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陷入戰爭泥潭,用血淚教訓啓示中國,戰爭必須遵循三大鐵律

知道曆史 2024-04-18 10:09:58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俄烏軍事沖突已經持續近兩年的時間,號稱軍事實力可以與美國扳手腕的俄羅斯,在這場軍事沖突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腳踩入了戰爭的泥潭無法自拔。

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面臨的挫折,給了今天的中國重要的經驗啓示:在未來可能面臨的戰端中,中國需要以俄爲鑒,遵循戰爭中的三大鐵律,如此一來才能在戰爭中立足于不敗之地。

那麽,俄羅斯在戰場上究竟有哪些失誤?戰場上中國必須遵循的戰爭鐵律究竟是什麽?

啓示一:戰爭需要明確軍事目標

中國有古語雲:兵者,凶器也,生死之道,存亡之地,不可不察。意思就是說,進行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爭,就必然要對戰爭的目標進行考量,否則戰爭就可能面臨著失敗的危險。那麽,俄羅斯在這場軍事沖突中,究竟是否明確了戰爭目標呢?

2022年2月,俄烏軍事沖突全面爆發後,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演講,聲稱俄羅斯此次發動軍事的目標是對烏克蘭進行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

然而,隨著戰爭的持續,俄羅斯推動烏克蘭的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發起入俄公投,使俄羅斯吞並了烏克蘭的兩塊土地,從而使這場軍事沖突的性質由一場去軍事化的行動變成了以獲得領土爲目的的戰爭。

俄羅斯吞並烏克蘭兩處領土的行爲,最終導致俄羅斯在國際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孤立,是俄羅斯在今天戰場上面臨挫折的重要原因。

縱觀世界上取得軍事勝利的國際軍事沖突,每一場獲得勝利的現代戰爭無一不是因爲戰爭的發起方因有著明確的軍事目標而取得勝利。

美國在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明確了推翻伊拉克薩達姆當局的軍事目標。美國僅僅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發起了對薩達姆的斬首行動,最終在薩達姆被推翻後,伊拉克當局的武裝力量作鳥獸散,美國在中東地區奠定了持續至今的霸權。

對于中國來說,中國在近代取得勝利的現代戰爭,也同樣離不開確定明確的軍事目標。20世紀70年代,越南在中國邊境屢次對中國發起挑釁,侵犯中國的西南領土邊境,中國多次對越南發出嚴正的外交警告,但越南長期對中國的警告置若罔聞。

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決定給予不知天高地厚的越南一個教訓,20萬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79年2月兵分兩路,進入中越邊境,發起對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這場邊境自衛反擊戰僅僅用了2個月的時間,就將越南的北部地區軍事設施徹底拆除,並且擊敗了越南軍隊的有生力量。

在此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撤出越南,並沒有繼續深入越南的腹地領土,從而粉碎了越南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引入越南叢林的陰謀,中國在完成了軍事目標,保障了自身國防安全的同時,也將自身的損失降到的最低。

因此,俄羅斯今天面臨的軍事困境,啓示中國更應該吸取過去曆史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在開展一場軍事行動之前,明確自身的軍事行動目標,從而才能讓自身的軍事力量立足于不敗之地。

啓示二:戰爭前應進行充分的准備

中國有古語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是在開展一場軍事行動之前,要做好相應的准備,這才能讓一場戰爭有更多獲勝的可能性。那麽,俄羅斯在持續至今的軍事沖突中,是否做好相應的戰爭准備呢?

從目前俄羅斯面臨的軍事沖突情景來看,俄羅斯如今的軍事准備,可能並不是那麽盡如人意。在俄烏軍事沖突爆發的第一年時間裏,俄羅斯就面臨著嚴重的兵員短缺問題,使俄羅斯的軍隊並不能夠有充足的兵力對本身占據劣勢的烏克蘭部隊進行分割和包圍。

從而及時迅速地殲滅烏克蘭的有生力量。此外,俄羅斯還面臨著嚴重的彈藥短缺、戰機短缺,以至于俄羅斯不得不向朝鮮、伊朗等國進口炮彈等軍事裝備。

對于中國來說,中國近代取得的軍事勝利,往往有著充足的後勤准備。

在20世紀70年代,越南屢次在中越兩國邊境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挑釁,改革開放的總設計鄧小平在決定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前,就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規劃,從而讓中國人民解放軍擁有充足的兵員和後勤,使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能夠出色完成對越反擊,使越南北部地區去軍事化的任務。

