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皇帝”石敬瑭的另一面:五代第一仁君,比柴榮對老百姓好得多

史說新讀 2022-12-08 10:58:35

今天給大家介紹曆史上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的另一面:

他其實是五代的第一仁君,對老百姓非常寬仁;他比後周世宗柴榮對老百姓要好得多。

石敬瑭

是的,大家沒有看錯,石敬瑭對待老百姓真可以說得上“五代第一仁君”;筆者可以負責任說一句,後梁、後唐、後晉、後漢以及後周皇帝裏沒有任何一位皇帝比石敬瑭對老百姓更好。

接下來,就爲大家簡單介紹“兒皇帝”石敬瑭的另一面。

石敬瑭畫像

01、

關于石敬瑭的“黑點”,無非是石敬瑭割讓了“燕雲十六州”給遼國以及石敬瑭認比自己年紀小十幾歲的耶律德光爲“父”。

首先說一下“認賊作父”這一點。

要知道中國的傳統習俗裏有一項叫“輩分”,一直到現在也有三四十歲的中年人叫幾歲十幾歲的孩子爲“叔叔”、“大爺”。

原因很簡單,人家輩分高啊。

同樣,石敬瑭認比自己小十幾歲的耶律德光爲“義父”,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耶律德光按照輩分是真比石敬瑭大一輩,耶律德光正兒八經是石敬瑭的“叔叔”。

根據《遼史》記載,李克用與耶律阿保機是結拜兄弟:

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遣通事康令德乞盟。冬十月,太祖以騎兵七萬會克用于雲州,宴酣,克用借兵以報劉仁恭木瓜澗之役,太祖許之。易袍馬,約爲兄弟。——《遼史·遼太祖本紀》

那麽,石敬瑭的嶽父李嗣源本人是李克用的義子,他和耶律阿保機的兒子耶律德光平輩論交,而石敬瑭作爲李嗣源的女婿,自然低了耶律德光一輩。

不開玩笑地說,石敬瑭見到耶律德光是要叫“叔叔”的。

至于石敬瑭出賣“燕雲十六州”,這確實是石敬瑭的罪行,但是,如果我們結合當時的曆史大背景就可以知道石敬瑭之所以出賣“燕雲十六州”純屬爲了活命。

石敬瑭稱帝之路,表面上看和他嶽父唐明宗李嗣源、唐末帝李從珂以及後來的周太祖郭威一樣,都是功高震主,在皇帝的猜忌之下不得已起兵反叛。

但是石敬瑭與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李嗣源等人是先發制人,一路有征無戰的輕松奪取了政權;而石敬瑭在與唐末帝李從珂交手中一開始落了下風,被李從珂圍困在太原,石敬瑭的精銳武裝也被李從珂消滅了一多半。

按照胡三省先生的觀點,如果契丹不來救援石敬瑭,石敬瑭100%會被唐軍消滅掉:

若契丹之援不至,晉不能支矣。

而此時後唐的盧龍節度使趙德均已經搶在石敬瑭派人聯系契丹之前和契丹人聯系了,希望契丹派兵消滅後唐,讓他趙德均當皇帝。石敬瑭爲了保命才不得不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事實上此時“燕雲十六州”已經被後唐盧龍節度使趙德均經營了十年,別說石敬瑭根本沒辦法控制“燕雲十六州”,即使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之後,契丹依然是讓趙德均的兒子趙延壽擔任“幽州節度使、燕王”。

另外,更爲重要的是在五代亂世,契丹乘著中原諸位勢力混戰,早就悄悄占領了重要戰略要地營州和平州,也就是今天河北昌黎縣與盧龍縣:

盧龍之險在營、平二州界,自劉守光僭竊,周德威攻取,契丹乘間遂據營、平。自同光以來,契丹南牧直抵涿、易,其失險也久矣。——《資治通鑒》

換言之,即使石敬瑭不割讓燕雲十六州,丟失了戰略要地營州和平州的盧龍鎮也很難在契丹的攻勢下保住燕雲十六州。

當然,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這毫無疑問是犯罪,但是結合當時大的曆史背景,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周”也不是爲了個人稱帝野心,更多還是爲了活命。

02、

那麽石敬瑭登基稱帝後,他又做了哪些事情讓他能被稱爲“五代第一仁君”呢?

石敬瑭登基後做的第一件纾緩民困的事情就是他放松了自唐朝兩稅法實行以來的“食鹽專賣”制度,讓老百姓只需要繳納少量的“鹽稅”就可以自行生産和銷售食鹽。

這極大的緩解了自唐朝兩稅法以來中原地區民衆的的痛苦。

在古代,“食鹽專賣”本質上就是官府向老百姓征收的一筆沉重的稅;也因爲官鹽價格高昂,許多地區吃不起官鹽,采用其他食材取代鹽。

比如今天馳名全國的貴州酸湯魚等酸味菜肴,最開始就是因爲明清時期官鹽價格過于高昂,造成貴州地區的“食鹽”太精貴,老百姓只好用酸味代替鹹味,久而久之變成了貴州人喜歡吃酸味菜肴的傳統。

在整個五代時期,只有石敬瑭是變相的放棄了“食鹽專賣”制度。

要知道即使是號稱“明君”的柴榮,也是堅持“食鹽專賣”的,而且根據後周的法律,販賣私鹽達到一斤就是要被直接被官府用大棒子打死的:

周廣順元年九月,诏改鹽法,凡犯五斤已上者處死,煎鹼鹽犯一斤已上者處死。先是漢法不計斤兩多少,並處極刑,至是始革之。——《舊五代史·食貨志》

這裏的“漢”指的不是漢朝而是後漢,意思是在後漢時,只要敢于販賣私鹽,就一律處死;後周相比後漢來說法條確實要寬松一下,但是相比石敬瑭來說,也只能說是“殘酷”。

事實上根據相關史料,石敬瑭變相廢除“食鹽專賣”,受損失最大的是各地衙門,衙門少了盤剝老百姓的重要手段,于是,各地官員都紛紛上書石敬瑭,要求石敬瑭恢複“食鹽專賣”。

石敬瑭便民措施不僅僅局限于放松食鹽專賣,石敬瑭還允許老百姓可以自行鑄造農具,而不管是之前的後唐還是之後的後漢與後周,都是嚴格禁止老百姓鑄造農具的。

原因也很簡單,首先農具和食鹽一樣,是農業社會必需品,那麽官府就可以根據這兩樣必需品征收稅金;其次,五代亂世,能鑄造農具就能鑄造簡單的兵器,所以除了石敬瑭,其他皇帝都不願意讓民間自行鑄造農具。

當然,石敬瑭還做了許多諸如免稅、減免民衆債務等等便民舉措,但是真讓他成爲“五代第一仁君”的主要還是他放開了食鹽專賣和鐵器的鑄造。

這兩項極大的損害了各地衙門和地方官的利益,但是卻大大緩解了中原地區老百姓的痛苦。

至于石敬瑭給契丹的歲幣,從數量上說比後來北宋、南宋要少得多,而且石敬瑭還經常借口“受災”,自行克扣。用北宋人司馬光的話說:“所輸金帛不過數縣租賦,往往托以民困,不能滿數。”

總而言之,石敬瑭出賣燕雲十六州確實是他的罪行,但是在罪行之下,石敬瑭同時也是五代第一仁君。

END

參考資料:

《舊五代史》、《資治通鑒》、《遼史》;

1 阅读: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