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米其林方言翻譯,侵權!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4-24 21:58:25

開欄的話

時代在發展,司法要前行,宣傳要引領。融媒體時代,如何讓“有意義”的內容“有意思”,讓法治好聲音潛移默化“入耳”“入心”?爲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法治需求,4月22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官微開設“普法漫談”專欄,集納展示全國法院漫畫、動漫等新媒體作品,深挖法院富礦,凝聚創新合力,讓法律知識易理解、可感知,讓法治觀念更加深入人心。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希望各級法院踴躍供稿,通過一個個“深”“活”兼具的普法作品,共同繪就新時代法治中國的絢爛畫卷。來稿請注明姓名、單位、聯系方式,發送到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郵箱zgfpfmt@126.com。

使用與外文馳名商標翻譯“重名”的標志,會構成侵權嗎?今日我們通過一則漫畫,走進知識産權宣傳周發布的一起典型案例。

米某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米某公司)享有“MICHELIN”和“米其林”注冊商標專用權,前述商標在我國多次被認定爲馳名商標。因“MICHELIN”對應的粵語發音爲“米芝蓮”,米某公司還在中國香港注冊了多件“MICHELIN”和“米芝蓮”商標。米某公司長期出版發行《米其林指南》《米芝蓮指南》進行餐廳評定,社會影響較大。

上海米某餐飲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米某公司)未經授權,以“米芝蓮”作爲企業字號和店鋪招牌,並在網站宣稱:“我的名字叫‘米芝蓮’。在香港話裏‘米芝蓮’就是‘米其林’的意思……”

據上海米某公司官網介紹,其近5年內總門店數達到500家。

米某公司認爲,上海米某公司使用其粵語名稱“米芝蓮”的行爲侵犯了其馳名商標專用權,向法院提起訴訟。

外文商標可以存在多個不同中文譯名,“MICHELIN”商標可以翻譯爲“米其林”,但米某公司同時實際使用粵語翻譯“米芝蓮”並發行《米芝蓮指南》,“米芝蓮”與“MICHELIN”“米其林”已形成穩定的對應關系。

法院認爲,上海米某公司宣傳時聲稱,“在香港話裏‘米芝蓮’就是米其林的意思”,系故意攀附“MICHELIN”“米其林”商標商譽,有意造成消費者混淆,構成商標侵權。法院判決:停止侵權,賠償米某公司1000萬元。

*掃碼查看《2023年中國法院10大知識産權案件和50件典型知識産權案例》

指導單位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出品單位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湖北省武漢市漢南區人民法院漫畫:石忠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