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隱喻”,請別拿阮經天新片,去碰瓷《讓子彈飛》了

令狐伯光 2024-03-14 14:21:15

文|令狐伯光

今天還是寫寫《周處除三害》吧,這電影確實是春節檔過後最驚喜的國産電影,之前也寫過,如果單純從質量上講這電影和《第二十條》《飛馳人生2》沒有明顯差距,它能獲勝除了本身過硬的質量,還是和今年春節檔內地電影題材匮乏,沒有驚喜有關系。

這電影的爆火一有點襯托的意思,二是影迷天然喜歡隱喻多,供解讀系的片子。

《周處除三害》無論是在商業性,文藝性,制作水平,演員表演,還有內核隱喻的表達都做得不錯。再加上“反邪教”這種橋段在內地碰都不能碰,這電影最後那場教堂屠殺,能不把憋壞了的內地觀衆爽翻了。

但現在看到不少網友吹這電影已經預定2024年最佳(這才三月還有大半年,未免太笃定),什麽超越去年所有國産電影,甚至還有什麽隱喻媲美《讓子彈飛》的,那就真的誇張了,真講隱喻你也沒超越去年內地電影《河邊的錯誤》啊。

只是《河邊的錯誤》更加文藝,更隱晦一些,沒有讓觀衆那麽爽罷了。

總的來說,《周處除三害》確實是部不錯的商業類型片,各方面都是相當兼顧的,觀賞性和可供解讀和娛樂地方都有,但經典都差了一口氣,更不用提《讓子彈飛》那樣的神作了,我這裏它還輸了《河邊的錯誤》一籌。

三教,三毒和三重隱喻?《周處除三害》還是有追求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出這電影裏三個通緝犯,對應著佛教貪嗔癡三毒了。香港仔是嗔,尊者是貪,男主角陳桂林就是癡。

鐵頭哥作爲黑社會老大罪孽必深,被老天處決是遲早的事,只是行刑人恰好是主角,同時也爲觀衆交代了主角的背景,也通過這一事件展現了主角身上的貪嗔癡。

我個人覺得陳桂林知道真相並沒有真的破癡,因爲他覺得通過除了二害使自己成爲了大人物,雖然被騙進了監獄但也值得,所以能看出他還是癡人,直到最後看到小美送的衣服才真正的破癡,因此醫生並不代表破癡。

陳桂林之所以不自殺是因爲那時他身上的貪嗔癡還沒完全破除,因而無法進行處決,自首也是他的選擇(因爲那時他還以爲自己命不久矣所以想帶著名利死去,假使小美沒有過來爲他破癡,以他的手段想必還會找機會越獄繼續作惡),但被小美破癡後,他身上三惡皆除,靈魂得到了洗刷,可以被天意進行審判,所以才會被處決。

陳桂林和尊者的天命對決獲勝,槍決之後覺得被控制的群衆會人走獸散,但那女的站了出來延續了尊者最後的一點天命想和陳桂林再來一次天命對決,陳桂林覺得尊者已死一切結束主動走人,放棄了這次天命對決,群衆又被強權控制了。

唱歌是陳桂林走了才開始的,所以群衆向陳桂林屈服,但是陳桂林沒有接受他們,而是直接走了,主動放棄了群衆的控制,最後聽到唱歌才明白都是一群無藥可救的回來一個個槍決。還有一絲絲拯救可能的人會得到上天的一次卡殼機會,不走就死。

警察陳灰表面上看沒用,但象征了主角對社會的反抗,是主角內心是否服從正義的具象化,因爲貪嗔癡未除,主角就不可能屈從于正義,自然也無法被陳灰抓到,當主角心中真正屈從正義時便自然能被抓到了,而之所以讓陳灰來抓,是因爲一開始就是陳灰來抓他,這可能也是體現了宗教中所蘊含的“有始有終”,更好爲這部影片添上一種宿命色彩。

是部好片,但《周處除三宮》,可能沒有你想象的“牛”

這電影看到邪教那段吐黑血那裏,我開始覺得這片子走的不是犯罪片路線了(肺癌怎麽會有黑水,何況主角也沒得),而是要走抽象路線。一開始我以爲主角瘋了,中了邪教計謀出現幻覺了,但是這個邪教越到後面宗教味越濃,然後就是禮堂爆頭的情節。

如果說把這部片當成一個純粹的文藝片來看,很多解讀是合理的,但是爲什麽大家還都這麽在意這片子的邏輯問題呢?原因當然是大家沒有把它當做文藝片來看,這難道是觀衆的問題嗎?

