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衆眼睛是雪亮的?上線流媒體,《飛馳人生2》全面登頂第一

令狐伯光 2024-05-06 23:09:45

文|令狐伯光

可能很多人沒有關注過,五一檔的時候,韓寒導演,沈騰主演的《飛馳人生2》終于上線流媒體了,成績非常好,網播愛優騰芒全面登頂,網友評價都是非常好的,與之相比,同樣春節檔上映其它電影。

其實單獨從熱度來講不大好比較,因爲這些電影上線網絡時間不同,這樣比較沒有意義。

但是各個平台評分還是非常直觀的,比如某個年輕人聚集的視頻網絡《熱辣滾燙》只有7.1分,而《第二十條》9.1分,《飛馳人生2》就有9.5分,可以說遙遙領先了。而且不只是這個平台,其它視頻平台分數有浮動,但排名基本上都這樣。

不管如何,《飛馳人生2》都是這個春節檔最能打的電影,實際上它也是今年迄今爲止最拿得出手的內地商業電影(目前評分都只有文藝片《乘船而去》超過它),其它全是港台電影,台灣《周處》,香港《白日之下》《年少日記》,再到現在正上映的《九龍城寨》。

我認爲這部電影能夠受到好評,大概它非常符合中國觀衆眼中優秀電影的標准。

上線斷層領先,2024春節檔最佳?《飛馳人生2》憑什麽?

第一個是沈騰仍然是當前中國喜劇演員王牌,在周星馳,葛優老去,徐峥,黃渤和王寶強轉型,其它喜劇演員難堪大用時。

周星馳,趙本山能把握住那個點。這個點是環境,語氣,動作,等等彙聚在一起的那個點。你是演技好的演員,他一說你就明白怎麽演了加上自己的發揮,你演不出來,把握不住那個點,他不生氣,他可以教你怎樣做,你學會了把握住了,你演的人物就很飽滿而不誇張。

你學不會,他可以教你幾遍,幾遍後還學不會,他就會生氣。一般導演就湊合過了,結果拍出來的笑點差強人意,更多是讓人尴尬。優秀喜劇演員重要到什麽程度呢?就跟平常裏面聊天玩梗一樣,正常聊天時偶爾蹦出一兩個梗就會很好笑;但是圍繞著一個兩個梗聊天就會笑不出來或者尬笑。

我不知道大夥有沒有跟我一樣有這麽一個情況,就是如果看一個演員演的喜劇多了,就會覺得他的新角色也是搞笑的,也就是說我覺得搞笑與否不是跟著角色跑的,而是跟著演員跑的。

比如《狂飙》賈冰演的角色,平時說話還是有點黑老大的味道的,但只要一大吼等情緒激動起來後,莫名其妙就會聯想到春晚小品的那種感覺,就好笑;劇裏面給個角色呆滯或正經的表情也會聯想到小品,所以覺得好笑。

喜劇是真的難演,哪怕星爺的喜劇片中無厘頭也是隱喻了現實。爲什麽很難出現好的喜劇,因爲好的喜劇不僅讓你笑,還得讓你思考,就拿《人在囧途》來說,你笑歸笑,笑完了之後你會發現他所映照出的現實究竟有多麽赤裸。

一個小品《王爺與郵差》陳佩斯琢磨了七年,一個喜劇演員又有幾個7年,好的喜劇片就不說了,哪怕出現《大笑江湖》這樣的搞笑片也還可以,但是連這種的喜劇片都快沒了,以前看春晚就是等著趙本山,因爲我那個時代陳佩斯已經離開了舞台。

就奔著小品節目去了,歌舞不看。

現在的春晚也只能看看歌舞類節目了。

大批量出現這種尬笑的喜劇片,一方面是真的喜劇演員也不行。我們回到《飛馳人生2》裏的沈騰來講,沈騰和葛優,徐峥,黃渤,王寶強等不一樣,他其實和周星馳更類似一些,因爲基本上只演喜劇片。

不管角色多麽不同,我們看沈騰總有相似感,雖然我們看到沈騰那張臉就想笑這是他的本事。但是沈騰的表演能讓很多看似不同又相同的角色,都能讓你笑出來,並且生動,感動,難過,不討厭,並且喜劇,這是真正的大本事。

更早的不提,這兩年沈騰交出的電影其實就是《獨行月球》和《飛馳人生2》。無論是獨孤月還是張馳,你會感覺兩個角色馬上能代入沈騰的臉,表演得確實好,又有些相似,但是你又能完全區分出來角色的區別,兩個角色又都非常的鮮活。

觀衆既能看出是喜劇演員,又能記住他的角色,這是已經是頂尖喜劇演員了。

如果不信的話,早期葛優的馮氏喜劇,徐峥的喜劇片,黃渤只有《瘋狂的石頭》裏做到,其它電影是不是我們只想得到明星名字,壓根記不住角色。其實只有王寶強好些,但《天下無賊》還算沾邊,《士兵突擊》等很難說是喜劇。

