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襲克裏姆林宮:無人機登場後,或許很難再有絕對安全的概念了

季候說車 2023-05-05 10:43:33

正在俄羅斯人民歡度五一勞動節假期的時候(俄不調休,除周末外,放5月1日至3日;之後8日至10日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日,又放三天),他們的政治中心克裏姆林宮竟然遭遇了一次無人機襲擊。

按照俄羅斯總統新聞局發布消息說,當天淩晨,有兩架來曆不明的無人機飛至俄聯邦總統官邸克裏姆林宮,但被成功攔截。襲擊發生時,普京總統並未在克裏姆林宮內,也沒有人在此次事件中受傷。

很快,有關本次無人機襲擊背後真凶的指向,大概出現了以下兩種說法——烏克蘭在美國的情報支持下發起的秘密行動;

或者是俄羅斯爲進行更大規模的戰爭動員或者動用什麽武器,從而自導自演的“苦肉計”。

俄羅斯招兵廣告

支持前面觀點的網民們認爲,雖然傷到“關鍵人物”的概率超低,但無人機能突破克宮裏三層外三層的24小時高度戒備的監控系統,在號稱連只蒼蠅都飛不進去的核大國政治中心上空長驅直入,即便它們最終被攔截,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是極強的。

畢竟,在這個局勢高度緊張的時刻,又正逢5月9日紅場閱兵前夕,襲擊對于俄羅斯軍心民心的影響,不可估量。

俄羅斯正在布置59勝利日紅場閱兵

甚至,這讓人想起了1987年5月28日的“紅場事件”。一個叫做馬蒂亞斯·魯斯特的西德青年駕駛著一架租來的小型螺旋槳飛機,竟然穿過了華約組織和蘇聯天羅地網般的防空系統,順利降落在了莫斯科紅場。

當他到達克裏姆林宮上空後,還意猶未盡地駕駛著飛機轉了好幾圈。紅場的遊客和當地居民都以爲這是什麽演出,紛紛興高采烈地前去拍照。

西德青年馬蒂亞斯·魯斯特降落後被馬上控制了起來,相對于緊張的蘇聯人,他倒相當淡定

可見,以這樣的形式來證明一個交戰中大國強差人意的防空能力,羞辱意味確實很濃郁。

不過,烏克蘭政府對于相關指控表示了堅決否認,澤連斯基親自在社交媒體上說,“我們只在自己的領土上戰鬥,保衛我們的村莊和城市”;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面對記者提問也聲稱,烏方沒有襲擊克裏姆林宮,烏方的襲擊目標僅限于烏被占領土上的軍事設施。

克裏姆林宮的夜景還是相當不錯的

結果,這就有了第二種推測——俄羅斯的“自導自演”。

衆所周知,克裏姆林宮的防空系統非常強大,配備了全俄最先進的雷達、防空火炮和導彈等裝備,用以檢測和擊落來襲的敵方飛機和導彈。而且,克裏姆林宮的防空系統和俄聯邦其他地區的防空體系有實時協調聯動的功能,無論是什麽樣的飛行器,都很難抵近到克裏姆林宮上方區域。

另外,無人機既然已經攻擊到這個部位,爲何卻攜帶了很小當量的炸彈,這似乎也挺令人疑惑。

于是,就有人推測,這難不成是俄羅斯自編自演的“苦肉計”,只爲激發民衆的愛國熱情,以進行更大規模的國防動員,或者是在找借口去動用某種“大殺器”?

當然,地球人都知道,刺激俄烏沖突升級,阻撓和平談判進程的最大受益者自然是美國那邊。但同樣,任何一個世界性的核大國都清楚得很,有些規矩是不能碰的,否則大家誰都別過了。

很明顯,這次的無人機襲擊,可能又成了一出“羅生門”,十分詭異。

其實,無論襲擊的幕後黑手是哪一方,它的象征意義都很重大,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現代戰爭形態的轉變。

可以說,某些情形下,低成本小型自殺式無人機的出現,將交戰雙方軍事能力的差距給強行拉平了。

論精度和高技術的運用,廉價無人機可能比不上普通的巡航導彈。但質量不足數量來湊,只要找准時機鎖定目標一擁而上,也可成功達到預期目的。

面對這樣的“機群”,要進行攔截,代價是很高的

針對這種廉價無人機,怎麽攔是個大難題。

首先,低空低速,體積小,主要使用玻璃纖維材質的無人機本讓其紅外和雷達電磁波特征都不明顯,比較容易被對方的反導系統當作雜波過濾掉。

比如,也門胡塞武裝就曾用簡陋的山寨版無人機躲過了沙特花了幾十億美金部署的“愛國者”,多次成功襲擊了沙特境內的油田、輸油管道和軍用機場。

也門薩那,當地居民在觀看電視轉播的胡塞武裝攻擊沙特阿拉伯機場的新聞

特別是2019年5月那次,直到機場被無人機擊中發生爆炸後,沙特的愛國者防空系統才發出淒厲的警報.....

