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踐悟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審判理論研究現代化——首屆中國應用法學高峰論壇綜述

人民法院報 2024-04-19 12:38:19

3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法學會審判理論研究會主辦,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承辦的首屆中國應用法學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出席論壇並講話,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訓秋線上出席,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出席並發言。論壇由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鄧修明主持。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楊萬明通報第一屆、第二屆“全國優秀應用法學論文成果獎”獲獎情況並發言。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外法學》主編王錫鋅,南京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研究院副院長王文軍,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轶,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林維,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胡建淼圍繞論壇主題先後發言。專家學者、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有關部門代表、地方法院代表以及審判理論研究會全體理事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參會。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張軍

張軍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發表講話。結合司法審判工作實際,指出審判理論研究的現代化是審判工作現代化的引領、支撐。要對審判理論研究的時代使命有更加清醒、深刻的認識。做深、做實、做優審判理論研究是學思踐悟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要求,是引領、支撐審判工作現代化的基礎工程,是推動解決審判實踐難題挑戰的重要路徑,是構建中國特色、融通中外司法話語體系的現實需求。要注重深化理論層面的研究論證,爲審判實踐行穩致遠、深化推進提供理論依據、邏輯支撐、路徑選擇。審判理論研究必須錨定時代發展,聚焦中心任務。要聚焦司法促推中國式現代化深化研究,准確把握司法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中遇到的實踐性很強的理論問題,自覺破題、深化解題。要聚焦推進審判理念現代化深化研究,堅持問題之所在就是審判理論研究之所向,在深度闡釋、規則提煉、廓清思想誤區上下功夫。要聚焦推進審判機制現代化深入研究,加強對司法改革的系統研究,持續深入研究全面准確落實司法責任制,爲完善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作出貢獻。要聚焦推進審判體系現代化深入研究,借助審判理論研究擦亮“專業化”名片、促推“三合一”改革、創新“數字化”舉措。要聚焦推進審判管理現代化深入研究,持續深化對管住“案”的規律性認識、對管住“人”的規律性研究,爲優化審判指標、完善管理措施提供有力指導。加強審判理論研究是審判工作提質增效的基礎。每一名法官都是審判理論研究的責任主體。要注重理論研究與審判實踐相結合,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爲審判理論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忌“脫實向虛”、就理論談理論。要注重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把“法答網”收集的問題、社會關注的典型案事件反映的問題作爲研究對象,把“問題清單”轉化爲“成果清單”。要注重內部挖潛和借助外腦相結合,推動四級法院理論研究條線貫通聯通融通,做實與法學院校、研究機構、知名法學期刊強強聯手,強化與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以及有關學會、研究會的學術交流和理論探討,持續提升研究的水平和實效。要注重領導帶頭和全員參與相結合,各級法院領導幹部要高度重視理論學習和研究,營造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局面,鼓勵廣大法官、司法人員積極參與,共同爲審判理論研究繁榮和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貢獻智慧力量。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外法學》主編 王錫鋅

王錫鋅圍繞“促進理論與實踐融合共生的新時代法學研究”發言,指出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與南京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研究院共同組織發起的“全國優秀應用法學論文成果獎”評選活動,在推動法學理論研究與法治實踐緊密結合,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糾正目前法學研究輕實踐的傾向,促進理論研究成果的實踐效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應用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結合自身的教學、研究經曆,闡釋了法治實踐對于法學教學和研究工作而言是一個真正的富礦,提出在以應用爲導向的法學研究層面上,法學期刊界一致認爲最高人民法院主管的《中國應用法學》期刊值得稱道。對探索構建新時代應用法學研究成果的評價體系充滿期待,希望法學界的同仁共同建言獻策,各家法學期刊積極響應,齊心協力構建一個以對法治實踐的實質貢獻度爲核心指標的評價體系,爲進一步健全完善中國法學學術期刊評價體系、促進法學三大體系構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南京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研究院副院長 王文軍

王文軍圍繞“用創新的期刊評價推動法學期刊更好地服務法治中國建設”發言,就推動法學學術期刊多樣化、差異化、高質量發展發表意見。

首先,提出對當前法學期刊的基本認識:一是新時代法學期刊的質量穩步提升,體現在法學理論研究的中國立場更加鮮明;二是法學期刊的數量和結構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數量和結構上呈現出更加合理的趨向;三是法學期刊的學術規範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

