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民張喜才:苦練書法50年之久,耗時八年抄完四大名著,被批毫無意義

北拍來懂率土 2022-08-04 15:16:54

“浪費時間,毫無意義。”

在山西有一位叫做張喜才的農民,他在2019年的時候爲國家的70歲生日送上了一份大禮。

爲了這份大禮張喜才花費了8年的時間,用小楷的字體抄寫下了中國的四大名著。總共有152本書,裏面包含了367萬個楷體字。

張喜才的行爲引起了一番議論,但是有許多人持批判的態度,他們認爲抄寫四大名著的行爲是一種浪費時間且毫無意義的事情。

爲什麽一種高雅的興趣反而會引來非議?張喜才對于書法又有著怎麽樣的看法?

宣傳中國傳統文化 抄寫四大名著八年

2011年,山西老農民張喜才在閑暇的時候看到了一個老年國外旅遊團,沒出過國的他選擇參加這個老年旅遊團出國遊玩。

一路上西方的景色讓張喜才甚是欣賞,但是他的目光卻更多停留在了一個外國人的身上。

當時張喜才看到了一個外國人正在練習中國的書法,這讓一直都很喜愛書法的張喜才感到十分驚訝,他沒想到這些金發大鼻子的洋人也會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

此時他才發現,原來外國人也都在練習中國書法,這一發現也觸動到了老人家的內心。

張喜才覺得既然外國人都喜歡中國書法,那他這個有著50年書法練習史的中國人就更加不能夠落後了,于是他決定要用自己的行動將中國書法發揚光大。

老人家覺得要將中國書法發揚光大,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作品的形式來呈現。

但是張喜才雖然字練了很多年,但是要他自己創作卻還是有點難度,因爲張喜才沒讀過多少書。如果只是單純的寫字,那也很難掀起什麽風浪。

說是練習了50年,真要拿出來和書法大家相比,自己的字也只能夠算是中學生水平。

張喜才在家中苦思冥想,就是想不到用什麽方式來宣傳中國書法,隨後他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將一些經典的名著用書法的方式抄錄下來。

但是要選擇哪一些書籍的內容進行抄錄又成爲了一個問題。

如果書籍的影響力有限,估計自己就算抄錄完了也沒人看,但是如果選擇知名書籍,又有哪一本可以代表中國文化?

就在此時,張喜才發現了書架子上面擺放著的四大名著,真可謂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不正正就是自己苦苦追尋的經典名著嗎?

四大名著有著極高的知名度,而且深受讀者的喜歡,自己將四大名著抄一遍既能夠展現書法水平,也能夠吸引其他人來看。

如果張喜才能夠成功將四大名著抄寫出來,那必將會震驚世人,于是他就暗暗下定決心要去完成這個“偉業”。

但是抄寫四大名著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讀完四本書都要花上不少的時間,更何況是抄寫。

張喜才自己簡單地計算了一下,如果要將四本書全部抄寫完畢,至少也需要9年的時間。9年後正好是建國70周年,這個可以作爲獻給國家的生日禮物。

張喜才決定要抄寫四大名著之後,內心十分激動,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有沖勁才有動力,張喜才十分自信自己能夠完成這項工作,于是他開始利用所有的空余時間投入到抄寫名著當中,他將這個舉動當成是工作一樣的任務。

不過抄寫四大名著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有恒心也還不夠,還需要更大的耐心。

因爲張喜才不是簡單地抄寫,他要用小楷的字體來寫下模仿的字體,這個的難度就很大了,可想而知張喜才爲了抄寫四大名著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一開始的時候家裏人都很支持張喜才熱愛書法的行爲,但是時間長了,看著張喜才每天每夜的在抄寫。

不僅眼睛會受損,身體也吃不消。這樣下去早晚會把身體弄垮,于是家人都勸張喜才要不就收手了吧,但是張喜才卻不爲所動,他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他相信自己可以成功。

張喜才完成的第一本名著是《紅樓夢》,他總共耗費了2年的時間,一共寫了60本手抄本。

書本的制作過程也需要他親自來做,裁紙、裝訂、編號、封面等等。雖然說制作的過程很是繁瑣,但是張喜才卻並不是這樣認爲的,他覺得只要是自己喜歡,做起來就感到快樂。

有了紅樓夢的完成,後面的名著自然就不在話下了,他的心中滿是歡喜。隨後他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成功完成了《三國演義》,這次總共裝訂了60本。

之後張喜才馬不停蹄地就開始繼續抄寫,但是歲月不饒人,張喜才由于年紀大了,經常在抄寫的過程中會眼花。

張喜才無奈之下也只能夠停下休息,家裏人看到張喜才這樣,也是經常勸導張喜才。希望他在抄寫名著的過程中,要注意勞逸結合。

2018年4月,張喜才終于將4部名著全部抄寫完畢,這比他預設的9年時間還提早了一年。

2019年就是新中國70周年的誕辰了,剛好張喜才的四本名著抄寫本就可以作爲國家的生日禮物。2018年7月,張喜才的家人將他的抄寫本上傳到了網上。

那麽張喜才爲何會如此執著地抄寫四大名著?

