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管理層調整:盧敏放升任副董事長,高飛接棒總裁

新京報貝殼財經 2024-03-27 02:40:15

蒙牛乳業3月26日晚發布公告稱,按照集團戰略安排,盧敏放升任公司副董事長、卸任總裁並繼續擔任執行董事。原高級副總裁、常溫事業部負責人高飛接任總裁,並擔任執行董事。

高飛由此成爲蒙牛第五任總裁。蒙牛稱,此次管理層調整是蒙牛集團董事會基于中長期戰略考量的重要決定,釋放出做大做強蒙牛的信號和信心。

盧敏放卸任蒙牛總裁

資料顯示,盧敏放1969年出生,在擔任蒙牛總裁前曾供職于達能、雅士利集團。2016年9月,盧敏放臨危受命出任蒙牛集團總裁。他通過推行戰略業務布局、加強公司治理能力建設、推動可持續發展等舉措,帶領蒙牛重回增長軌道。2016年至今,蒙牛業績接連突破多個百億大關,8年規模翻倍,跻身全球乳業前十。

盧敏放卸任蒙牛總裁,出任副董事長。 企業供圖

通過並購手段完善蒙牛業務板塊,是盧敏放執掌時期給蒙牛帶來的另一重要變化。2017年,蒙牛增持現代牧業股票並成爲控股股東,雙方在原奶銷售、品牌奶銷售、財務融資、飼料采購等方面的協同深化,現代牧業得以將精力集中在上遊養殖環節。次年,蒙牛將有機奶源爲特色的中國聖牧納入麾下,至此完成在上遊奶源的基本布局。2021年,蒙牛認購“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控股權,進行銷售渠道共建、營銷資源共享、産能布局提升、原材料采購等多方面多維度的業務合作。

蒙牛在盧敏放帶領下也在加速推進國際化進程,新西蘭雅士利工廠、印尼優益C工廠陸續落成,戰略性收購澳大利亞原料乳加工商Burra Foods、有機嬰幼兒奶粉與食品品牌貝拉米、印尼第一大冰淇淋品牌艾雪,業務遍及東南亞、大洋洲、北美等區域的十余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完成了“中國牛”到“世界牛”的轉變。

談及並購策略,盧敏放曾在2020年對新京報記者稱,蒙牛並購很重要的一點是戰略驅動,不是單純沖著規模而去。2018年,蒙牛布局現代牧業和中國聖牧時,國內原奶情況是供大于求。基于對中國乳業未來發展的前瞻性判斷,蒙牛對這兩家上遊乳企進行了投資,“假如今天才去收購,至少要再多花一倍的代價才能做到。”

對于海外並購,盧敏放表示,蒙牛主要看中的是這些收購標的的品牌價值,是爲了3年、5年後的大發展作戰略准備。“我們不是資源型企業,要想把市場做好就一定要靠品牌。”

千億目標期待高飛

接過蒙牛總裁帥印的高飛,自1999年蒙牛創立之初加入公司,在乳制品行業深耕多年,主導了蒙牛銷售體系的開拓和發展,爲企業發展做出了貢獻。繼牛根生、楊文俊、孫依萍、盧敏放之後,高飛成爲蒙牛第五任總裁。

蒙牛新任總裁高飛。 企業供圖

蒙牛內部對高飛的評價是,在企業管理、品牌建設、人才培養、文化傳承、創新發展等方面都擁有豐富經驗。2016年以來,高飛率先在常溫事業部提出“冠軍戰略”,實現常溫業績逐年上升,液態奶連續5年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高飛帶領團隊打造的高端品牌“特侖蘇”,開辟了中國高端奶制品市場,目前特侖蘇已成爲年銷售額300多億元的世界乳業第一大單品。此外,高飛還指揮了蒙牛俄羅斯世界杯和卡塔爾世界杯營銷“戰役”,提升了蒙牛的品牌價值。在蒙牛推進數智化轉型過程中,他主導建成的甯夏全數智化超級工廠實現了“百人産值百億”的全球最高人效比,打造了智能制造示範標杆。

隨著蒙牛管理層的調整,業內對蒙牛何時完成千億目標也多了幾分猜想。2017年,蒙牛制定“雙千億”目標,提出2020年銷售額和市值均達到千億。2023年,蒙牛營收986.24億元,距離千億目標僅一步之遙。如今,這一重任交到了高飛手中。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編輯 祝鳳岚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