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揭秘家庭子女排行的秘密:老二爲啥更容易成功?

淩晨媽媽育兒 2024-04-30 20:05:50

中午收到楊二妹的信息,她說剛從娘家出來,中午飯沒吃,窩著一肚子氣。這該是二妹第幾次給我發與娘家人沖突的信息呢?不好說,很多次了。

我們從小一起長大,對彼此的事情都很熟悉,二妹是家中老二,家裏姐姐和弟弟的名字都很好聽,只有二妹的名字,如同她在家裏的位置一樣:隨意。

三姐弟結婚後,二妹經常帶著吃喝來看爸媽,姐弟有事也會幫襯。就像這一次,弟弟搬新房,二妹一大早就去幫忙,但休息間隙,父母關注點永遠在姐姐弟弟身上,二妹仿佛成了透明人。想到這些,二妹心中不免一陣淒涼:同樣是孩子,爲什麽中間的總是被隱形呢?

多子女家庭的“隱形孩子”

多子女的父母,都以爲自己可以給予孩子無私且平等的愛,但無數個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卻告訴我們:這種“理想”的平等,往往難以實現。

評分9.8的韓劇《1988》,女主人公德善就是家中那個隱形的孩子,劇中很多場景都說明這一點。

我印象較深刻的一個場景是家中煤氣泄漏,在這樣的危急時刻,父母各自背起了姐姐和弟弟,當精疲力盡的他們坐在外面休息時,才想還有一個二女兒沒有出來。一回頭,卻見德善自己努力爬出來。

就連在生死關頭,都能被父母忽略,這讓家中一直處于隱形地位的德善非常受傷。然而,多子女家庭中,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

是父母不愛孩子嗎?並不是,每一個都是自己所生的孩子,怎麽可能不愛。但老大出生時,第一次當父母會在老大身上投入很多的精力。老二出生以後,害怕冷落老大,因此要把更多的關心給老大。等到老幺出生的時候,又會因爲小,格外寵愛。

當父母的關注度傾斜分配的時候,中間的孩子就自然而然地被忽視。就像《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的:排行老二的孩子,既沒有老大的“特權”,也沒有老幺的“好處”。

隱形孩子的極端性格

心理學家阿德勒也是家中的老二,他曾經在自己所著的《自卑與超越》中提到一個觀點:天底下的“老二”,都有一個同樣的性格特征,表面充滿反抗情緒,心底認爲自己是弱者。在這樣的認知下,這些隱形孩子,很容易形成極端的性格。

楊二妹中學時期,就像一個炮仗,一點就著。那些年,沒少跟父母對著幹,活的像一只刺猬。但她曾經很多次告訴我,其實她並不想像一個壞孩子一樣,惹爸媽生氣,但只有她犯錯的時候,爸爸媽媽才會管她。

她用叛逆的外在,隱藏著那個努力、想要踮起腳尖去夠父母關愛的卑微的自己。只是當她發現,這樣的做法,只會讓父母頭疼,厭煩自己以外,便換成了另一種模樣。她開始乖巧,聽父母的話,她喜歡聽到父母口中對自己的認可。

二妹以爲這樣做是孝順父母,其實是長期被父母忽視後,形成的討好型人格。爲了能讓父母滿意,得到他們的誇獎,她不懂得回絕,盡可能的完成父母的要求和請求。

這也是多子女家庭中,大部分被忽視孩子的形象。明明是家中被忽略的那個人,長大後卻成爲最孝順的人。

然而,這些最孝順的人,因爲沒有得到父母“公正”的愛,也常常成爲了最受氣,對親情感到心寒的人。

“老二”都是獨一無二的

雖然,每個家庭中身處中間的“老二”總是會被家人忽視,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家中“隱形娃”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

俗話說:大憨二精三搗蛋。這是古人從多個家庭中得到的經驗,由此也可以看出,老二更容易獲得成功。能促成老二成功的因素,往往是以下幾點,來看看你家的孩子,是不是這樣?

因素一:性格穩定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多年的自身經驗與心理學研究中發現:中間的孩子,性格最穩定。相較于從小被賦予“老大”責任的第一個孩子,與被家人過分寵溺縱容的老幺,老二雖然容易被“忽視”,但也會更輕松自在一些,因此性格方面也更加穩定。而情緒穩定,往往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素二:適應能力強

其實相比起被慣的老大與被寵的老幺來說,家中的老二爲了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夠讓自己快速地適應各種場合。而且,爲了給自己找資源與機會,他們更加獨立。這對老二未來的生存發展,很有幫助。

因素三:更懂得合作

許多研究表明,中間孩子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其他兄弟姐妹所不具備的優勢。比如他們往往更加靈活,更擅長與他人建立合作關系。這樣的特質,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會成爲寶貴的資産。

事實上,每一個“老二”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應該因爲被“忽略”,就讓自己變得心情郁悶,難以獲得幸福。其實,真正的成功與幸福,都是個人的努力與對機會的把握。要知道,在這方面,老二可是有著先天優勢呢。

當然,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依然是父母,雖然人心是偏的,可能沒有辦法將每碗水端平,但一定要盡可能的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只有這樣,才不會有“隱形”的孩子受到傷害。

淩晨媽媽來叨叨:

想用網友的一句話,給那些曾經被家庭“隱形”的老二說一句:願所有的老二,都能超越自卑,活出屬于自己的人生。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192

淩晨媽媽育兒

簡介:淩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專注育兒、兒童心理知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