這時,3架嶄新的美國原裝進口“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還沒來得及用,就已經被炸成了一堆廢鐵。

也門胡塞武裝向公衆展出的自産無人機,這被認爲山寨的是伊朗技術

還有2018年8月委內瑞拉國民衛隊建軍81周年慶祝儀式及閱兵典禮上,馬杜羅總統發表講話的時候,一架載有爆炸物的無人機突然闖入主席台附近,朝著馬杜羅的方向飛來 。

面對突發情況,馬杜羅總統的貼身安保人員迅速沖上了主席台,同時展開了兩個“防彈公文包”,以“肉盾”加“鋼盾”的形式將總統圍住,然後迅速撤離了現場。

現場的衆多委內瑞拉高層領導們面對無人機的“暗殺”,並未驚恐的四處逃散,很是從容淡定。這裏給他們點個贊

雖然無人機最終沒傷到馬杜羅總統和主席台上的一衆軍政界高官。但在儀式現場,還是有3個無人機發生了爆炸,導致看台周邊多人受傷,台下群衆們慌亂跑動時還發生了踩踏事件。

要說在這種有國家最高領導人出席的大型慶典活動,安保等級應該是相當高的,但卻依舊防不住突然撲過來的無人機。

現場被炸傷的委內瑞拉軍官

還有去年4月,俄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的沉沒。

烏軍兩架土耳其産的TB-2偷偷遞進“莫斯科”號,當俄軍察覺到它們的時候,TB-2早已發回了“莫斯科”號的精確定位。緊隨其後的就是烏克蘭發射的兩枚“海王星”反艦導彈,呼嘯間一舉擊沉了“莫斯科”號巡洋艦。

2022年4月13日,俄黑海艦隊“莫斯科”號巡洋艦被擊中起火後沉沒

然而,更尴尬的還有,就算無人機逼近到一定程度,被反導系統察覺出來,但要怎麽幹掉它,依舊相當令人頭疼。

這就是一個作戰效費比的問題了。

以俄烏戰場爲例。

一架俄軍“見證者”無人機(也是伊朗技術)單價2—5萬美元;而就算最便宜的S-300防空導彈,一枚的發射成本也得有20萬。如果是西方進口的,上百萬都有可能。

而且,爲了確保攔截成功,每個目標都要發射兩枚攔截彈,這就是至少40萬美元。

很明顯,這樣的一種作戰性價比,是非常不劃算的。

俄軍使用伊朗技術的無人機

就算蘇聯留下的庫存多,或者西方國家無條件支援,光靠防空導彈攔截無人機,時間長了也根本消耗不起,能把你打到破産。

可該攔,還是得攔,于是就派戰機去攔——舍不得用空空導彈(這個也得20來萬一枚),就用航炮去近距離打無人機。

只是,一旦不走運,結果還是非常一言難盡。

比如去年10月份,一架烏克蘭的米格-29在文尼察地區上空與俄羅斯無人機群進行英勇的狗鬥時,被一架見證者-136突然從側翼襲擊,來不及躲避而不幸墜毀。好在該飛行員成功彈射跳傘,雖然受了傷,但並不致命。

這種有人機被無人機給“收拾”了的結局,顯然是相當虧的——2萬多美元擊落千萬美元誰也承受不起。

烏軍的米格-29,這是一款還不錯的四代機,造價在3000到5000萬美元之間

而如果對其進行電磁幹擾的話,難免同時會影響到己方設施,並且還很難精確檢測到對方頻率,效果也不好。

但另一邊,你如果舍不得導彈,不做攔截的話,代價同樣是巨大的——無人機襲擊的都是你的電廠、港口、彈藥庫、指揮所、機場這些高價值目標。

因此,面對撲過來的一大群便宜且走量的無人機,你攔截了是虧,不攔截更是血虧。

烏克蘭警察試圖用步槍擊落無人機

目前,如何幹掉無人機,對于全球的各主要軍事大國而言,都屬于一件頭疼無比的事情。

市面上流行的手法基本有三種,一是幹擾(電子幹擾軟殺傷,欺騙或誘捕無人機),二是實彈,三是無人機對打無人機。

但要論效費比的話,對付這種廉價無人機最劃算的方式,就是從源頭進行打擊,摧毀其生産線或存儲倉庫,以及發射平台等等。但這個說著容易,做起來可能是相當困難的。

總之,還是那句老話,小型自殺式無人機的出現,某種程度上,已經將對峙雙方的軍事能力的差距強行拉平。很多時候,這個神出鬼沒的東西能被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輕易發射,用來襲擊航程之內的任何目標。那麽,一旦開戰,無論你身處何方,或許都很難再有絕對的安全可言了。

0 阅读:8

季候說車

簡介:分享汽車知識,選最適合自己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