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導演的“玄武門之變”

行者無疆1982 2024-04-18 19:19:20

唐高祖李淵武德9年(公元626年)6月4日,秦王李世民在長安皇宮的北門---玄武門發動了一次宮廷政變,殺死其兄太子建成,親弟齊王元吉,並誅戮兩家親眷僚屬多人,事後還迫使高祖李淵交出皇權。曆史上稱這次宮廷政變爲“玄武門之變”。

高祖李淵有子22人,長子皇儲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齊王元吉,均爲窦皇後所生。這三人雖有同父共母的骨肉親情,而彼此間卻成爲不共戴天的仇敵。考其致恨之因,實由皇位的繼承問題而起。李淵龍子雖多,而佼佼者忒少,只有次子李世民“玄鑒深遠,臨機果斷”,文韬武略,聰睿過人,確具“濟世安民”之才幹。隋大業十年(公元614年),突厥圍困炀帝于雁門(今山西代縣),李世民應募馳救,就表現出超人的膽略。一個剛滿16歲、初出茅廬的後生,居然獻出奇兵之策,解雁門之圍。此後,在李淵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李世民屢建奇勳,功居諸子和衆將之首。他首先打敗了據有金城(今甘肅蘭州)的薛舉,接著又打退借助突厥勢力進攻河東(今山西水濟西)的劉武周、宋金剛。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打敗窦建德,摧毀夏政權,同時迫使盤踞在洛陽的王世充出降,爲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當他平定東都洛陽班師凱旋的時候,披金甲、乘駿馬、率鐵騎、囚敵俘獻于太廟之前,真是如日中天,風光不可一世。以致高祖李淵認爲李世民功勞太大,舊時官爵不足以酬賞,“乃加號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位在衆王公之上。李世民的這種身份和地位,和皇太子李建成形成強烈反差,無疑對建成的太子地位構成巨大威脅。高祖李淵確曾數度想廢掉太子建成而以李世民相取代。在太子地位行將喪失之際,李建成與李元吉外結小人,內連嬖幸,淫亂上寵,同惡相濟,務以除掉秦王李世民而後安。李建成乃私募四方骁勇之士及長安惡少2000余人,蓄爲宮廷甲士,分別屯駐在長林門(東宮門)左右,號爲“長林軍”。又命可達志招募突厥散兵遊勇300人藏匿東宮之內,作爲攻擊李世民兵力的中堅力量。武德七年(公元624年)7月高祖李淵駕幸仁智宮(今陝西宜君縣),命太子李建成留守長安。李建成認爲時機已到,先令慶州(今甘肅慶陽)總管楊文幹招募健卒送長安備用,繼之遣部將爾朱煥、橋公山二人持甲贈送楊文幹,令其在慶州起兵與長安互爲呼應。朱煥、公山二人途中懼罪,將此謀馳報巡幸仁智宮的李淵,才挫敗李建成所策劃針對李世民的兵變。這次事變之後,李淵廢立之意似乎已定,他對辭行而去平息楊文幹兵變的李世民說:“文幹事連建成,恐應之者衆,汝宜自行,還,立汝爲太子。”還談到如何處置太子建成的問題:“吾不能效隋義帝誅殺骨肉,廢建成封作蜀王。蜀地既僻小易制,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可惜高祖此議事後並未實行。在元吉及高祖的四位寵妃的遊說之下,複令建成還京居守太子之職,僅責其不容兄弟之過。

