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華西80後博導太酷了,顛覆了我對大學教授的認知

漫成都 2024-03-22 15:10:12

本期人物:田肖和

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研究員國家級青年人才

要介紹田肖和的身份,短短一句話顯然不夠。

如果從學術角度,他是一位有著生物醫學背景的80後博導,致力于對人類大腦未知領域的研究與疾病攻克,比如阿爾茨海默症、漸凍症……

如果從個人角度,他是一位非主流科學家,學生超級喜歡的大學教授,足球迷,健身達人,樂隊鼓手……

“人的大腦意識從何而來?人生的意義是什麽?我當下科研的終極目標,不過是希望人類能夠活得更有質量,有意識,更快樂。”

這是田肖和自己的角度。

田肖和在國際會議上發言,並向大家介紹成都

和田教授見面時,他給我說的第一句話是,要接受自己的平凡,也要接受孩子的平凡。

就好像我曾經看到過的一句話:你緊握拳頭什麽也不會得到,只有當攤開手掌時才會得到更多。

“做人也是這樣,降低期待,也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田肖和在父母眼中從來不是一個“聽話”的小孩,也不是一個習慣被父母安排的孩子。高中複讀的他,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霸,喜歡踢球也打遊戲還有強烈的青春逆反期,父母曾經一度憂慮他是否能考上重點大學。磕磕絆絆進入大學後,成績一般的他,還是喜歡踢球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大家眼中的“費頭子”。

在英國留學期間

快到大學畢業時,父母想讓他考研,他卻想著不如出國看看,英語底子還不錯的田肖和之後順利考上了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生物醫學專業。在這裏,他不僅認識了自己的人生導師,也開啓了未來的學術研究之路。

和導師Beppe在一起

“因爲要做很多實驗,每次我都會被顯微鏡裏的世界所震撼,那些畫面太美妙太神奇了!”顯微鏡裏呈現的畫面打開了田肖和的新世界。而他的導師,一位意大利人,Beppe教授也因爲他超強的動手能力和不斷迸發的創新想法,很是青睐他,並在學術研究以及後來的學業上給了很多建議與指導。

“導師不僅建議我申請他的博士,還專門爲我爭取到了全額獎學金。”這期間,與導師一同做項目搞研究,在很多國際重要期刊上發表了多篇重磅論文。這也爲田肖和接下來的科研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0年讀博,直到2013年博士後,他在導師的項目組繼續工作了兩年之後,于2015年回國。

博士論文答辯通過與答辯專家的合影

在英國讀書和工作十年時間,田肖和發現彼時國內的經濟發展特別快,也看到在國內更多的發展機會。之後他成爲安徽大學的一名教授,“我的學生都挺喜歡我,我給他們完全的自主權和空間,不論做實驗還是項目,很多當時跟著我做項目的本科生現在都讀到了博士,有些已經是博士後。”

指導學生做實驗

教學優異的田教授很快被更多機構和大學認識,這期間他的不少學術論文在國內外的重要期刊發表。2020年作爲特聘副研究員,田肖和被引進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磁共振研究中心,並成爲四川大學臨床醫學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爲納米神經科學及超分辨成像。

作爲一名80後博導,田肖和團隊現在致力于研究血腦屏障腦血管在神經退行性病變中扮演的作用,簡單一點來說就是腦微血管就像大腦擁有的一種超級清潔工。“我們關注的是這個清潔工如何在像老年癡呆症這樣的神經疾病中發揮作用。”田肖和說他們希望通過了解這個清潔過程如何工作,來找到新的方法,使這個清潔工作得更好,從而幫助保護大腦不受疾病的影響。

“可能因爲我對大腦更感興趣吧,人的身體是很複雜的,而大腦更奇特,我們的意識由每一個腦細胞做爲載體,而意識就是生命的意義,這個意義不在于數量,在于生存質量。”

因爲曾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外婆的緣故,這兩年,田教授將主要研究方向放在了阿爾茨海默症,准確來講就是通過研發精准納米藥物,爲患者逆轉病情或者阻止病情繼續發展。

統計顯示,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超過1000萬,居全球之首。2018年全球約有5千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症,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至1.52億。這種病猶如大腦中的橡皮擦,慢慢地,卻又無情地抹去記憶和認知,直到最後,患者失去了一切,成爲了自己記憶中的陌生人。一般來說,確診後的平均存活時間爲3-9年。

公開資料顯示,面對龐大的患病群體,目前上市的藥物基本只能延緩,並不能逆轉或治愈,並且往往還帶有一定的副作用。

受阿爾茨海默病影響的神經細胞

田肖和認爲,針對阿茲海默氏症的病因,科研界一直存在很多爭論。但大腦內的Aβ沉積,進而導致Tau蛋白的纖維纏結,最後導致神經細胞死亡,已經得到醫學界的一致認可。

他認爲,上述腦部疾病尚無有效的臨床藥物,其主要難點在于絕大多數小分子藥物無法穿透血腦屏障,作用于大腦發病區域。現在,修飾過的納米藥物相當于一種“精准快遞”,直接作用于血腦屏障,並激活其自身的清除機制,去清除腦內的物理病竈。

“從影像學角度來看,物理病竈幾乎都被去掉了,但是能否改善認知,並應用于臨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下一步田肖和團隊將積極爲申請預臨床試驗做准備。

工作中的田肖和

而他也在相關領域提出了更具創新性的科研思路:錯誤折疊的蛋白質積累,以及大腦微血管清除這些蛋白質的能力下降,是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原因,比如阿爾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和漸凍人症(ALS);想象我們的大腦像一個繁忙的工廠, 工人(神經細胞)開始做出錯誤的産品(錯誤折疊的蛋白質);錯誤的産品開始堆積,最終影響工廠的正常運轉。

研究大腦,探討生命的意義,最終導向“我們如何才能活得更有質量?”

其實,除了借助科學和醫療手段,我們也可以每天主動讓自己生活得更有意義、更有質量、更加快樂。

比如田教授。

他給自己每天的時間分配是這樣的:早上2-3小時處理一天的線上工作;中午和學生討論課題;午休時健身房鍛煉;下午花3小時去實驗室輔導學生做實驗;然後是踢球或者玩音樂。

和樂隊一起排練中的田教授

運動和音樂是田教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每天2小時健身或者運動,如果出差外地,再忙也會抽出20分鍾時間進行一些高強度的鍛煉。“運動會讓你的大腦更活躍,思維更敏捷,工作的狀態更好,除此外,還能讓你有更好的心態和良好的抗挫能力。”

每天都在堅持健身的田教授

去年田教授與川大的另一位博導共同發起,與另外兩名專業音樂人,成立了一支四人樂隊,“成都‘畢酉戟’BUG樂隊”,他是樂隊鼓手。

“這個名字也是從‘華西’而來,因爲我們樂隊一半的人都是華西的嘛。”每個周末樂隊都會進行排練,而在今年下半年,他們將舉行樂隊的首個專場演出。

樂隊排練

樂隊演出

“我認爲一定要享受工作的快樂,運動的快樂,玩音樂的快樂,一定要enjoy。”

這是一個大學教授所構建的“高質量生活方式”,也是一位研究大腦神經與腦細胞的非主流科學家的貼心建議。

——漫成都·人物——文字|Anyu

編輯 | Penny

圖片|Anyu、受訪者提供、視覺中國

主編/出品丨王紅

1 阅读:409

漫成都

簡介:深度感受這座城市氣質,探索真正幸福的成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