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之後又反轉,南京男子上門掌掴幼童事件三大爭論點,魯父有錯嗎?

王猴將象 2022-11-13 23:12:33

一個前嘴還在教訓小朋友“不能打人,尤其是不能打人頭”的人,話音剛落就一巴掌打在小朋友臉上。

一個5歲的小朋友打傷了小夥伴,老實坐在凳子上挨訓,被人罵熊孩子、暴力狂,一個30多歲的壯漢打翻了5歲的孩子,反而被同情、誇贊。

一個30歲的成年男性出手傷人後叫嚷著“我打他是沒忍住,你打我幹嗎”被同情,一個5歲的孩子卻在玩具被搶時被要求控制情緒不能傷人?

01

南京某男子掌掴男童事件,大概是最近網絡爭議最大的社會事件了。

這件事情在網絡上幾經反轉,大家憑著各種渠道的截圖紛紛下場表態,一件普通民事糾紛迅速升級到全網熱議的地步。

開始我是沒打算寫這件事的。

一是消息亂飛時不要急著表達觀點,網絡反轉案例太多,翻車太頻繁,臉早不是臉了。

二是我覺得這件事沒太多討論價值,大人重手打幼童,怎麽都占不到理,等待警察處理就好了。

但沒想到爭論在警方通報案情後不僅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很多人在未知全斑的情況下開始肆意表達情緒,事件也脫離了現實基礎開始走向情緒發泄。

02

先簡單梳理下已知信息,爲了盡量客觀真實,信息都是摘自官方媒體的報道,一些私下的截圖因爲難辨真假,暫不作爲佐證。

兩個幼兒園孩子因爲爭搶玩具,小祖用玩具充氣筒尖嘴戳傷了小魯的頭。

據澎湃新聞消息,幼兒園紛爭分爲兩個回合,第一回合是小魯試圖搶奪小祖手裏的玩具,兩人打了起來,小魯受了傷,兩人很快被拉開。

小祖氣不過,主動開啓了第二回合,也是幼兒園公布的視頻內容。

仔細回看了幾遍,沒發現小祖手裏有東西,所以小魯受傷應該是在第一回合。

這是第一個大的爭議點,後面上升到了校園霸淩的高度。

03

幼兒園的事情結束,至于祖姓家人有沒有主動溝通道歉,有模糊,也是爭議點,因爲沒有官方消息,只是一方言論,先擱置。

然後就是最新31分鍾完整視頻披露的內容。

小魯的父母帶著他來到小祖家,尋求解釋。

在談論過程中,魯父出手打了小祖一巴掌,將其從凳子上打翻在地。

這是第二個大的爭議點。

然後小祖的爺爺先是用塑料椅子砸了魯父一下,後續在舉起實木椅砸向魯父時,被魯父還擊推了一把,摔倒在地,後續通報中顯示腿部骨折。

這是第三個大的爭議點。

幾分鍾後,小祖父親回到家,報了警,警方到後將雙方分開了解情況,先勸說兩家和解,被小祖父親拒絕。

04

完整視頻網上有,想了解的可以找來看看。

這裏簡單討論下幾個爭議點。

第一個爭議點,兩個孩子打架一方受傷,算不算校園霸淩?

首先,5歲的孩子,談霸淩是不是早了點。

其次,霸淩應該是一個長期恃強淩弱的過程,僅憑一次爭搶過程中受傷就給祖姓孩子打上“熊孩子”“校園霸淩”的標簽,這都算網絡暴力了吧。

再次,事件最初是由小魯搶奪小祖玩具引發,一個“被霸淩”的對象敢主動搶奪“施暴者”的東西?

而且據後面的視頻顯示,兩個小朋友關系應該不錯,兩人在小祖家見面後,小魯表情很輕松,在家長交談中也能表明兩個孩子是關系不錯的朋友。

小祖戳傷小魯,確實有錯,但上升到校園霸淩,顯然並不恰當。

05

第二個爭議點,魯父一耳光扇翻小祖,是替子報仇還是以大欺小?

這裏是整件事裏最三觀翻飛的地方。

很多人同情甚至認可魯父的行爲,覺得以牙還牙是真男人,甚至放言如果是自己,會更過分。

一個前嘴還在教訓小朋友“不能打人,尤其是不能打人頭”的人,活音剛落就一巴掌打在小朋友臉上。

一個5歲的小朋友打傷了小夥伴,老實坐在凳子上挨訓,被人罵熊孩子、暴力狂,一個30多歲的壯漢打翻了5歲的孩子,反而被同情、誇贊。

一個30歲的成年男性出手傷人後叫嚷著“我打他是沒忍住,你打我幹嗎”被同情,一個5歲的孩子卻在玩具被搶時被要求控制情緒不能傷人?

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很多人喜歡帶入,覺得魯父做了自己想做的,那這些人不如也帶入下小祖:

自己在玩玩具,被人搶奪,莫名打了一架,誤傷了對方,然後被人罵熊孩子,千夫所指,後來老實坐在凳子上接受對方父親訓斥時,又被一記耳光打翻在地,還被人幸災樂禍挨得不虧。

再代入一下,如果你孩子跟別人打架傷了對方,對方父親在你不在家的情況下登門,上打你高堂老父,下扇你幼齡弱子。

你還能叫好叫得起勁嗎?

06

第三個爭議點,魯父推倒祖家老人,算互毆還是正當防衛?

法理上就不說了,警方通報裏已經有結果了。

說說情理上。一個高齡老人,在孫子被人扇翻在地還被反複訓斥“還打不打人”的情況下,不還手,怕是不正常吧?

在自己面前,孫子被人打臉,魯父都能被原諒,同樣“以大欺小”的老爺子反而被人指責“壞人變老了”,說實話,我又被震撼到了。

後來小祖的爺爺去廚房拿東西被阻攔,對著回家的兒子說“我要砍了他,我也不想活了”,大概也是一種幼孫被打自己卻使不上勁的屈辱感吧。

07

至于其他的魯祖兩家的風評、孩子的性格之類的,一來傳聞多來源于截圖,信息源不明確,真假無法確定,而且多有反轉沖突,所以不能作爲正式論據。

二來,就算這些信息爲實,也只能作爲前置背景或者側面的烘托,不能作爲此次事件的有罪推定:

以前風評差,吃虧就只能忍嗎?以前風評好,欺負人就對嗎?

很多人翻車被打臉,就輸在不能就事論事上。

而縱觀整件事,唯一沒有爭論的,大概就是家裏的攝像頭了。

不說了,裝監控去了。

-END-

王猴將象

1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