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奈飛拍《三體》

娛樂硬糖 2024-03-27 16:18:08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晖

繼春晚之後,最喜歡和餃子&醋挂鈎的文娛産品終于出現了。

最近關于奈飛版《三體》的消息還挺反差的:這邊,將版權賣給奈飛的許垚因投毒殺人被判死刑,標題黨稱之爲“把三體版權賣給奈飛的人被判死刑”;那邊,奈飛版《三體》已經確定續訂第二季。這場《三體》國際化進程中隱藏的權鬥與人性,以及中外人民對劇集的評價分野,是更好看的科幻片。

硬糖君不想用左宗棠雞來作比,因爲把《三體》當成菜譜的話,廚子(內容創作者)首先要考量的肯定是坐在大廳的食客能不能接受。如果按圖索骥遵循東方的“地道”,你肯定會成爲華人街上最早關門的Chinese Food。

奈飛版《三體》不是拍給中國人看的,但作爲一種文化景觀不得不經曆“回娘家”的審視。七大姑八大姨盤盤相傳,對喝了洋墨水的新人指指點點。一會兒說那家人口太雜,五大洲的膚色都有了。一會兒又說做事太心急,才用了八集就講完了幾十年的閑話。臨走還不忘塞上一把花生瓜子,“妮兒啊,那老奈家對你不好就回來!”

中國人看不懂《沙丘》,因此滿眼都是清朝宮鬥。美國人也看不懂《三體》,因此拍出來有點像《木乃伊3:龍帝之墓》。波爾多文學社會學派的羅貝爾·埃斯卡皮指出:“消費者品嘗著人們爲他提供的東西,決定自己的好惡。而他作決定時不需要向人們講清道理。”

消費者或者閱讀,或者不讀。《三體》要麽滿意,要麽不滿意。鑒于此,哪怕沒花錢,硬糖君也必須要給奈飛拍《三體》獻計三條。

《三體》路德金版

奈飛作爲全球影視流水線,能夠無情地爲各地作品祛魅。在你們那旮沓的經典名著,在我這裏就是個項目,怎麽好賣怎麽改。

最喜歡搞文化碰瓷的韓國人,這幾年還不是被奈飛搞得服服帖帖。《王國》裏,要世子弑父就弑父,可不管你儒不儒的。《鱿魚遊戲》中,青龍影帝李政宰也裝瘋賣傻,還要什麽自行車。2023年韓國編劇協會主席金炳仁接受采訪時就坦言:“我們對網飛既愛又恨。”

乍一看都是穿紅戴綠的俗氣搭配,但人家就是把錢給賺了,順道把你的本土市場給擠壓了。氣人是真氣人,但也有不少東西可以拿來學。這次《三體》同樣如此,奈飛沒有把它當成神聖不可侵犯的法典,而是采用了流水線科幻片的標配——角色國際化,情節壓縮化,政治脫敏化。

由于黑美人魚的前車之鑒,這次主要角色的換膚並不讓人意外。黑人羅輯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爲黑人最懂“農場主”了。性轉汪淼也不是那麽難以忍受,畢竟方便出感情線。印度裔章北海,就有點含沙射影了。考慮到前幾年的邊界沖突,奈飛還貼心地安排了程瑾(原著程心)和他談戀愛。又要doi又要參加家庭聚會什麽的,合著中印友好靠上床呗。

其實,硬糖君感覺這次奈飛還是被原文本給捆綁了手腳。汪淼都變英國人了,爲什麽不把葉文潔改成黑人女性?試想,馬丁·路德金活躍的五、六十年代,光是我們這邊忙亂嗎,美帝還不是到處烽煙四起的。假定她是老馬的女兒,叫文潔·路德金,目睹了父親在林肯紀念堂的重要演講,也見證了麥卡錫主義對共産黨人的迫害。她既是反種族歧視的先驅,也是一名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

紅岸基地也大可不必在中國,就搞在裏士滿的玉米地裏。麥卡錫想要和外星人聯系搞宇宙反共産主義,深受他壓迫的文潔·路德金收到了三體人的信息:“不要回答。”她痛定思痛,給三體人回複:“到阿巴拉契亞山這裏來吧,到五大湖水庫這裏來吧,資本主義文明已經無力解決自己的問題,需要你們的力量來介入。”

這場改編的余波裏,最讓人想不到的是橫幅的字體以及帝國主義應該後綴在“資本”還是“社會”後面。改成文潔·路德金後,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美國觀衆還可以吵吵馬丁·路德金有沒有搞過性聚會,以及《我有一個夢想》有沒有文本剽竊,能帶動多少社媒話題。

既然要疊buff,那就貫徹到底咯。科學家的膚色還要再均分,要一個亞裔一個黑人一個白人一個印第安,外加一個猶太混血,並且該混血還是LGBT和素食主義者。黑人還需要由兩個媽媽撫養長大,並且做過變性手術,愛好是環保事業。

那場風花雪月的事

在人名還沒和原著對上的時候,奈飛版《三體》已經迫不及待要點鴛鴦譜了。葉文潔和白沐霖kiss了,葉文潔和伊文斯kiss了,印度人章北海和程瑾好上了,黑人羅輯和女汪淼狠狠愛了。大史的兒子是gay,一直在尋求父親的認可。猛得打開網盤,以爲是啥《成人三體》呢!