即便是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後,面對越南的多次挑釁,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面對突如其來爆發的邊境軍事沖突,也采取了明智的“輪戰”戰略,讓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數個戰區輪替到西南邊境地區,來與前線的越南軍隊進行作戰。

一方面這確保了前線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會出現後勤匮乏的問題,讓每一個戰區都有了進行戰爭准備的充分時間,另一方面也讓每一個戰區的解放軍擁有了在前線與敵軍進行交戰,鍛煉自身的機會。

除了軍事後勤上有形的准備之外,開展一場軍事行動還需要進行“無形資源”的准備,其中包括外交方面的充分准備。

中國有古語雲“遠交近攻,不戰而屈人之兵”,說的就是戰場之外的外交,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影響因素。倘若一個國家在外交上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那麽即便能夠取得一時間軍事戰爭的勝利,也注定難免將走向失敗的結局。

今天的俄羅斯,因爲戰爭目標的不明和對烏克蘭領土的占領,在外交上陷入到了十分被動的局面。縱觀俄羅斯的曆史,其實我們也不難發現在俄羅斯的曆史上,不乏有因爲外交領域的孤立,使俄羅斯的戰爭陷入失敗的案例。

1979年,俄羅斯的前身:蘇聯發動阿富汗戰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蘇聯就占領了阿富汗全境。然而,蘇聯這場入侵阿富汗的戰爭,被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均視爲不義之戰,蘇聯在國際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

阿富汗戰爭對蘇聯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在20世紀80年代舉行的莫斯科奧運會遭到了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大部分國家的抵制,這讓蘇聯本就不容樂觀的經濟雪上加霜,這成爲了蘇聯輸掉阿富汗戰爭,乃至徹底走向解體的重要原因。

因此,未來的中國倘若想要在一場爆發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就一定要在確保一個穩定寬松的外交環境,如此才能夠讓中國在長遠的戰略問題上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啓示三:戰爭應當速戰速決

中國有古語雲:兵貴神速,說的就是在一場軍事沖突中,軍事行動的速度往往能夠成爲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那麽,俄羅斯在目前的俄烏軍事行動中,做到兵貴神速了嗎?

目前俄羅斯之所以面臨著嚴重的軍事困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俄羅斯在軍事目標不明確的情況下,開展軍事行動的速度太過于遲緩。

俄羅斯的北部集團軍部隊和東部集團軍部隊,並沒有配備行動速度迅猛的機械化裝甲部隊,也並沒有采取急行軍的作戰方式,對烏克蘭的敵軍展開迅速而有效的包圍,從而給予了烏克蘭軍隊做好相應准備的機會。

在烏克蘭軍隊從遭遇突然襲擊的反應中回過神來後,烏克蘭當局就立即對本國的軍事防線進行了相應的部署,使俄羅斯一時間無法取得戰爭的迅速勝利。

與此同時,以美國爲首的北約開展了對烏克蘭軍隊大量的軍事援助,使俄羅斯本就不容樂觀的戰爭局勢雪上加霜。由此可見,曠日持久的戰爭態勢,會加劇一場棧中的不穩定因素,從而讓戰爭的方向更加不確定,加劇戰爭失敗的風險。

在曆史上,任何一場取得勝利的戰爭,往往都蘊含著“兵貴神速、速戰速決”的戰場真理。美國在1991年發起的海灣戰爭,從集結兵力到將伊拉克武裝驅逐出科威特,僅僅用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

蘇聯發動侵入捷克斯洛伐克的戰爭,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采取迅速的軍事行動,不僅能夠快速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同時還可以切斷敵方可能擁有的軍事補給。

導致俄羅斯在軍事沖突中無法實現迅速勝利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實力産生了錯誤的判斷,其二是對自身的軍事實力過于高估。

這啓示中國,倘若爆發戰端,就一定要對敵我的軍事情況進行明確的分析,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對自身的軍事實力和敵方的軍事實力進行明確的評估,同時深知對方的弱點所在,才能夠在短時間內起到克敵制勝的效果。

時至今日,俄羅斯目前依然深陷在戰爭的泥潭之中,這場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面軍事沖突,既讓中國感受到了和平生活的可貴,同時也讓中國更加深切明白了戰爭的真理!

1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