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黃山遺址驚天發現:中華文明遠超5000年!古代物流體系和專業部落揭示更深曆史底蘊

船長卡戎 2024-04-26 07:19:30

黃山遺址,這是一個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北邊黃山村的地方,就在白河的西邊。它坐落在一個高出地面大約20米的小山丘上,從東到西大約有600米長,從南到北差不多有500米寬,總面積大概有30萬平方米,就像一個大公園那麽大。

這個遺址特別之處在于它的地下埋藏著豐富的曆史寶藏。這些曆史痕迹堆積在一起,形成了厚厚的文化層,大約有5米那麽深,就像是曆史的一層層書頁。在2022年的11月,考古學家們很多來自很久以前的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遺迹。這些出土的物品一層一層保存得非常好,就像是一個時間膠囊,讓我們能夠一眼看到三千多年前的生活場景,真是個神奇的考古奇觀。

黃山遺址中,專家們發現了一種特別的古代建築,叫做“前坊後居”。這是在很久以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建造的。是我們國家保存得最好的史前建築之一,也是豫西南地區早期建築的一個重要特色。

這種建築就像一個小型的城市,前面是制作玉石器的工作坊,後面是人們居住的地方。就好比我們現在那種“前店後廠”,前面是做手工活的地方,後面是休息和生活的區域。工作坊裏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人是如何制作玉石器的,這提供了很多新的信息來研究那時候的玉石加工技術。這座大房子的建造方式很特別,牆壁做得既防雨又防潮,非常堅固耐用,房頂還可以多次修理。這在當時應該是最高水平的建築技術。

在這些房子裏面,專家們找到了很多關于制作玉石的痕迹、工具以及玉石原料。在房子周圍和裏面,還發現了好多套陶器,還有一些用來磨石頭的工具,還有少量的骨頭做的工具和一種叫獨山石的玉石。有些地面上還有磨玉石殘留的“砂石漿”沉積。

考古學家在黃山遺址還發現了一個史前交通系統,該系統是仰韶和屈家嶺時期的人們建造。他們利用自然河流並人工開鑿河道,甚至還建造了一個位于山下西崗上的大型人工河和一個半圓形碼頭。這個碼頭直徑50米,是史前人們用于運輸的設施。

人工河與東、南、北三面的古老河流共同形成了一個面積約30萬平方米的環壕聚落。在環壕南部,考古學家還發現了通往獨山的古老河道。該系統連接了黃山遺址與獨山、蒲山的玉石資源。揭示了先民開采、運輸、制作玉石器的全過程。這裏就像是一個古老的“工業園區”,集中了玉石的開采、加工和物流功能。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本叫做《禹貢》的書,它是中國最早的地理學著作。這本書告訴我們,在大約4000多年前,湖北、湖南、四川和陝南等地的人們通過一條叫漢江的河流,把他們的地方特産和貢品送到中原地區。有一種非常珍貴的石頭叫獨山玉,也是通過這條河從北方傳到了南方。

現在發現的黃山遺址,就是一個專門制作和加工獨山玉器的地方,同時也是把這些玉器運往各地的重要基地。這裏就像一個中心點,制作好的玉石産品從這裏出發。沿著漢江的一條支流白河向南走,然後再順著漢江,一路傳播到廣闊的江漢平原地區。這個社會可以說是相當複雜了,應該說摸到了文明的大門口,而且是7000年前,實在是震撼。

黃山遺址的發現對我們了解中國玉文化的發展曆程非常重要。一開始,人們認爲紅山文化的玉器可能是中國玉文化的源頭。後來又有人認爲,紅山文化的玉器是從西伯利亞傳過來的。但是,隨著淩家灘遺址的發現,我們知道那裏比紅山文化還要早,所以淩家灘的玉器不是從紅山文化傳來的,反而是紅山文化的玉器可能受到了淩家灘的影響。

現在的黃山遺址,讓我們知道中原地區在仰韶文化早期就已經開始制作玉器了,這已經有7000多年的曆史了。並且,黃山遺址是一個專門制作玉器的部落,這就說明在那麽早的時候,人們就已經有了專業分工和大規模的商品交換。因此中原的玉文化至少要以黃山遺址爲起點,實際可能更早,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而已。

透過黃山遺址的探索,我們仿佛穿越時空的隧道,觸摸到那個遙遠而神秘的時代。猶如一面曆史的鏡子,映照出我們的先人在久遠的過往中已然擁有了超凡的社會組織和協作才能。每一個出土的文物,每一塊斑駁的石頭,都在低語著古老的故事。以此點燃我們對中華文明的熱愛與自豪。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