《三體》有愛情沒問題,問題在于感情圖式過分簡單。要加感情線,幹脆改成《亂世佳人》《魂斷藍橋》那樣,不要弄成葉文潔的五個學生互相愛來愛去的《老友記》。

比如葉文潔和伊文斯的感情,既然寫了爲什麽不深入一點。一個是落魄物理學家,一個是石油富二代,兩人在一起除了保護“西北褐燕的亞種”,應該還有更深層次的精神交流才對。葉文潔被抓起來,得知伊文斯在古筝行動中死去,還可以來點有深度的台詞嘛。

“葉先生,伊文斯死了。”“不管怎樣,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葉文潔眼神深邃,她想起了那一窩兩人一起養大的燕子,想起了“審判日號”上吹起的微風,想起了別人叫她“統帥”而他叫她“葉”的日子。

葉文潔實在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角色,以至于騰訊視頻版選擇了王子文和陳瑾分飾兩個時期,陽光透過指縫露出青年葉文潔和老年葉文潔臉龐的畫面,更是讓人拍案叫絕。據說王子文和陳瑾是分開拍的,沒有溝通過。這絲滑的鏈接,說明兩個演員內心都對葉文潔有過琢磨。

相形之下,奈飛版葉文潔就太像典型的歐美反派了,臉上全是“kick your ass”的狠角色表情。這形象不僅和物理學家不沾邊,反而像劉玉玲在《殺死比爾》裏演的女大佬,能從後背突然抽出一把日本刀砍掉反對者的腦袋。

奈飛版《三體》放棄了對葉文潔的深度塑造,每個階段的思想轉變都亂得很,回憶殺更是沒有邏輯想來就來。統帥的感覺應該是不動如山的淡然,內心有一種俯瞰人類的悲憫和漠視。趙家玲的葉文潔則太像邪教頭子,每次她和下面的人接頭,硬糖君都擔心她唱起《周處除三害》之歌:“曾經我茫然前行,黯夜的路上……”

葉文潔從紅岸基地下來那一段,受到了齊家屯村民很好的照顧,那時她迎接三體人的思想就已經動搖了。奈飛壓根沒拍這段,誰能知道她態度怎麽轉變的。同時,“牛津五強”的情感關系太多,讓奈飛版足夠下飯,但不能細品。

如果說鵝版節奏慢且有點文青病的話,那麽奈飛版就徹底把大氣磅礴的人類科幻史改成了快餐。一部幾百年幾代人的地球故事,居然被壓縮在一個時代裏一個學校裏同學之間,堪稱大躍進版《三體》。

他者想象能帶來安全感嗎?

爛番茄爆米花指數76%,美國觀衆對奈飛版《三體》評價尚可的原因,可能是看到的原著版本也有點糙。《三體1》和《三體3》的英譯本譯者是劉宇昆,周華負責英譯本《三體2》。不少亞馬遜上的讀者認爲周華翻譯得更西方化和直白,而劉宇昆更具優美詩意。

周文王,劉宇昆翻譯成了“King Wen of Zhou”,纣王翻譯成了“King Zhou of Shang”,這好歹能讓英語母語的讀者知道他們是不同的“王”。而在影視改編中,周文王和纣王本身自帶的符碼信息,進一步被奈飛給消解了。因爲外國觀衆不知道周文王是蔔卦大師,纣王是烤肉廚子,所以三體遊戲部分的呈現肯定不如中國觀衆所見那麽曲盡其美。

奈飛版《三體》對遊戲角色的改編,多少還存有一些東方主義色彩。比如把原著和鵝版秦始皇指揮運算的戲,改成了忽必烈在元上都。由于馬可波羅的緣故,這實在吻合上都英文Xanadu(異域仙境)在西方視角裏的刻板印象。幹嘛不在地上灑滿黃金和八角桂皮香料呢,我們東方那可是貴金屬遍地、異香撲鼻嘞!

在東方主義的框架下,他們不得不摻和一點對東方的錯誤闡釋。遊戲這段,大概和《幕府將軍》類似,是美國人心裏的江戶時代而非日本人的。其實,奈飛還不如大刀闊斧全改了,硬糖君提議把周文王換成屋大維,忽必烈換成埃及豔後,臣民們直接在尼羅河邊上脫水浸泡,比假模假式的東方想象有趣多了。

文娛産品的快感固然重要,但不應該流于庸碌。是否富于啓發性和道德感召力,能否帶給讀者跨越文化圈層的感受才是改編的金線。異域文化需要通過求同的方式,給受衆以熟悉感和安全感,同時也需要求異的方式創造新鮮感。奈飛的《三體》可以說安全感有余,而創新性不足。

在故事結構上爲了爽點而不顧邏輯地壓縮,並且感情敘事過于隨意。有些地方更是莫名其妙,審判日號上那麽多小孩被切割(原著沒有),是爲了扯上人道主義大旗嗎?那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在途徑巴拿馬運河之前伊文斯去過蘿莉島。

1.6億美金的成本,切割卡得像我那久經擱置的刨絲器。比爛的話,竟不如藝畫開天絲滑,P上20年前的《紅警2》logo毫不違和,看來美國影視圈也抽成吃回扣呀。向來以科幻氛圍見長的西方影視,出現了手持納米材料的笑話。好好的科幻片,變成了《走遠科學》。一言以蔽之,奈飛版《三體》是美國人的模板套作,有詩爲憑:

大史有個男同兒,黑人嗑藥整髒詞兒。白左汪淼愛酗酒,宅男摘星贈佳人兒。

不過,肯德基都賣好多年油條了,奈飛也應該少看點《三分鍾帶你讀三體》。你拍得像同人,不代表真的要搞同人啊。

0 阅读:31

娛樂硬糖

簡介:有溫度的泛娛樂産業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