其次,提出法學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依然重任在前:一是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依然存在,對于法律實務研究的重視仍然存在不足的現象;二是應用法學研究領域的實務性研究存在學理性和規範性不足的問題,這些文章的理論性程度又會直接影響期刊評價的結果,期刊的科學化水平和專業化水平受到新的挑戰;三是應用法學研究期刊中的文章較多偏重描述經驗,對其中蘊含的中國法學的理論提煉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最後,提出針對上述問題的破解之道:一是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深化分類評價,加大對于應用法學期刊研究的支持力度;二是進一步完善成果評價體系,不斷提升應用法學研究的學理性和規範性;三是強化從中國實踐向中國理論的飛躍,提升中國應用法學研究的原創性。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楊萬明

楊萬明介紹了最高人民法院新一屆黨組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爲指導,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的工作情況:一是堅持黨的絕對領導,確保司法審判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善于從政治上看、精于從法治上辦,以高度的黨性自覺促進做好司法審判工作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確保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確保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在審判領域不折不扣貫徹執行,不斷厚植黨的執政基礎。二是堅持爲大局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人民法院牢記“國之大者”,把服務大局作爲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切入點,認真落實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要求,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三是堅持爲人民司法,以案結事了促進政通人和。落實張軍院長提出的“就是頭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辦好”的要求,用情斷好百姓家務事,把“以人民爲中心”的思想和立場落到實處。四是堅持“抓前端、治未病”,以訴源治理助推國家、社會治理。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積極推動各類調解發揮專業優勢,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從碎片治理向集成治理,從突擊治理向長效治理,從單項治理向多元治理轉變。五是堅持司法改革,促進司法公正與效率。通過推進院庭長閱核工作全面准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加大裁判文書公開力度、推出人民法院案例庫、深化巡回法庭工作機制改革等,確保最高法院作出的裁判法律適用標准統一,切實讓人民群衆感受到最高審判機關裁判更公正、審理更高效、訴訟更便捷。六是做實隊伍建設,助推審判管理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推出新26項審判質量管理指標體系,以“審限內結案率”取代“年終結案率”,根治年底不收案的老大難問題,以“案-件比”力推案結事了,更好發揮“指揮棒”作用。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 張文顯

張文顯圍繞“深刻領悟和自覺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司法政治觀”發言,提出:必須堅持司法的政治定性。“政”在“法”前、“法”歸于“政”,政法是司法的上位概念,司法工作者必須增強政法觀念,深谙政法之道,不能主張脫離政法、偏離政治的所謂“司法獨立”。人民法院和法官要善于從政治的高度認識和處理司法問題,從政治上看問題、把方向、謀思路,在工作中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領悟力、執行力。必須堅持黨對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這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司法政治觀的集中體現和“總基調”。要築牢“絕對領導”意識,做到始終把政法機關和政法工作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下,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國共産黨政法工作條例》這一政法機關和政法工作者的“大憲章”。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政治立場。要飽含親民、愛民、爲民的深切情懷;要把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和發展好人民權益作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要秉持“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這一崇高價值理念,以“如我在訴”的意識辦好每一起案件;要善于發現和依靠人民群衆在定分止爭、維護社會和諧方面的智慧,在新時代司法實踐中創造出更多的“東方經驗”。善于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人民法院應當主動接受黨委、政法委的領導和協調,特別是在出台重要司法政策、改革方案時,涉及重大案件時,在觸及民族宗教、外交、軍事等熱點、敏感問題時,都應及時向黨委彙報,以得到正確指導、協調和支持。堅持講政治和講法治相統一。法官尤其是大法官和高級法官在成爲專家、行家的同時,還必須具備過硬的政治能力和敏銳的政治眼光,正確認識和處理政治和法治的辯證關系,善于運用政治邏輯把握審判專業邏輯,把貫徹落實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同嚴格執行國家法律統一起來。充分發揮黨的政策的指導作用。既要嚴格公正適用法律,又要切實貫徹執行黨的政策。工作實踐中要善于把黨的政策轉化爲司法政策,通過司法解釋、司法文件、案例指導等把黨的政策轉化爲具有指導性和約束力的司法政策。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王轶