李建成以武力誅殺李世民的陰謀敗露之後,又與李元吉共謀欲以毒酒鸩殺李世民。他們邀李世民夜飲,酒中置毒,李世民飲後胸中暴痛,吐血數升,幸賴淮安王李神通扶歸西宮救治才保存性命。此事發生後李淵往西宮視疾時,再次宣布了處置“兄弟阋牆”的辦法。他對李世民說:“當年困居晉陽時,是你決定起兵反隋的謀略,在南征北討統一天下過程中,又是你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在興邦建國之時我決定立你爲太子以繼承皇統,而你卻堅辭不受,我只好讓建成爲皇儲成全你的令名美譽。建成居東宮已有多年,我不忍廢他而立汝。但我知你兄弟二人同置京城,兩虎相鬥必有一傷,只好讓你回到陝東道大行台上任,住在西京洛陽。自陝西往東的廣大地域,歸你管轄,亦建天子儀制,君臨半壁江山。”李淵顯然以和事老的身分,不偏不倚的手法,將唐朝天下一分爲二,使其各霸一方,睦鄰相處,相安無事。而他這位太上皇也就可以得到比諸侯朝觐周天子更爲光榮的禮遇。這種想法,近乎天真。就在李世民即將成行之際,建成、元吉又耍弄陰謀。他們害怕李世民得到分封的土地,擁有自己的甲兵,必後患無窮。若奪其權柄,羁縻于京師,匹夫其身,則無後憂。于是他們鼓動親信,散布流言,遊說高祖。謊稱世民左右皆爲山東豪俊,聞說東遷洛陽,均欣喜若狂,察其形迹,似乎另有圖謀。在建成、元吉的蠱惑之下,高祖果然擱置了世民在西京“建天子旌旗”之議,建成等又贏得一個回合的勝利。

武德9年(公元626年),突厥犯邊,搶掠民財,焚毀民舍,戰警馳報長安,建成舉薦元吉率師北討,欲乘元吉兵權在握之時,誅滅秦王世民勢力,以絕後患。爲了削其羽翼,損其實力,元吉先奏調秦王名將尉遲敬德爲先鋒,繼又調秦王精銳士卒以充實軍力。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等勸秦王早圖自全之策。李世民猶豫未決之時,又有人報,元吉與太子合謀在明日昆明池宴會餞行時殺戮秦王,太子逼宮繼位,即立齊王爲太弟。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李世民才進宮禀奏建成等人的害己圖謀,並揭露二人私通妃嫔,淫亂後宮種種不肖之舉。高祖聞報震驚,答應在明日早朝之時,徹底追查事實真相,以懲元凶。孰料秦王的奏聞,當夜便由張婕好密報太子。建成、元吉原擬用“請勒宮甲,托疾不朝”之策以自保。後又覺得“托疾不朝”等于是默認李世民所奏是實,又不能察知高祖的處置態度,自己又無抗辯的機會,故二人決定明日仍進宮早朝,以觀其變。

六月四日這天大早,李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埋伏于玄武門之內。當天守衛玄武門的領班將領名叫常何,原系太子李建成安置于此的心腹將校,後被李世民收買而改換門庭。建成不知其變,猶恃以爲護,故松懈無備,和元吉由玄武門昂然而入以朝見李淵。二人走到臨湖殿前才發覺情景有異,氣氛反常,乃反身逃遁,欲奔入東宮。李世民尾隨而呼之,元吉張弓三射而未中。秦王還射,一箭射斃建成,再箭射傷元吉,尉遲敬德上前割下二人之首,以戟挑示于宮門之外。東宮和齊王府將士聞訊趕來,猛攻玄武門,形勢十分危急。李世民一面組織隨行士卒抵抗,一面派尉遲敬德帶甲士入宮,逼迫高祖李淵下達“諸軍並受秦王處分”的親筆诏命,一場兄弟相殘的宮廷政變才告結束。建成死時只有38歲。他的長子太原王李承宗早卒,次子安陸王李承道、三子何東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訓、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矩鹿王李承義均因建成之連累而遭殺戮。

玄武門之變以後,高祖立李世民爲太子。同年八月李淵被迫禅位,自稱“太上皇”,從此退出唐朝政治舞台。李世民登基,是爲唐太宗,開辟了唐朝曆史的新紀元。第二年(公元627年),改元“貞觀”,以後的數十年即成爲中國曆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後人對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所作所爲看法也各不相同,有褒有貶。一般以爲李世民刻薄寡恩,心狠手辣,殘酷地殺害了自己的同胞兄弟,並且斬草除根殺死了自己的侄子。這種想法許多人心中贊同,卻也沒有說出來。畢竟玄武門之變後登上皇位的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明君唐太宗,大行不顧細謹,因此對于玄武門之變這一血腥事件就不願多加評價。

0 阅读:17

行者無疆1982

簡介:隨筆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