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該炸掉”?讓西安居民痛恨的三門峽大壩,是壯舉還是敗筆?

觀圖文讀曆史 2024-05-13 04:53:02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該篇文章結尾

三門峽大壩作爲建國後第一項重大的水利工程,從籌備到如今都備受關注。

有人說它很好地保護了下遊百姓,但也有人稱三門峽大壩是一大敗筆。

按理說就算它沒有三峽水電站那般廣受好評,也不至于落得如今被西安人民“痛恨”的地步吧。

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爲什麽西安民衆想要讓三門峽大壩被炸掉呢?

01

大家都知道幾千年來黃河一直都是我們的母親河,孕育了生命,可同時它也給我們帶來了苦難。

因爲各種水患問題,黃河改道次數高達近30次,因爲決堤時黃河水攜帶的泥沙在河床逐漸堆積,高度越堆積越高,所以與兩岸齊平之時,就不得不改道,每次都會給周圍的居民生活帶來影響。

但是到了近現代,不論是人爲影響還是自然因素,大量的水土流失導致了黃河流域的問題愈發明顯,之前大多采用的把洪水通過挖渠引流到大海的方式並不能很好地杜絕問題。

于是在1935年,就有人提出了“堵”的方法,建議修建大壩水庫來阻擋泥沙,卻因各種現實原因沒能實施,直到建國後。

作爲糧食大省的河南因爲黃河洪災已經嚴重影響了産出,所以治理黃河已經刻不容緩。

當時王化雲曾提議在黃河建立蓄水大壩,解決水患問題,可因爲當時百廢待興,計劃暫時擱置,到了1952年才開始落實。

因爲我們在這方面並沒有經驗,所以專門請了蘇聯的專家前來幫忙。

在後來的會議上,我國水利部的成員以及蘇聯的專家們開了無數次會議,就連最初的大壩建設地點都討論了許久。

經過實地勘察,對于在三門峽修建大壩很多人表示了同意,可因爲附近居民數量巨大,遷移費用過于高昂,所以很快就有人提出在邙山建壩,可因爲計算發現彙報實在太少,所以仍被否定。

畢竟這麽大的一項工程,如果不考慮回報的話,那前期巨大的投資實在是過于沉重。

後來三門峽重新進入了備選,綜合考慮之下就確定了下來,但有一人確有反對意見,這人就是我國的水利專家黃萬裏。

盡管他知道三門峽的地理位置確實優越,各方面條件也都很好,可方案中卻沒有考慮到如果泥沙堆積該如何處理。

雖然他提出的確實是一個問題,可當時嚴重的水患問題已經火燒眉毛,所以這個方案就確定了下來。

決定在上遊增加一些措施,盡量能夠減少泥沙的流失,延長水庫的使用壽命。

02

按照蘇聯專家的設計,即使上遊存儲泥沙,下遊儲水也得要200萬畝地方,這也就表示土地上居住的百姓們全都遷移,這面臨的不只是高昂的費用,更是讓百萬居民離開自己活了幾十年的家。

因此我方就提出要求,更改了方案,可盡管將這個數字壓到最低,還是得有60多萬居民遷走。

在萬衆齊心之下,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只用了兩年就竣工。

得益于大壩的調節功能,黃河下遊終于可以擺脫"逢澇必災",不再時常遭受洪澇災害的侵襲。

即便遇到幹旱年份,蓄積在大壩內的水資源也能適時調度,滿足下遊農田的用水需求産。

三門峽大壩水能轉化爲電能,爲千家萬戶供給了清潔能源,實現了經濟與環保的雙贏。

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光,三門峽當地的旅遊業也借此機會迎來了發展的東風。

可是沒過幾年,它的弊端就顯現了。

黃河確實是我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作爲發源于青藏高原,流經黃土高原的河流,它夾帶大量泥沙的問題由來已久。

土壤大多是依靠風力堆積形成的黃土,抗侵蝕能力較差,土質松散,再加上人類活動對當地植被的破壞,黃河在流經中遊時就攜帶了大量泥沙。

爲控制下遊洪澇災害,三門峽大壩在建設之初采取了蓄水攔沙的方式,即通過修建大壩攔截上遊的河水和泥沙,控制下遊河水流量和流速,減少下遊河道淤積。

但這一做法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泥沙全部攔截在水庫上遊,會導致水庫加速淤積,而黃河水位也會隨著河床淤高而持續上漲,甚至可能高于大壩高度,反而加大了上遊地區洪澇災害的風險。

事實上三門峽大壩投入使用後,雖然有效解決了中下遊洪水問題,但上遊陝西地區遭受了不利影響。

大量泥沙在潼關至三門峽河段淤積,致使當地河床擡高4.5米,導致黃河重要支流渭河形成"地上懸河"狀態,對西安等地區的安全構成威脅。

更嚴重的是,關中平原無法排泄地下水,大片農田遭受鹽堿化和沼澤化,糧食産量大幅下降。

03

1966年7月和1968年8月,工程人員首先在壩底開挖出"兩洞四管",用于泄洪排沙,仍有20%的泥,繼續積累。

1969年又開挖了8個大型排沙孔洞,河道升高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

2003年黃河流域水位線因爲一場暴雨大幅升高,給黃河上遊的渭河流域帶來了災難性的打擊。

據當時的報道,約有20萬名附近村落的居民被迫疏散撤離家園,他們辛苦經營的農田和住房無一幸免,全部被洪水吞沒。

據統計此次洪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多億元人民幣,給當地百姓的生活和生計帶來了巨大的損害。

這一慘痛的教訓也讓素有"中國第一大壩"美譽的三門峽大壩,在當地民衆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甚至有人認爲,修建這座大壩是一個從一開始就存在爭議的決策。

就有憤怒的西安民衆直言不諱地說"三門峽大壩早該炸掉了"。

之後的三門峽大壩又進行了多次改建,泥沙問題得到緩解,可是卻沒有根除。

那三門峽大壩到底是壯舉還是敗筆呢?

三門峽大壩的修建,對河南、山東兩省解決水患問題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可是上遊的陝西省頻頻遭受洪水襲擊。

大壩在解決下遊的水患的同時也給上遊地區帶來了負面影響。

但是我們並不因此否定三門峽大壩的重大意義,畢竟在解決水患方面,它有著很大的的作用,我們應當從中汲取教訓。[浮雲]

信息來源:

大河報 - 2023年7月7日 開閘泄水!每秒3700立方米下泄!三門峽大壩開啓汛前黃河調水調沙

河南日報 - 2023年3月14日 大壩頌一一獻給黃河三門峽大壩的禮贊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 2023年3月26日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丨三門峽大壩精神代代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