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一航母補給艦待售,劉華清得知後問部隊領導:貴不貴,能辦嗎

榮軒談曆史 2024-05-12 07:56:46

本文內容均基于權威曆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引用來源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黨在思想、政治等領域全面實現了撥亂反正,中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期,但中國遼闊的海域邊境防守卻成爲了壓在劉華清將軍心中的一座大山。

對海域的守護不能僅憑著無數海軍戰士的赤手空拳,建造一支現代化海軍編隊迫在眉睫,航母的技術突破是亟需解決的課題。但問題來了,彼時的中國完全不具備發展重工業的條件,各項武器裝備嚴重受制于蘇聯,而航母作爲軍隊機密,很少有相關資料傳入中國。

時也,運也,黑龍江傳來消息,國際上有一艘已經建造80%的補給艦有意出售給中國人,時任中國海軍司令長的劉華清將軍聽聞此消息萬分激動,當即報告給了中央並在國安賓館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中最後問題聚焦在到底能不能買,劉華清將軍也在第一時間問部隊領導:貴不貴,能辦嗎?

一、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

劉華清作爲中國航母與海軍現代化發展的奠基人被譽爲“中國航母之父”,1916年,出生于湖北武漢的劉老在年幼時便進入了新式學堂學習西方工業技術,此時的劉華清已經開始展示其不同凡響的軍事才能和政治素養。

在其12歲時便主動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之後加入了工農紅軍的少年先鋒軍,在這段捐軀赴國難的峥嵘歲月裏,不滿20歲的劉華清開始意識到先進軍事裝備的重要性,在艱難困苦的十裏長征途中,他作爲普通的一員,深刻體會了新中國發展的不易,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永遠是最行之有效的衛國手段。

到了1954年,劉華清已經加入了中國海軍,並遠赴蘇聯海軍學院學習相應的海軍知識,通過對二戰期間一些海戰的學習,劉華清更加清晰的意識到,近代中國飽受西方列強侵略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沒有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導致英軍幾發大炮就輕而易舉的扣開了中國的國門,造就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

衆所周知,海軍的實力強大與否離不開航母的發展,如果沒有先進的航母支持,那麽中國海軍就永遠低人一等,被美蘇兩國掣肘,飛機也會因爲缺乏及時的補給只能圍繞海岸線轉圈。爲此,劉華清更加發奮圖強,如饑似渴的吸收著蘇聯海軍的軍事理論和技術。

曆經四年,回國後的劉華清開始著手參與潛艇、護衛艦等的研發工作,在衆多科研人員的不屑努力下,我國海軍自主研制出的051型艦艇成功入水,這一成果標志著中國正式成爲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彈潛艇的國家,中國海軍的威懾力得到明顯的提高。

與此同時,極大的激發了劉華清等科研人員對航母建造的渴望與信心。然而,因受國家經濟發展的限制,中央並未打算在這個時候開始研制航母,因此發展航母的計劃就一直擱淺著。

二、劉華清的訪美之旅

上世紀80年代初,中美關系迎來了新的轉機,隨著中美兩國正式建交,一系列的軍事交流活動開始循序展開,對此,中國成立了第一支軍事技術代表團,由劉華清帶隊遠赴美國進行軍事考察學習,努力從美國爭取到軍事裝備技術方面的合作。

11天的訪美之旅轉瞬即逝,在這期間,劉華清代表團可謂馬不停蹄地參觀學習美國先進的技術裝備,整個過程如同走馬觀花,囫囵吞棗式粗略考察加上美國對中國的嚴加防範,隨行的科研人員並不能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在訪美的最後一天,代表團參觀了當時美國海軍的重型艦艇,包括“小鷹號”航空母艦、“塔拉瓦”號戰艦以及“福克斯”號巡洋艦。

這時出現了令人心酸的一幕:一位穿著綠色舊軍裝的老人站在美國航母甲板上踮著腳尖、翹首以盼,遠遠觀摩著美國的戰艦船艇,希望看出些名堂來,盡管傲慢的美國海軍以保密爲由,不讓中國代表團靠近觸摸航母上的設施裝備,但劉華清將軍仍舊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這也是中國第一次登上航空母艦。

考察高達二十多米的航母對于66歲的劉華清而言並不輕松,頻繁的攀上爬下耗費了劉老很多精力,但他卻像一名懵懂謙遜的學生,抓住每一次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經過了這次訪美之旅,劉華清深刻明白航母對于海軍作戰的重要意義,蘇美航母的出現已經把海軍作戰模式拉到了另一高度,從平面推向了立體,實現了超視距作戰。

當時中國海岸面臨著南沙群島爭端等問題,海洋利益受到了嚴重侵犯,如果中國海軍有了航母艦,首先可以輕松滿足對台鬥爭的需要,海軍的戰力也會水漲船高,這將有助于擴大國威,維護世界海洋和平。

但顯然,航母的研發建造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位代表團中的研究工程師尤子平說道:“(這次訪美)航母留下的印象雖然深刻,對其技術含量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也明確了發展航母的難度,我們看看就罷了,國力差距太大,雖然眼饞,但建造它不現實。”

但劉華清卻不這麽認爲,建造航母成爲了他必生奮鬥的目標,如果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1983年,劉華清正式升任中國海軍司令員,其實早在14年前,中央就已經提出任命劉華清的意願,但均因時運不濟,造就了劉老一生的命途多舛。

老骥伏枥,志在千裏,升任後的劉華清准備大展宏圖,爲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一份力。他走訪視察中國大大小小的海軍各部,曆時14個月,摸查了無數建航基地、艦艇編隊、岸防基地以及各大科研所,真實情況令劉華清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在一處海灣上,劉華清發現小小的海灣中央錨泊了數搜戰艦,百思不得其解的他向當地海軍詢問緣由:“爲什麽不把它們停靠在碼頭?”

