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的城市發展空間

搞流量的老張 2024-04-20 11:56:59

原本這個行政區劃變革沒啥問題,只是地圖形狀的問題,湯陰縣的南端好像一把楔子直插淇濱區的腰部,把淇濱區幹成了啞鈴狀,幸虧鶴壁南有淇縣、東有浚縣,看鶴壁的整體地圖,後背好像被踹了一腳,那就是宜溝鎮。

問題是隨著資源的枯竭,鶴壁從鶴山區、山城區到淇濱區的遷移。1992年鶴壁在浚縣的大赉店建立淇濱區,浚縣站改成鶴壁站,也通了高鐵,1995年市區遷到淇濱區,並且發展的非常好,教育、醫療、居住資源豐富

宜溝鎮與淇濱區零距離,但是宜溝鎮屬于湯陰,尤其是大蓋族、小蓮莊、馮崗等,他們是非常渴望劃到鶴壁的。鶴壁淇濱區沒發展起來,宜溝去淇縣、湯陰的距離都差不多,也無所謂,現在淇濱區那麽好,又在旁邊,這就很糾結。

同時,鶴壁自身發展受到了約束,西有太行山,向南有淇河,向東火龍崗,無論和浚縣、淇縣一體化,都有距離,最佳選擇向北邊的宜溝鎮連接在一起,關鍵還是零距離,但是達到了城市邊界,向北是湯陰,屬于安陽了呀。

宜溝鎮是“邺南首鎮”,商業重鎮,“全國重點鎮”、“河南省首批重點示範鎮”、“河南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是“工業強鎮、農業大鎮、商貿重鎮”,制造業産業園,重點企業近百家。湯陰也不願意放手呀。民間說法,你當初還是我湯陰分離出去的呢。

1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