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溫州擁有兩個“唯一”的勞模!他曾爲農民挽回損失上億元……

浙江融媒體 2024-04-26 14:58:58

“祖母從深山竹林中挖出野生金蟬花,用它炖湯食用……”1942年6月,家鄉遭到日軍狂轟濫炸,瘦弱的陳祝安在逃難路上奄奄一息,是一叢叢純淨潔白的蟬花將當時8歲的他從生死邊緣救了回來。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多年後他還和蟬花、雙生座殼孢等蟲生真菌結下了一生妙不可言的緣分。

1934年出生的陳祝安是溫州人,在同齡人大多已在家頤養天年時,他仍堅守在科研崗位上,思維清晰,還能靈活地操作智能手機等電子産品。

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陳祝安在浙江省青田油茶研究所工作。青田盛産油茶,素有“浙南油庫”之稱。但當時有茶農卻發現,辛苦種植的油茶不知道遭受了什麽病害,出現枝枯葉落,全株枯死的情況。“我是1961年來到青田工作的,當時青田還屬于溫州。得知茶農的困難後,我和一位畲族同事,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裏踏遍了各大高山林區,翻越了500多個山頭,終于弄明白了原因——這是一種以刺綿蚧爲媒介引起的病症,叫做煤汙病。”陳祝安回憶說。

刺綿蚧是誘發油茶煤汙病的主要媒介,陳祝安深入研究後發現,黑緣紅瓢蟲壽命長、食蟲量大,是刺綿蚧強大的天敵。在生産實踐中,調整黑緣紅瓢蟲群體自然分布數量,適時放養和回收,就能有效地控制煤汙病的發生,即“以蟲治蟲”。

同時,陳祝安還發現,一種叫雙生座殼孢的蟲生真菌,也能引發刺綿蚧死亡。他分離篩選出菌株,通過多次在林間放菌試驗,找到了“以菌治蟲”的辦法。後來,陳治安的此項研究成果在浙、贛、湘、閩等省推廣應用,防病面積2000余萬畝,爲農民挽回損失上億元。

1980年,陳祝安調任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工作,致力于蟲生真菌的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八五”“九五”科技攻關以及省等11項研究課題。以稻水象甲的防治爲例,該害蟲是沿海地區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蟲之一。“九五”期間,由他主持開展的生防、化防協調防治技術研究,對防治稻水象甲取得了顯著成效。此成果獲2001年浙江省農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上世紀九十年代,陳祝安在與多所科研機構合作研究時發現,蟬花蟲草具有鎮痛、鎮靜、安眠、護腎、保肝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藥理作用,臨床實驗表明,蟬花蟲草有抗腎衰的確切療效。野生蟬花資源稀缺,因此他又投身蟬花的人工栽培研究。退休後至今,陳祝安依舊活躍在蟬花科研的一線。經過人工發酵的蟬花,現已大規模工廠化生産;蟬花的人工培養物,作爲保健品進入千家萬戶,使老百姓受益,並已走出國門。

陳祝安的事迹如今也陳列在溫州勞模工匠館——他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獲得者;曾在1978和1979年先後在全國科技大會和全國勞模表彰大會上被授予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和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等。隨後,他連續當選第六屆和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1992年起,陳祝安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市總工會經濟和勞動保障部部長潘丹彤介紹,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是與全國勞模相當的榮譽,“陳老是溫州唯一獲得以上兩項榮譽的勞動者,也是唯一一位如此高齡還在從事研究工作的勞模。”

“科學家沒有退休”。盡管年已九旬,陳老在科研之路上仍然步履不停。他說:“我的3個子女都已事業有成,不需要我操心。如今,我常住在嘉興平湖,跟大部分勞動者一樣,過著常年在外‘打拼’的生活,一年大概也就春節回家跟家人團聚。我想趁著還有余力,將畢生所學都傳給年輕的科研人員,爲國家多做貢獻!”

來源:溫度新聞客戶端(供稿:溫州都市報)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