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的另一面

含雙談曆史 2023-03-28 13:27:04

大部分人印象中的張居正都是正面形象,以天下爲己任,不顧自身的利益,改革變法,開創中興。但得要知道,張居正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會有他的私欲,而他的私欲也就造就了他的另一面,黑暗的一面。

要置舊友于死地

萬曆元年,明朝爆發王大臣一案。王大臣一案是如何爆發的呢?一名薊州的士兵從軍營裏逃出來,結果呢?莫名其妙的出現在皇宮裏。

有一種說法是他在皇宮外灌醉一名小太監,穿著這名小太監的衣服入的宮。

但這種說法明顯破綻百出,因爲小太監豈能夠出宮,能夠出宮的都是大太監,如果出宮的話,那也是帶有任務,跟侍衛打過招呼。

畢竟如果哪一個太監都能夠出宮的話,皇宮豈不是亂成了一團。

最令人意外的是,太監的服裝沒有刀這一項配飾,但卻在王大臣的身上搜出了一把刀。

而案發現場的王大臣是徑直沖向萬曆身邊的,倘若當時沒有侍衛的話,誰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麽。

皇宮裏出現一兩個陌生人,這在明朝已經是常事,要知道,在萬曆一朝就不止一個王大臣,還有一個張差。

這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呢?因爲個別有權勢的太監,仗著自己在宮中地位,隨隨便便給外面的人套一套衣服,就敢將他拉進宮。

按道理來說,私自入宮,還隨身帶著刀,應當徹查,但張居正卻並沒有徹查,因爲王大臣是從薊州跑出來的。

爲什麽說是從薊州跑出來的,張居正就不敢查呢?因爲薊州總兵是戚繼光,而他就是戚繼光的後台。他要是查戚繼光的話,那不是等于自己找死嗎?

如果不出意外,這起案件將會被冷處理,但是張居正卻將矛頭指向遠在河南新鄭的高拱,這種做法很不地道。

高拱是前任首輔,與他有著不可瓦解的矛盾,因爲當年就是他與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東廠提督太監馮保聯手,將高拱鬥倒。

但現如今的高拱已經是一名退休在家的老人,而朝廷萬曆年幼,李太後又將朝政全部交由他張居正處理,太監中的第一號人物馮保又是他張居正的死黨,他張居正就是明朝當時的皇帝,一個高拱豈能夠奈何他張居正?

要知道,當年張居正與高拱可是一對好兄弟,張居正在擔任國子監司業的時候,高拱是國子監祭酒,張居正在擔任裕王老師的時候,高拱也是裕王老師。

正是因爲原本的同事關系,這才有了隆慶一朝的攜手合作,共同開創“隆慶中興”。

“拱至,益與居正善。”——《明史·張居正列傳》

但由于張居正太有抱負,他想要做的並不是僅僅擦亮明朝這架機器而已,而是要將明朝這架機器腐朽的零件拆下來重新安裝。

這種膽識高拱是沒有的,因此張居正只能將高拱趕出朝廷。

說簡單點,就是兩個人除了首輔之爭外,沒有任何的恩怨。但他張居正卻想將高拱全家送到天堂。

要知道,王大臣犯的可是刺殺皇帝的傾天大罪,要不是吏部尚書楊博出馬,高拱將難逃此劫。因爲是楊博說服張居正完結此事。

楊博憑什麽有這麽大的面子呢?因爲他官居吏部尚書,又是前朝老臣,他在當尚書的時候,張居正還僅僅只是一名不入流的角色。

對于老前輩的這個面子,他是肯定要給的。

高拱雖然逃過一劫,但是王大臣是一定要死的,他要是不死的話,張居正將無法對世人交代。你明明說他是來刺殺皇帝的,難不成現如今還將他放掉?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張居正這個人的心胸相當的狹隘,你要是得罪他,別說一年,就算是十年,他都能夠找你算賬。

而這一算賬,可不僅僅只算你一個人的賬,而是算你全家的賬,這種人想想都可怕。

隨意玩弄國家公器

科舉制度是明朝挑選人才的唯一制度,相當于現在的高考,不過它的困難卻遠在高考之上。

因爲高考一年考一次,錄取人數可以說是無數。而科舉的進士考試三年才舉行一次,錄取的人數也就只有一百五十人左右。

現在的本科別說是舉人,就算是秀才也是勉強能夠算得上。

因爲大部分的人活了一輩子,也僅僅只是一個秀才,但現如今,沒有幾個人讀一輩子的書,僅僅只是一個本科。

而古代的科技不發達,再加上科舉的誘惑力實在太高,因此作弊是一定存在的。

不過,一般的作弊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爲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各樣的作弊方式都已經被世人知曉。

唯一能夠行得通的作弊方式就是買通全部考官。

有這種行爲的父親一般都不在朝廷當官,因爲如果父親在朝廷當官,作弊一事被捅出去的話,父親的官估計都保不住。

因爲這種事情一旦案發,負責調查的可是當朝首輔,又或者是皇帝,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但是他張居正卻偏偏敢作弊,他總共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張敬修,次子張嗣修,三子張懋修。

這三個兒子一個是二甲,一個是榜眼,一個是狀元。這種奇迹整個明朝都沒有一例,也就只有張家這一例。

要知道,二甲就已經是天才的夢想,當年的張居正也僅僅只是二甲,而狀元、榜眼更是當時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試想一下,張家能夠做到的概率有多少,明擺著就是作弊。

