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有個神秘角落,生活著“600年前”的明朝人!

李砍柴 2024-03-03 23:23:20

你敢相信嗎?在今天的貴州安順,居住著這樣一群“穿越”人。

他們住著明朝時期的房子,穿著600多年前的服飾,就像複刻了大明朝一般。

這裏難道真的與世隔絕,穿越了時空嗎?

當步入這座距今已有600年曆史的古村時,每個人都仿佛穿越回大明朝的盛世時光。

600多年來,他們居住的房子一直保留著明代時期的風格。這裏有蓋滿石板的小巷,有古樸的石頭房屋。

建築風格幾乎承載著朱元璋的驕傲與輝煌。

走在村寨的街道上,您會隨處可見穿著“大襟大袖長袍、尖頭鞋”的嬢嬢們,孃孃代表姑姑,耶耶則是太太,這些口音均傳承自明朝時期的江淮地區。

更別致的是,這些服飾沿襲著朱元璋時期馬皇後的穿著風格,而精美的花邊又體現了江南刺繡的獨特神韻。

這裏,就是神秘的村落:天龍屯堡。

在屯堡,你幾乎很難看到現代元素。

就拿女人的服飾來說吧,當地有一句順口溜:“頭上一個罩罩,耳上兩個吊吊,腰上一個掃掃,腳上兩個翹翹”。

“頭上一個罩罩”指的是頭巾。未婚女人在平時不戴頭巾,而已婚婦女通常包的是白色頭巾,不止展現著她們的婚姻身份和地位,還因爲在600年前,這裏的男人隨時都要外出打仗,一旦出門難問歸期。

當男人遠赴他鄉,婦女們望眼欲穿千裏,心神不甯。在這裏,白色頭巾不只是一種裝飾,更是一種寄托,一種讓魂魄回歸的依托。

婦女們借此方式寄托深情,祈願心愛的人早日凱旋歸來,沖破戰亂的苦難和恐懼,平安團聚,重拾門庭的喜悅和和諧。

這種簡單的白頭巾背後承載著婦女們對家國安甯、對至親歸來的無限期盼和祈願。在這深情厚誼中,白頭巾成爲了見證和傳承生生不息的愛與堅定。

至于長輩婦女,則長期戴黑色頭巾,體現了傳統的尊重和敬意。

屯堡的婦女佩戴銀質耳環,包括圓形和魚形兩種,象征著圓滿和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

而腳上穿著的是大腳繡花鞋,這種特殊的鞋頭一方面呈尖尖形狀,另一方面內藏機關,尖尖處隱藏著柄牛耳尖刀。這設計的目的是爲了婦女在需要時能夠自衛防身。

當地女子在十一二歲時便開始穿著這傳統服飾,“鳳陽漢裝”一經穿戴,就延續了600多年的傳統。

現如今,許多婦女仍在街頭繡制花鞋,一邊繡制一邊兜售,不僅獲得收益,還能向遊客展示這獨特技藝,豐富了日常生活。

不過,貴州屯堡的服飾元素,又爲什麽會有江南風格呢?這還要從朱元璋講起。

衆多生活在魚米之鄉的江南人,之所以千裏迢迢來到荒僻之地,自然離不開皇權者的調度。

明初時,朱元璋爲了鞏固西南地區的統治,打算在這裏壘牆築堡,北兵南征,屯田戍邊。

但光有地不行,也得有人,人打哪來呢?

于是,一聲令下,江浙一帶遷徙過來不少漢族人,現在的屯堡人,其實都是600年前隨兵遷移而來的後代。

這些居住在安順屯堡的明朝後裔,保留著鄉音不改,服飾不改,延續著祖輩風俗。

他們來自古代南京地區,即今日的江蘇、安徽、上海等地,600多年來,屯堡的居民保留漢族文化傳統同時,也增添了一些少數民族率真質樸的豪爽天性。

江南地區曾經流行的生活習俗早已灑落在時空隧道,卻又跨越時空一般在黔中大地代代相傳。

在屯堡,最有韻味的當屬這裏的石頭建築,放眼望去全是石頭建成品,這裏的地面是用石頭鋪平,牆體建築的時候也沒有用任何水泥,完全用石頭建成,包括屋頂都是一片片石頭疊壘成的。

每棟石頭房都配備精致的小窗,俗稱“貓耳兒窗”,外觀微小,內部呈喇叭狀,提供廣闊視野。這些小窗可監視外界動靜,甚至用于應對敵情。

這種防禦構思的來源同樣可以追溯到朱元璋時期,這是他在領導軍隊打仗時所積累的經驗。

在多次戰爭中,朱元璋不斷總結和改進戰術,爲保衛邊疆和鞏固統治地位付出了巨大努力。他深知防禦的重要性,並意識到一個堅實的防線對于軍事穩定至關重要。

因此,在建立安順屯堡時,朱元璋運用自己的軍事智慧和經驗,設計出了這種以點、線、面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通過巷道的互通與縱橫交錯,以及巷道直通街道,使得安順屯堡形成了複雜的防禦布局,提高了抵禦敵人進攻的能力。

這種構思的成功應用不僅體現了朱元璋的軍事才華,也爲後來的軍事防禦理論和實踐奠定了基礎。

此外,來到屯堡,你還會有一個驚喜的發現!

江南一帶的小橋流水人家的風情,竟然也被屯堡人帶到了這片土地上。欣賞著木房門窗婉約而精致的雕刻,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之中。

屯堡裏的花燈點亮了夜晚,五彩斑斓的光芒讓人眼前一亮。這樣的景象,讓人不禁爲之驚歎。

而且,幾乎所有安順人都會唱耳熟能詳的漢族山歌,它們充滿激情和感人的旋律,令人陶醉其中。這些藝術形式,正是屯堡人對家鄉的眷戀與思念的表達。

這便是與衆不同的貴州安順,一個跨越600年的村落,形成了古樸文化與旅遊體驗完美交融。

它處處散發著曆史的芬芳,讓人仿佛穿越時光。

屯堡人用心傳承著曆史的記憶,每一刻都是一場感官之旅。

本文作者 | 舒羽責任編輯 | 藍橙策劃 | 藍橙

1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