苦練書法50年 8年抄寫引爭議

張喜才出生于山西省的一個農民家庭,家裏條件十分貧苦,父母靠著農活才勉強養活一大家子人。

因此張喜才從小就沒有接受過太多的教育,但是他自小就很喜歡讀書寫字,即便讀不起書也會堅持學習。

張喜才讀到小學四年級就因爲家裏沒錢選擇了辍學,之後爲了幫補家裏面的收入,他選擇了幫人放牛放羊。

雖然賺不了什麽錢,但是可以養活自己,而且在空閑的時間還能夠練字,這也爲他的書法練習提供了一個不錯的空間。

當時張喜才的家裏很窮,買不起筆和紙,于是他就拿起樹枝在地上比劃著寫字。

但是這樣的練字方式並不專業,沒有一個好的老師指點,張喜才的練習也走過很多彎路。即便遇到了很多困難,張喜才也依舊沒有放棄,每天都堅持抽出一些時間來練字。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他18歲,張喜才在成年之後就參加了部隊,期間他獲得了許多學習的機會,他練字的條件也開始變好了許多。

每當部隊裏面發放津貼的時候,張喜才就會用省下來的錢拿去買字帖和毛筆回來學習。

字帖裏面很多的字他都不認得,張喜才只能夠一邊練習一邊學字,這段時間張喜才既刻苦又艱辛。

人貴在能夠堅持做一件事情,對于張喜才來說書法就是他的追求,也是他唯一的寄托。他每天都在部隊裏面練字,可以說書法在他的生命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

在正式接觸書法之後,張喜才發現書法裏面有著大學問,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也明白書法是急不來的。

張喜才遇到不懂的時候,就會向室友或者有學識的教官請教,沉下心來慢慢吸收練習。

張喜才或許天生和書法有緣分,他對于書法的悟性很高,能夠體會到書法當中的深層感悟。

同時也很快可以學會書法的技巧,因此他特別喜歡一個人在宣紙上肆意揮毫,享受著墨水當中的點滴感悟,此後他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了。

由于小時候的經曆,家裏面沒錢買紙和筆,所以現在的張喜才十分節儉。他在練字的時候只用報紙來練習,因此在他家中經常都會有一疊疊的報紙,上面散發著淡淡的油墨味。

張喜才在退役之後,也一直將書法當成自己的全部娛樂,只要有空的時候他就一定會在桌子前面揮毫筆墨。

在退休之後他就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書法研究當中,他不僅是在家裏面練習,而且還在外面的公園裏練習。

張喜才經常拿著一個小水桶和一只大毛筆,在公園裏的地面上進行書法練習。張喜才的舉動還引發了一陣小小的熱潮,很多喜愛書法的老人都模仿張喜才來到了公園裏面練字。

張喜才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的行爲會帶動了那麽多熱愛書法的人,他自己也十分享受這個過程。

但是張喜才的練字引起了公園管理人員的注意,他們覺得張喜才這樣做是在公園裏面亂塗亂畫,于是就開始不讓張喜才在公園裏面練字了。

張喜才無奈之下也只能夠離開公園,此後他就在家裏面練字,不再去公園裏面寫字了。

一直到後來張喜才的一次出國,讓他決心要抄寫四大名著,最終他也成功完成了這部時長8年的作品。

在張喜才看來,只要有自己的志向,雖然年紀大了也沒關系,他十分渴望能夠爲中國的書法作出自己的貢獻。

當時張喜才身邊一些同樣喜愛書法的朋友也和他一樣開始抄寫名著,只是有一些人因爲過程太過辛苦沒能繼續堅持。

完成作品之後張喜才內心也是十分欣慰,多年來的目標終于達成了,同時他還帶動了身邊許多朋友加入到了抄寫名著的行列當中。

其實老人家也沒想過那麽多,這對于他來說單純就是一個興趣愛好的延續,他沒想過要獲得很多人的支持或者認可。

但是事實上在老人發布了作品之後,換來的不僅僅沒有認可,反而多了不少的抨擊。

自老人家發布作品之後,網絡上引發了一陣討論,當時網上的一些人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網絡上的負面評論遠遠大于正面評論,很多人都覺得張喜才的行爲是毫無意義的。那麽這些人爲何會抨擊老人的舉動?他們認爲有哪些地方是沒有意義?