而他們作弊的方式就是買通全部考官。

要知道,萬曆二年的那一場會試,張敬修正在其中。而其中的一部分考官要求主持考試的沈一貫錄取張敬修。

理由是:張居正有功于國家,給他兒子開個後門,並不算什麽。

但是沈一貫卻嚴詞拒絕,如果他張敬修能夠舞弊的話,考卷爲什麽還要遮住名字呢?而就是在這一年的會試裏,張敬修落榜。

後來沈一貫在張居正統治的十年裏,再也沒有參與到考試之中,張居正這三個兒子接連考中。除了張敬修有一次失利之外,其他都沒有過一次失利。

這要是說沒有舞弊的話,那總感覺是拿人當白癡。

個人待遇

張居正作爲明朝當時的一把手,待遇肯定不會低到哪裏去?但再怎麽高,也應該在皇帝之下才對,而張居正的待遇可是在皇帝之上。

皇帝坐的轎子擡的人數最多不過二十人,因爲就算他是皇帝,坐的也是轎子,一個轎子擡的人,能多到哪裏去?

但張居正坐的可不是轎子,是古代版的房車。

張居正坐的轎子起碼有五十平,其中的前半部分是客廳,用來接見官員,而其中的後半部分則是臥室,用來睡覺。

最令人彈目結舌的是,這個轎子竟然還有走廊,而且轎子裏面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畢竟他張居正是誰?還要有兩個仆人伺候。

這頂轎子多少人擡呢?整整三十二個人一起擡,是一起擡,不是間歇。

而這三十二個人不是機器人,擡的時間一長,也會累,累了就得替換。因此,至少還有五十個人跟隨在轎子的後面。

可想而知,在當時,張居正出行是多麽威風的一件事情。

而張居正坐這頂轎子的場所並不是僅僅只在京城,包括他去的任何地點,就連萬曆六年,他回荊州老家安葬亡父張文明,坐的也是這頂轎子。

他的轎子已經超過了皇帝的待遇,這要是放在朱元璋時期,恐怕他十個腦袋都不夠看。

這頂轎子的制造者是真定知府錢普,他爲什麽要制造這頂轎子呢?因爲要討好張居正,只要討好了張居正,他就不愁倒台。

這一項僭越已經足夠明目張膽,但還有更加明目張膽的。

只要到張居正的客廳,都會看到一副對聯,這副對聯是:“日月共明,萬國仰大明天子;嶽山爲嶽,四方頌太嶽相公”。

這副對聯的下半句明顯要高于上半句,因爲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萬國指的僅僅是國,而四方指的那可就是全部。

這副對聯是別人送給張居正的,可是張居正非但沒有拒收,還堂而皇之的挂在自家的客廳裏。而且,這幅對聯還是由黃金打造。

朱元璋如果泉下有知的話,恐怕棺材板都壓不住。

他生前廢除丞相制度,花費了大量的心思,卻不成想,冒出來一個張居正,將他的心思放在地上,一頓亂踩。

最駭人聽聞的是,張居正在任職期間,有一句口頭禅,這句口頭禅是:“我非相,乃攝也”。

說簡單點,就是:“我並不是宰相,而是攝政”,所謂攝政,就是代替皇帝執行權力。

這句話,他可不僅僅是在私下裏說,在公共場合也說。明朝任何一位首輔都沒有他張居正這麽囂張。

萬曆元年,張居正在荊州建造張太師府邸,這座府邸雖然是他的家,但是他卻沒有出幾個錢。因爲由于皇帝不但爲他題寫對聯、牌匾,還親自出了一份資金。

皇帝都如此,湖廣全省的官員要是不意思意思的話,那怎麽說得過去,而全省的官員那是一個多麽恐怖的數字。

因此,整整花費二十五萬兩白銀建造而成的張太師府邸,他張居正出的還不到十分之一。

荊州的府邸是給家人住的,而京城的府邸是由他住的。

這座府邸輝煌壯麗到什麽程度呢?到後來,張居正去世,他的這座府邸成爲全楚會館,所謂全楚會館,就是湖廣同鄉會官。

規模之大可想而知。

“入閣未幾,而富冠全楚,宮室輿馬,有同王侯。”——《明史·張居正列傳》

而張居正的死也相當的有意思,他是怎麽死的呢?縱欲過度。

因爲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是有限的,更何況張居正擔任首輔的時候已經將近五十歲,他的身體再強壯也強壯不到哪裏去。

而要達到縱欲過度這個目標,必須要借助外物,也就是“房中藥”。而房中藥都是熱性的,吃的一多,身體就會出現內熱。

這一點從張居正冬天不戴貂帽就可以看得出來,因爲別人比他年輕都戴貂帽。很明顯,他的內熱已經到了無法避免的地步。

而他死的時候皮膚是一片又一片,就如同魚鱗,更加佐證了內熱死亡的說法。

“多禦內而不給。”——《嘉靖以來首輔傳》

張居正的生前肯定不會想到他的種種所作所爲,將會給他死後帶來清算。

倘若不是他針對高拱,未來的首輔張四維未必會針對他,因爲張四維與高拱是親戚關系。

倘若不是他威風凜凜,萬曆也不會過度痛恨他,因爲他是萬曆的老師,時不時的訓斥萬曆,萬曆就已經忍在心裏。

而他又要求萬曆節儉,但他呢?又是不怎麽節儉,怎麽來。只要萬曆是個正常的皇帝,都吞不下這口氣。

原本改革變法就已經得罪官僚集團,他的生活作風又出現種種問題,以至于給了人打擊的把柄,要是不出現問題,那才怪。

0 阅读:100
评论列表
  • 2023-03-30 22:15

    桑弘羊,王安石,張居正,康有爲,孫汶,都得罪窮人,得罪于人民群衆了,不是得罪富人。以⬆️五個是法西斯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