結果得到的答案更令人心驚膽顫,竟是因爲潮水不夠,這些戰艦只能等漲潮的時候才能靠岸,這樣天方夜譚的理由說出去怕被人笑話,但卻真真切切的發生在了中國的海岸上。

除此之外,海軍在海上巡查作戰期間的夥食補給也完全落後于國際,依然使用最傳統的方法通過人力運送未經過處理的糧食蔬菜,這種落後的方法嚴重制約了海軍的發展,航母的建造必須加快進程了。

此後,建造航母的夢想深深紮根于劉華清心中,他的一生將交付給偉大的航母事業。

三、劉華清的航母夢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劉華清已經對航母産生了極大的興趣與關注,1970年5月,他首次完成了一份《關于建造航母問題的初步意見》,這本意見書不負衆望傳到了高層領導的視野中,關于航母的“概念模型圖”也初見端倪。

中央高度重視這次意見,出具了一份研究航母的紅頭文件,而研究航母這個神聖的責任毫無疑問落實到劉華清肩上,他們就這次文件召開了論證座談會,會議討論了航母研制的型號方案,並將其冠名爲707工程。

然而好景不長,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隨著九一八事件的全面爆發,舉國陷入戰爭的陰霾,航母建造工程也被迫暫時擱淺了。曆經五年後,劉華清再次向中央谏言並完成了上萬字的《關于海軍裝備問題的彙報》,小平同志看到後深以爲然,當即批准。

同年10月,他進入中國科學院黨的核心領導小組,促成了一批重要工程上馬。

在他此後的生涯裏,他非常重視海軍裝備的建設,著眼于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戰隊,經過幾年艱苦卓絕的奮鬥,劉華清在導彈驅逐艦的生産發展以及水下運載火箭使用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一手推動了航母的前期論證與預研工作,爲中國海軍發展書寫了新的篇章!

匮乏的知識儲備和落後的工業生産力讓建造航母工作十分困難,就如同萬丈高樓平地起,是難以逾越的一道鴻溝。但劉華清從未被眼前困難打倒,千裏之台,起于壘土,千裏之行,始于足下!他帶領著科研團隊配合工程師們兢兢業業,一步一步地攻克難題。

1991年,隨著蘇聯解體,世界格局發生了變化,但對國際貿易來說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我國的邊境貿易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靠近黑龍江一帶的國人紛紛做起了前蘇聯的生意,就連以往難得一見的飛機大炮等重要軍事武器也被搬上了談判圓桌。

位于烏克蘭的赫爾松造船廠隸屬于前蘇聯,原本計劃建造12搜補給艦提供給蘇聯海軍,但是這蘇聯解體,造船廠也因爲資金鏈斷裂而破産,計劃中的12搜船艦均未完成,僅有四搜半成品。赫爾松造船廠爲降低經濟損失,預將其出售給其他國家。

劉華清將軍聽聞此消息後十分心動,並立刻召開會議,討論到底買不買,如果買入這艘已經建造80%的燃油補給艦,那麽中國航母的建造將會登上新的階梯,航母研制的資料將會得到進一步補充。

目前,烏克蘭方面給出的價格是7100萬,超過了中央政府的預算,但機會實在難的,經過嚴格商討,最終以7009萬的價格成交。

這艘燃油補給艦在組裝完成後進入了海軍,提高了中國海軍的威懾力,在劉華清看來,海軍建設的兩大問題一是航母,二是核潛艇,這兩項裝備不止是爲了戰,更是爲了震懾。

此時中國離建造自己的航母目標越來越近,試問大海碧波,何謂以身許國,在2012年的9月,我國首搜自主研制的航空母艦“遼甯號”正式交接入列海軍。

目前世界上能夠完全獨立自主研制航母的國家少之又少,劉華清包括無數的科研人員嘔心瀝血、自力更生研發出屬于中國自己的航母預示著中國國防水平開始走向世界前列,中國海軍的發展也如劉華清老將軍孜孜以求的理想正在一步步成爲現實。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劉華清一生的寫照,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劉華清的人生箴言,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海軍與航母建造,爲我國航母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過程。

如今的中國的後輩們將認真踐行劉老的人生理想,使中國海軍駛入更遠的海洋,讓中國國防邁入新的高度!

我們每個普通也應學習劉華清將軍的人生態度,縱使人生道路上充滿泥濘與荊棘,但我們不要懼怕眼前的困難,只要不停止努力奮鬥,我們總會跨過一道道關卡,回過頭去,輕舟已過萬重山!



參考文獻:

[1]施昌學.劉華清:“中國不發展航母,我死不瞑目!”[J].閱讀,2023,(88):41-43.

[2]王相坤.劉華清——新中國最早主張建造航空母艦的人[J].黨史文苑,2020,(04):32-38.

[3]吳殿卿.劉華清與海軍裝備現代化[J].黨史博覽,2022,(07):48-54.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