣恨他背祖棄宗,恬不知恥,也將他排擠了出去

這種裏外不是人的遭遇,讓孫之獬起了報複之心,然後他給清廷統治者上書,說除了“衣冠束發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而非中國從陛下也”的話,這句話挑動了多爾衮的神經,多爾衮知道面對強大的漢文明,清廷如果不做什麽,最終只會淹沒在這片汪洋大海裏

于是多爾衮下令剃發,也就是說孫之獬的確提出了剃發的建議,這點毋庸置疑,但沒有孫之獬清朝就不會剃發易服了嗎?答案顯然不是的。清軍早在入關前,就已經強制他們統治下的漢族百姓剃發了,1618年努爾哈赤攻陷遼陽,將當地百姓全部聚集到城北,然後強制剃發,一旦有人反抗就會被殺死

清軍入關

努爾哈赤

打這開始,只要後金和清軍攻占的地方,所有百姓都必須剃發易服,不然的話迎接他們的就是八旗的屠刀,一直從萬曆四十六年即1618年到崇祯十一年即1638年,他們的剃發易服政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1644年清軍在一片石打敗闖王李自成後,進入了山海關

隨後多爾衮下令,要求山海關的居民剃發,也就是說入關的第一天,清軍其實就開始剃發政策了。同年五月一日,清軍進通州,多爾衮下令剃發,五月初二清軍入北京,也要求投降的官民剃發易服,此後數日又多次下令,要求關內的所有百姓剃發易服,以此作爲效忠清廷的標志

但是多爾衮忽略了,清軍剛入關的時候腳還沒有站穩,南方又成立了大明弘光政權,加上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勢力也還存在,剃發易服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了百姓的強烈反抗,很多百姓逃離清軍控制的地方,前往南明或者李自成的大順,張獻忠的大西

清軍入關後的局勢圖

影視劇中的多爾衮

再加上京東三河以及其他地區的百姓積極反抗,多爾衮爲了穩住局勢,不得不在五月二十四這天下令暫緩剃發,通過暫緩這兩個字也能看出來,清軍不是放棄了剃發,而是想先穩住局勢。等到孫之獬提出剃發的時候,清軍已經占領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對清廷而言情況比剛入關的時候要好很多

于是多爾衮趁機宣布重啓剃發令,他要求“京師各級文武軍民,盡令剃發,倘有不從以軍法從事。”“地方限公文到達十日內完成剃發,違令者死。”官員如果敢上書反對“殺無赦。”此後越來越嚴的剃發令蔓延全國,各地百姓爲了文明和自由進行了此起彼伏的鬥爭,而清廷一律出兵鎮壓,一時間各地狼煙四起

清軍倒行逆施的實行剃發易服,企圖毀掉華夏衣冠,必然會遭受強烈的反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江陰八十一日,江陰原本就被清軍攻占,但在剃發令到達之後,江陰的百姓立刻起來反抗,但在清軍強大的攻勢下,江陰人民沒能勝利,最終全城的人殉國,展現了民族的精神和脊梁

江陰成遺址

通過這些史料我們就能發現,清軍早在入關前就已經實行剃發易服了,多爾衮率軍入關,也在搞剃發。後來中斷只不過是因爲清廷意識到那個時間點剃發,無法穩定局面,無奈之下才選擇暫緩。當清軍穩定局面後,剃發易服勢必席卷而來

而孫之獬恰巧在那個時間點選擇了背叛同胞,對清廷獻媚,因此很多人誤認爲是他建議清廷才決定剃發易服的。實際卻是就算沒有孫之獬,清廷也會剃發易服,無非是時間問題;而孫之獬這個古代第一漢奸的出現,成了清廷甩鍋的目標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