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紀念館上新展,近300張照片再現白求恩的一生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4-25 17:35:11

今年是白求恩逝世85周年。4月25日,“追尋英雄的足迹——白求恩生平事迹圖片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幕,近300張珍貴照片展出。

1937年7月底,白求恩在美國遇到了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爭取外援的教育家陶行知。得知了中國的抗日形勢後,他決定來到中國。展廳中,一張張照片定格了他在中國抗日戰場上救死扶傷的珍貴瞬間:檢查傷員、在離火線最近的地方搭起手術台……

展板上的數據讓觀衆敬佩:白求恩到晉察冀根據地後的第一個星期,爲521名傷員進行了檢查;靈丘伏擊戰鬥打響後,白求恩連續工作40個小時,爲71名傷員進行了手術;齊會戰鬥中,白求恩爲115名傷員做了手術,成功率達80%以上,創造了野戰傷員搶救史上的奇迹。

展廳裏,一座“盧溝橋”吸引不少觀衆的目光,這是白求恩打造的藥品器材裝具,也叫“藥馱子”。講解員說,鑒于遊擊戰的特點,白求恩始終在研究如何讓藥品器材裝具做到便捷穩固,可是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找到好辦法。一次,他看到老鄉用毛驢運糞的馱子,受到啓發,並以此爲原型研發了新裝具。這種裝具可以攜帶100次手術和500次換藥包紮所需要的物品。在它上邊放一塊門板就能當手術台。有人說它像一座橋,白求恩便高興地將其命名爲“盧溝橋”。

通過照片,觀衆看到白求恩去世前的經曆:爲給八路軍爭取到更多外援,白求恩決定在1939年10月20日啓程回加拿大,募集經費和醫療物資。臨走前,他再次來到部隊巡視衛生工作。正趕上日軍突然發起大規模“冬季大掃蕩”,白求恩決定推遲回國,參加戰鬥。然而,在摩天嶺前線緊張的手術中,白求恩被刺傷了手指,導致感染,最終發展爲敗血症,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觀衆可以通過照片,看到白求恩感染後仍堅持爲傷員仔細檢查傷情、做手術等場景。

展覽由白求恩精神研究會、白求恩公益基金會、人民美術出版社和抗戰館共同策劃,將持續到5月25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