九年堅守值得認可 作品被批毫無價值

2018年4月23日,一部曠世“巨作”誕生,張喜才老人家將四大名著的總計400多萬字全部抄寫完畢,加起來總共有152本手抄本。

隨後張喜才的家人就將這幾部作品全部上傳到了網上。

他們在社交平台發表了對于父親這一部書法作品的一些點評,同時也表示這是父親即將送給祖國70歲誕辰的禮物。

這些作品的實物全部都放在了張喜才臥室的一個角落,這些書全部統一藍色封面,堆起來像一座小山一樣,總共有一米多高,寬也有幾十公分。

作品發到網上之後,老人自己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竟然會變成了一個大紅人。

剛開始的時候很多網友都留下了認可的評價,覺得老人的毅力值得尊敬。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能夠靜下心堅持追求中國傳統藝術九年,屬是不容易。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些積極的評論從認可轉化爲了抨擊。

剛開始的時候語氣還相對比較緩和,有人覺得雖然老人家的毅力值得敬佩和學習,但是人生苦短,書法更多也只是一種消遣的工具,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在上面就有點沒必要了。

而且老人家對于書法的執著有點極端,每日廢寢忘食地抄寫,必然會減少了和家裏人相處的時間,減少了對家人的關注。

不僅如此,還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這樣一來更加得不償失,甚至有人開始懷疑老人的行爲是一種嘩衆取寵的方式。

之後網絡上的評論從對于老人這個行爲的點評上升到了對作品的批評,在一些人看來,老人的書法完全沒有達到書法家的水平,根本沒有任何的收藏價值。

因此老人家花那麽多時間在抄寫上面,對于書法藝術的發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與其花九年的時間來抄寫,還不如用九年的時間來提升自己的書法水平,這樣或許還能夠爲書法界做出一點貢獻。

單單是抄寫作品,就像是小學生練字一樣,既沒有創新也沒有意義。總而言之,網友們對于張喜才抄寫四大名著的行爲都不予認可,這不免讓人感到唏噓。

但是,網友們這樣的評論,真的有從張喜才本身的想法出發嗎?

他們絲毫沒有想過老人家這樣的做的初衷和目的是什麽,其實對于張喜才來說,書法本身就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堅持寫書法就是自己覺得最有意義的事情。

在張喜才看來,在自己這8年的創作時間裏,他最享受的並不是完成後的喜悅,而且堅持過程中的樂趣。

即便是最終的作品,也不是爲了流芳百世和賣出高價,只是對于國家誕辰的一份心意和對書法的一種宣傳。

這些才是老人家最初抄寫四大名著的想法,很多網友都曲解了老人家的意思。

在這些評論的背後,反映出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難道對于一件事情的評價,就只能夠單純通過是否有現實價值來評價?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一件作品沒有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那九年的創作價值就要被否認嗎?

這樣的想法完全是不正確的,對于一個事情的評價,除了從功利角度出發,更多要考慮到其背後的精神意義。

張喜才抄寫四大名著的舉動,本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種積極的鼓勵,對于一件事情能夠九年裏風雨不改的堅持,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巨大的價值了。

在老人家的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持之以恒的精神,通過作品我們也能夠感受到書法的意義。

這一整套四大名著的手抄本或許不能夠賣出高價,但是對于老人及其家人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或許有人出高價購買他們也不一定願意賣。

因爲這些作品寄托了老人及其家人深厚的感情,也是老人百年之後能夠爲家人留下的傳家寶,這其中的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

事實上,四大名著的手抄本也獲得了認可。

當地的民俗協會會長蘇香平在聽聞了張喜才老人的故事之後就專門拜訪了他。

期間蘇香平還特意參觀了老人的作品,當地的許多民間協會也會經常來到老人的家中參觀學習,和老人交流傳統書法的心得。

不僅如此,張喜才的作品還傳遍了整個城市,當地的很多學校都在宣傳老人的作品。

老師用張喜才的作品來鼓勵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學習老人家的恒心和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能夠得到如此多的認可,張喜才作品的價值已經無需多言了,或許這正是張喜才想要看到的。

結語

在這個浮躁而發展迅速的時代,傳統書法已經離我們很遠了,很多人或許都已經不懂得怎麽是用毛筆,甚至是普通筆都很少握起。

而且很多人都爲了生活奔波,很少人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鑽研書法。

因此張喜才的行爲才更顯得難能可貴,而老人家心中的那一份熱情和堅守,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給人帶來的力量。

相比于張喜才的作品,他身上持之以恒的信念更值得我們關注,現在很多人連每天堅持鍛煉都做不到,更何況老人是九年的堅持。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熱愛書法,但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老人家持之以恒的優良品質,當一個人能夠沉下氣去做一件事情,必將更容易取得成功。

0 阅读:7

北拍來懂率土

簡介:愛分享,愛生活,愛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