除了沈騰,《飛馳人生2》最大的功臣,還是韓寒

喜劇確實很吃演員素養內涵,但最吃編劇和導演的專業水平和生活常識,其實相比較春節檔其它三位導演,《紅毯》甯浩拍過經典喜劇,張藝謀好歹拍過《有話好好說》,賈玲就是喜劇演員出身。

但最諷刺的事情來了,今年春節檔就喜劇拍得最佳的,偏偏是戲外人韓寒。

這批編劇導演沒經曆點普通人的辛酸,又怎麽會讓大家發自內心的笑呢?賈玲的導演轉型,結果跟觀衆的審美升級直接挂鈎,過去十年輕喜劇能成功因素很多,大到經濟井噴式發展帶來的快餐式娛樂消費模式,小到觀衆因爲生活壓力看喜劇只靠肥皂解壓,短視頻的快速崛起就是最好的證明。

十年後的今天,當行業不再吃秩序混亂的紅利時,觀衆也不只滿足于低級喜劇而對喜劇要求更高時,喜劇只會難上加難。千禧年家家戶戶愛看的喜劇小品在10年左右被喜劇電影所取代,而現在短視頻創作早已取代了喜劇電影的喜劇功能。

偏偏這些喜劇片都是挂羊頭賣狗肉,是打著喜劇幌子的商業類型片。《熱辣滾燙》是拳擊勵志,《第二十條》是普法欄目,《紅毯先生》是諷刺娛樂圈。後者諷刺得不夠,不夠荒誕所以最差;中間普法和喜劇是真的有點割裂(其實喜劇拍得還成,就是家庭戲有點吵),而《熱辣滾燙》呢?

想要有一個笑點很容易,但是想把多個笑點串聯起來,前後聯系變成長片,變成喜劇很難。

大家對于電影的要求變高了,隨著觀衆觀影量的提升,有點閱片量的人都被已經被看過的電影給培養出獨立的審美了,大家對于喜劇的要求不再拘泥于喜,而是從電影整體的角度,劇情的連貫性,和精神內核也同樣重要了,有笑有淚是我近幾年看過最多的喜劇宣傳語。

喜劇需要驚喜性,我們看的不是喜劇,反而不會用對于出現笑點的預警,更難達到所謂的驚喜性,同一的笑點出現在喜劇中,如果本身不是特別優異給人的感覺就是尬,因爲它失去了所謂的驚喜性。

笑點也是需要門檻的就像現在網上的梗一樣,什麽如來,太極五連鞭,雞你太美,九轉大腸,這些你都是要知道具體事件之後才好笑,很多時候笑是需要前置條件的。

你再看《飛馳人生2》爲啥好,單獨就喜劇元素上面,新能源電車賽車那一段是真的到位,既跟上現實熱潮,拍得又非常精彩,節奏處理又很好。中間汽車翻車沈騰哭泣那段,把中年失意人表達拍得入木三分。

最關鍵的是,單就是賽車部分他拍得又專業又熱血啊,這才是真正的夢想勵志。

它不像《熱辣》的生搬硬套,又不像《二十條》強行結合(電影語言還差),它是真正集電影工業、賽車勵志、喜劇內核是悲劇等等元素爲一體的優秀商業電影,不管某些平台因爲什麽沒有女性角色貶低,也改變不了它是部優秀電影的事實。

上線全面登頂第一?《飛馳人生2》證明,中國有優秀的電影

喜劇不是演出來的,喜劇活生生存在的,《飛馳人生2》非常符合這點定義,凡是可以去表演去制造喜劇的,都會失敗。把段子放進電影一點也不好笑,因爲大家都知道這個段子。但是電影中的角色去經曆這個時間這個過程,再加上人物與劇情、人物與觀衆認知之間的反差,那就很好笑了。

中國很多喜劇電影,一宣傳就打著多牛多牛的喜劇,某某喜劇大牌出演,這路子就很容易翻車。如果能去講講劇中的人物,那可能會好一點。

最後,想說一句——搞笑的不是演員,而是演員曾經的經曆+適合他的故事

現在中國喜劇電影不論是春晚的小品還是現在的喜劇片,都受到了條條框框的束縛,而且要回歸到主旋律之中。並不是不喜歡主旋律,戰爭片對吧曆史片對吧很適合主旋律,但是你喜劇也硬要加一些主旋律就很離譜。

很多現實常見的被認爲低俗而被咔掉,所以很難引起人們的共鳴。曾經的羞羞的鐵拳、夏洛特煩惱、西虹市首富,讓我以爲開心麻花站了出來橫空出世挽救喜劇,但後面的電影越來越差了,哪怕是沈騰馬麗親自挂帥的《獨行月球》,也是差強人意。

這個春節檔的電影也是一樣,本來被給予厚望的電影無法形容,理所應當票房登頂的電影確實登頂了,話題也是無數,但是一來翻拍,二來噱頭大于實質,它真的是一部好電影嗎?

《飛馳人生2》證明,中國還是有好的電影的,只是開年到現在優秀的內地電影,太少了。

暑期檔要是再這樣下去,今年早就全面輸衰落的港台電影了喲,那可就搞笑了。

1 阅读:2

令狐伯光

簡介:遊戲模型師| 動畫愛好 | 影視産業分析 | 網絡小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