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學曾國藩但曾國藩這樣的軍隊指揮官還是越少越好

千年論戰 2024-04-17 20:04:36

曾國藩是清末的熱門人物,大家學做人學治家學習他無可厚非,但作爲軍人和政治人物,曾國藩卻非常不合格,本人的看法是他這樣的老古董還是越少越好。

因爲從軍人和軍事技術的角度來說,曾國藩就是一個阻礙進步的典型。曾國藩比普魯總參謀長老毛奇大11歲,但給人的觀感卻是曾國藩是個老古董。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時期,使用的軍事教材是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使用的一字陣等戰術都是戚繼光時代就已經流行的戰術。戚繼光所處的時代,正好是火繩槍盛行的時代,戚繼光和明軍用這種戰術並不落後。到了17世紀末、18世紀初,燧發槍在西方軍隊中盛行,橫隊、縱隊等“排隊槍斃”戰術已經成了西方陸軍戰術的主流,19世紀初的拿破侖、威靈頓等人就是這些戰術的集大成者。

燧發槍戰術和火繩槍時代的戰術相比,同樣人數的兵力,火力密度上有十倍以上的差距,曾國藩和湘軍可謂是上場就落後。到了1871年左右,曾國藩病死,淮軍和李鴻章開始學習英國的橫隊等戰術。這種戰術配置也是和時代潮流做對,因爲西方軍隊早在1859年就開始推行散兵線戰術,普法戰爭時期普軍的散兵線之間就隔開四到八步,比淮軍人擠人的戰術先進得多。普法戰爭後,淮軍還是學習“最新”的戰術。湘軍很多部隊還沿襲當年曾大人留下的戰術,他們自然在一系列對外戰爭中屢屢失敗。

偏偏當時湘軍和淮軍的軍頭們還組成了滿清最大的軍政集團,湘軍出身的督撫有四十多人(包括追封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都繼承了曾國藩的軍事觀點,在軍事技術變革上遠遠沒有跟上潮流。湘軍出身的劉坤一甚至在鐵甲艦盛行的時代,想出了火攻沙俄海軍的招數。湘軍打內戰可以,和中亞的軍隊較量也能取勝,但和世界一流強國的陸軍作戰,水平可是遠遠落後。但就算是他們屢戰屢敗,曾國藩和湘軍集團還牢牢把持著兩江等地的大權,外人不得染指他們的地盤,不能得到他們的財政、軍事支持,湘軍已經成了晚清軍事變革的阻礙力量。

湘軍集團另一個阻礙曆史發展的地方是它成了晚清、民國軍閥的祖師爺,它的軍事動員和組織體系也是遠遠落後于時代。湘軍的軍事體制是兵爲將有,在軍隊內集團內部形成了三個山頭,曾國藩的山頭並不想李鴻章一樣是湘軍的絕對主宰(淮軍集團94個營的總兵力時,李鴻章直接指揮81個;總兵力79個營時,李鴻章指揮66個,李鴻章是絕對的話事人),兵力和山頭非常分散。湘軍內部有十幾營、二十幾營兵力的軍頭都可以充當督撫級高官,軍頭們都不原因放手手中的兵力,對擴軍也是心存不滿,造成了滿清軍事動員能力極爲低下。

湘軍、淮軍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總兵力不過都是七八萬人,湘系、淮系出身的總督和巡撫聯手進行東南互保可以動員的兵力不過二十多萬人。滿清的人口比德國多十倍,可德國在普法戰爭前後就能動員130萬人上戰場。

在湘軍人物紛紛去世的1900年前後,歐洲常備軍總兵力超過了400萬人,到一戰前後,歐洲軍隊更是超過了八位數。世界各國的戰術和動員能力都在進步,湘軍的戰術落後于人,動員體制也是17世紀歐洲的水平,曾國藩等人的做人可以學,但他們水平的軍人和領導還是越少越好,沒有他們,對我們很重要。

1 阅读:141

千年論戰

簡介:談古論今,說千年戰爭,預測戰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