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爲何認爲劉邦猜忌大臣亂殺功臣不如李世民?他爲什麽這麽說

一國之君中國曆史 2024-03-19 09:21:43

明太祖朱元璋評論漢太祖劉邦一共有五次: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14:漢高起自布衣,能以寬大駕馭群雄,遂爲天下主。

漢高祖皇帝以百姓之身起兵,以寬宏大量駕驅群雄,所以成爲天下之主。

這個評論也算客觀。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16:項羽矯詐,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強忍,而承以柔遜;知其暴虐,而濟以寬仁,卒以勝之。及羽死東城,天下傳檄而定,故不勞而成帝業,譬猶群犬逐兔,高祖則張置而坐獲之者。

項羽虛僞詭詐,朝南坐著自稱孤家,不施行仁義,而居功自傲。漢高祖知道他強暴殘忍,而用柔和謙遜來對待,知道他凶狠殘暴,而待以寬和,最後取得勝利。

到項羽在死于東城時,天下僅用一紙文書就能平定,所以不須勞苦就能有成就,就像一群狗追逐兔子一樣,漢高祖只需坐著就能獲取這些。

朱元璋

這個評價則有些貶義,朱元璋評價項羽的部分應該是對的,但評價劉邦時,就是說劉邦不須勞苦就能有成就,未免說得有些輕松了。

要知道項羽可是千年一出的戰神,劉邦聯合了天下諸侯,利用4年楚漢戰爭不斷消耗項羽的實力,才最終打敗項羽,贏得可並不輕松。

《明太祖寶訓》卷四:論高祖豁達大度,世鹹知之,然其記丘嫂之怨,而封其子爲羹颉侯,內多猜忌,誅夷功臣,顧度量亦未弘遠。(唐)太宗規摹雖不及高祖,然能駕馭群臣,及大業既定,卒皆保全,此則太宗又爲優矣。

論漢高祖的豁達大度,世人皆知,然而劉邦始終記得對嫂子的怨恨,而封其侄子爲羹颉侯,對內多猜忌,誅殺功臣,其度量不夠廣大深遠。

唐太宗事業雖然不如漢高祖,但能駕驅群臣,等到大業安定時,手下功臣都能保全,這就是唐太宗比漢高祖強的原因。

劉邦

朱元璋說劉邦封其侄子爲羹颉侯是有一個典故的,劉邦還沒有起兵之前,到處吃飯,經常帶著賓客到嫂子家吃飯,嫂子討厭劉邦,劉邦與客人一來,嫂子就假裝羹湯吃完,故意用飯勺碰刮鍋邊發出聲響,賓客以爲鍋中沒有飯,就離去了。

從此之後,劉邦就怨恨嫂子,後來一直不給嫂子的兒子分封,也就是自己的侄子,劉邦的父親劉太公看不過,就請求劉邦分封,劉邦就封了羹颉侯給侄子。

這件小事被朱元璋提起,劉邦也是人,對人有怨恨很正常,韓信不也是一樣,南昌亭子的妻子不給韓信吃飯,韓信也記恨。

這事並不能代表什麽,至少劉邦對人是豁達的,朱元璋自己說劉邦豁達大度,朱元璋說劉邦猜忌大臣,論猜忌,劉邦可比不上朱元璋。

劉邦時期,大多數功臣善終

漢朝開國封了143個列侯,除了利幾、陳豨等極少數起兵叛之外,其他幾乎都得到善終,劉邦對付的是獨立的異姓諸侯王,這威脅到漢初的統治穩定,就算劉邦不除掉這些異姓王,到時候這些王一定會起兵反叛的。

朱元璋可不一樣,他借胡惟庸與藍玉案幾乎把明朝開國功臣殺光了,漢高祖至少爲人仁厚,朱元璋爲人就非常狠毒了。

不過他說漢高祖在對待功臣上不如唐太宗也算實話,除了一個造把的侯君集外,唐太宗確實善待了全部功臣。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211:高祖聞一善言即能感悟,如此者安得不興?後之爲君者少有及之……凡人有善不可自矜,自矜則善日削;有不善不可自恕,自恕則惡日滋。(唐)太宗常有自矜自恕之心,此則不如漢高也。

唐太宗是靠政變上台的

漢高祖聽說好話就能感悟,這樣的人怎能不興盛,後來的君主很少這樣的,普通人有好處不可以自負,如果自負好處就每天減少,有不好的事不可以自我饒恕,自我饒恕則不好的事每天都會增加。

唐太宗常常有自負和自我饒恕之心,這是他不如漢高祖的地方。

這裏沒有具體所指,不清楚朱元璋說的哪件事,但是朱元璋前面說漢高祖不如唐太宗,這裏又說唐太宗不如漢高祖。

《明太祖實錄》:惟漢高祖皇帝除嬴平項,寬仁大度,威加海內,年開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只有漢高祖皇帝除掉秦朝平定項羽,寬仁大度,威望名揚海內,國祚有四百余年,有君臨天下的德性而安定萬世的功勞。

唐太宗沒殺功臣

這一句就是朱元璋對漢高祖的誇獎,從漢朝到明朝,以布衣身份起兵,到統一天下,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做到了。

朱元璋對漢高祖和唐太宗的評價基本上是對的,只是不同的時候,說的話不同,就拿朱元璋說劉邦猜忌功臣這事來說。

起因是朱元璋問近臣:漢高祖和唐太宗誰強?

近臣說:唐太宗雖然文武雙全,但倫理之間常常因言行有缺失而內愧于心,漢高祖豁達大度,且能預料後事,先前的儒者嘗試評論漢朝三綱正,而唐朝三綱不正,這樣說,漢高祖爲強。

然後朱元璋就說到劉邦猜忌大臣,誅殺功臣的事。

朱元璋此舉似乎有意反駁近臣的話,以顯示自己的正確。

朱元璋是殺功臣最多的皇帝

近臣是以五綱五常這樣的儒家思想來評說漢高祖與唐太宗的,而朱元璋以政治來評價,在儒家眼中,唐朝一直有三綱不正的問題,

舉幾個例子,唐太宗發動玄武門政變,殺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及其全部兒子,唐高宗李治則娶了唐太宗的才人爲妃,還立爲皇後,導致唐朝失了江山,唐玄宗則搶了兒媳婦當妃子。

這些事在儒家看來就是倫理問題,從這一點來說,說唐太宗不如漢高祖也說得過去。

但是朱元璋說的也沒錯,近臣說的也有道理,也無需追究誰對誰錯,有些事是說不清對錯的。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