王轶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以民事審判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發言,提出:對于中國的民商事審判工作而言,要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落到實處,就必然要求法官秉持公正司法、能動履職的司法理念。他通過民商事審判領域兩個具體例證來作進一步說明:一是面對“行政許可與合同行爲的效力判斷”這一難題,中國法官秉持公正司法、能動履職的司法理念,創造性地將行政許可類型化,區分准予實施事實行爲的行政許可和准予實施民事法律行爲(尤其是合同行爲)的行政許可。就行政許可對合同行爲效力的影響在一些司法解釋中作出回應,凝聚司法共識,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條第二款提供了紮實基礎。2023年底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若幹問題的解釋》,就尚未完全生效合同所涉及的體系性問題作出了更爲周全的回應,爲這個爭論不休難題的解決提出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二是面對“破解合同僵局”這一難題,中國法官同樣秉承公正司法、能動履職的司法理念,通過辦理“新宇公司訴馮玉梅商鋪買賣合同糾紛案”等,在司法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認可了違約方申請司法解除制度,從而積累了迄今爲止在民商事領域可以說是最引人注目的司法經驗。

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林維

林維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刑事審判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發言,提出:

第一,推進刑事審判工作現代化必須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司法理念。在社會大轉型、大發展過程中,如何在各類法律制度、各類司法活動中實現人民群衆的新期待,需要深入思考。

第二,推進刑事審判工作現代化需要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公正與效率的統一,需要進一步強化刑事審判的職能。人民法院通過推進刑事案件繁簡分流,提高了審判效率,但案件數量依舊攀升、司法資源仍相對有限,在這樣兩個不同的要素所構成的張力的過程中,如何正確處理公正與效率的關系,急需破解。

第三,推進刑事審判工作現代化要充分發揮刑事審判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人民法院要堅持治罪和治理並重,根據犯罪産生的原因和發展的規律探索犯罪治理的對策,以犯罪治理的現代化推進刑事審判的現代化,最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第四,爲了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轉變企業犯罪治理的理念和方式。在刑事審判過程中采取懲罰和保護並重、治罪和治理相結合的理念,提升企業合規從寬的權威性,促進企業合規整改實質化。

第五,推進刑事審判工作現代化需要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刑事審判隊伍。高校要發揮研究基地作用,邀請更多法官帶著審判經驗走進法學院,讓學生在教育中充分理解中國基層司法治理的智慧和經驗,未來到實務崗位中才能快速發揮法學高素質人才的作用。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胡建淼

胡建淼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以行政審判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言,提出:行政審判工作現代化是審判工作現代化的中國內容,行政審判工作肩負著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重大使命。實踐證明,行政訴訟、審判是最終解決行政爭議的有效途徑,是維護國家行政治理和社會治理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行政審判工作現代化不僅是辦案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更是理念和制度的現代化,爲此要做到:一是樹立有權利必有救濟的理念。要壓縮不可訴的範圍,要禁止對內部行政行爲、國家行爲、信訪行爲、最終裁決行爲、複議終決行爲、無法律效果的行爲等最終行爲做任意擴大化解釋,要厘清整個行爲的可訴性與違法狀態下的可訴性區別。二是堅持能動履職,避免程序空轉,實質解決行政爭議。建議提出“綜合行政行爲”概念。行政機關基于一個目標作出的一系列相互關聯的行爲,如若拆分成單一行爲起訴,法院針對各單一行爲進行審判,對公民而言是訴累,對法院而言是資源的浪費。三是防止片面、機械地理解發揮行政調解、行政裁決、行政仲裁、行政複議在解決行政爭議中的主渠道作用。要防止將自願調解異化爲強制調解,防止名義上的複議選擇,防止調解變相成爲複議前置。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 鄧修明

最後,鄧修明總結指出,張軍院長的講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應用法學研究特別是審判理論研究的時代使命,對研究方向、研究重點、研究方法、工作機制等提出了明確要求,爲人民法院開創應用法學研究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前進方向,各級法院要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專家學者的主旨發言對于推動新時代應用法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法院要切實落實好《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新時代人民法院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在與法學專家同題共答中推動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互融互促,以高質量研究助推司法審判工作高質量發展。同時衷心希望各位專家學者一如既往關心、關注、支持人民法院工作,與人民法院一道共同推進應用法學研究繁榮發展,爲審判工作現代化提供更加堅實的理論支撐。

來源:人民法院報

作者: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 楊奕 朱偉悅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