電影也許是想把主角塑造成一個神的化身,一個在世活佛,可惜看完了電影我也沒看出來,究其原因是這片子不浪漫。浪漫可以有很多種,情愛是浪漫,革命是浪漫,救贖當然也可以是浪漫。

我覺得還是內地這類電影太少,又被春節檔電影題材匮乏,某電影瘋狂營銷搞煩了,結果現在反抗的問題,這電影論文藝片手法隱喻是比不上《河邊的錯誤》的,更不用說和《讓子彈飛》比較了。

爲什麽大家認可《讓子彈飛》裏不那麽寫實的部分,因爲影片開頭就給電影定調了。這部電影開頭顯得太寫實,所以大家對他的預期也是寫實的(雖然公然開槍殺人在現實裏很誇張,但在電影裏還不夠誇張)。如果電影能在一開頭加入更浪漫化的表達,更容易讓人接受後面的情節。

一部電影基調是定好的,這部電影前後兩段還是相當突兀的,把寫意的部分生搬硬套到現實裏去,就像是寫實油畫光與影的藝術中突然插進來一顆寫意的書,寫意的山水中有一只真實的鳥一樣怪誕,如果結局再浪漫一點開局再天馬行空一點未必有這麽突兀。

第一點,電影本身在鏡頭方面是很“實”的,有大量的追逐、打鬥等明面上的沖突戲,而很少有慢下來去展現人物內心矛盾與變化的鏡頭。這就導致片子或許有隱喻,但導演完全沒有留出“空”鏡頭讓觀衆去注意、思考這些隱喻。

也正是因爲如此,觀衆在看到“不合邏輯”的地方時,第一反應會是“疑惑”,而非“思考有何深意”。如果導演真有此意,那麽片子在表達技巧方面就有缺失,在技巧並不完善的情況下去進行“深度解讀”,這就有點“過度解讀”的意味了。

第二點,“主角因爲知道自己會永遠留在小美心中的醒悟”也靠不住——他在知道“癌症只是騙局”時很淡定地接受了這個謊言,說明他已經悔悟了, 而小美爲他剃須是在這之後。實際上全片對主角“癡”與“惡”的展現很少,而對他“善”的一面展現很多——在尊者那裏,他甚至不顧個人安危試圖去救那個母親,這也使得所謂的“悔悟”很輕薄而抽象。

總體來說,片子很爽,也頗有意味,但並不是一部富有深意、表達自洽的藝術片。很多網友的解讀在細節上看很有道理,但並不足以支撐起全片的基調。

你們是真的餓了,《周處除三害》,經不起這樣“吹捧”

電影盤邏輯這個事,確實有問題,但也是被逼的。故事首先要“基本合理”,也就是“大體上符合邏輯”。超出邏輯的寫意,是更高級的部分,但相應也是公婆都有理的部分,難以評價。

而現在大部分電影,最基礎的邏輯都搞不好,而依然有大量水軍去洗。所以催生出了“盤邏輯”的那類影視博主,而這些人就難免會出現在寫意部分不夠包容的情況。在及格都普遍達不到的時代,對于教大班的老師,沒必要苛責他們對尖子生存在誤判。

電影盤邏輯應該講究一個“師出有名”,即一件事的發生應該是合理的,因爲這是問題的産生,是電影貼合現實的産物,因爲人們對問題的思考是來自于現實的

而問題的結束可以不遵循邏輯,因爲一件事的解決方法可以有很多,在現實中可以解決也可以不解決,文娛作品應當承載人們對解決問題的暢想和思考,所以即使現實裏面不能解決的問題很多,也不妨礙人們在熒幕上追求機械降神。

像同樣是“隱喻多”,《周處除三害》爲何比不上《河邊的錯誤》和《讓子彈飛》。

《河邊的錯誤》就是部文藝片,作者余華就是那個時代的作家,它全部圍繞著馬哲,年代,殺人,河邊的命案等等時代內容來的,沒有《周處除三害》前半段警匪片,動作戲去消耗情節。

《讓子彈飛》就很浪漫,劇情裏有太多魔幻的場景,但沒人會去討論它的邏輯漏洞,而是自發的去研究背後的意思,爲什麽《周處除三害》做不到,或者說沒有引起我的興趣呢?一是台詞不夠精煉,廢話太多,好的電影台詞,看一遍你就能記住,請問這部電影你記住了什麽?

最後一點則是電影不夠(藝術化),影片裏還是有浪漫的場景的,最印象深刻的就是殺完香港仔以後載小美區海邊,腳下是沙丘,遠處是海平面,海灘上有拖拉機,天空有海鷗,觀衆很容易就獲得了一種海闊天空、劫後余生以及大業未成的浪漫感

還有個是花絮中主角和警察一起笑的場景,可惜這樣的鏡頭不多,完全搞不清楚導演究竟是會還是不會,感覺像是我想拍個文藝片,但又怕市場不好,所以拿個犯罪片的外表包裝一下,又爲了噱頭說本片尺度很大,先不說能不能比得上一些寫實類的犯罪片和恐怖片,未必超越《王牌特工》第一季的教堂屠殺,還有《雙瞳》裏的頂樓道觀大屠殺。

反正我是覺得尺度一般的,放到美國估計連B級片都算不上。片子要我打分只能給7.5分,放到這個時代可以給7.8,現在它完全是虛高的,還是觀衆是真的餓了。

1 阅读:76

令狐伯光

簡介:遊戲模型師| 動畫愛好 | 影視産業分析 | 網絡小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