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歡歡上補習班內卷:教育焦慮面前,父母應這樣保持清醒

奇育集 2022-12-15 14:38:03

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看到三個不同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強壓之下所發生的變化,既讓人心疼,也不禁令人唏噓。

快樂教育,真的可以很快樂

歡歡本來生活在一個中産比較富裕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也高,在本地也有一定的人脈資源。就算她學習成績不好,將來家人也可以通過人脈關系讓她有一個不錯的發展。

所以,在人生的頭十幾年,歡歡的父母一直采用的是快樂教育,就是只要孩子可以快樂,成績不好也無妨。

所以,就算歡歡考試成績墊底,爸爸也還會用“咱們盡力了就好”來安慰她,可以說,父母並沒有給孩子絲毫的壓力。

孩子的自我覺醒

隨著歡歡自我意識的覺醒,她不希望自己被同學背地裏嘲笑她成績倒數,便主動給自己施壓,要求去上補習班。

雖然父母起初很反對這種做法,但是在歡歡的激烈行爲下父母還是妥協了。

令歡歡沒想到的是,本來只想提高學習成績,卻成了自己噩夢的開始。

父母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歡歡的學習後,他們還是不可避免地被身邊焦慮的教育環境同化了, 開始從被迫變成主動強迫歡歡學習。

想象中的美好被打破

很顯然,歡歡邏輯思維和閱讀理解能力的落後並不是填鴨式的刷題就能夠填平的,補習重任和父母的壓力讓她開始從主動學習變成厭倦學習 。

她甚至親眼見到從不發脾氣的爸爸因爲自己一晚上做了一道題而歇斯底裏,因爲要補習而不被允許參加自己喜歡的小主持人比賽,之前的快樂已經一去不複返。

透過現象看到教育焦慮的本質

看到這裏,我不由得想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父母何嘗不和歡歡父母一樣,最初同樣崇尚快樂教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覺得,我不指望她出人頭地,只要她能夠健康平安快樂成長就可以了。

可是,後來呢,看到身邊的“雞媽”把“雞娃”送進了形形色色的培訓機構,他們就開始坐不住了:

“不行,鄰居家萌萌比我孩子還小兩個月,她媽媽今年年初給報了英語班、繪畫班,我的孩子可不比她笨,萌萌可以,我孩子照樣可以。”

“我上網查了,現在小學一二年級老師可不會教那麽細,都是按照孩子都有補習基礎來,我得提前給孩子把語數外給補上,家裏人不夠專業,還要去專業的補習班,可不能在小學的起步階段就落後,不然以後步步落後。”

還有類似被人诟病的鄭爽媽媽對女兒的教育“我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個明星,奈何因故我自己與這個夢想失之交臂。明星體面、掙得又多,將來孩子就要替我完成這個夢想,所以形體和藝術基礎一定要從小就好好打。”

沒錯,就是因爲父母本身對自己和孩子的不自信,又加上周邊同是對孩子的教育焦慮不堪的父母,漸漸地,自己也被同化了。

教育焦慮危害重重

在這種焦慮支配下的父母通常會想盡辦法,“如願”把孩子送進了補習班。

但是呢,天性愛玩的孩子不能自己做主要不要上補習班、可以上什麽樣的補習班,沒有了休息和接觸大自然的時間,每天不是在補習就是在往反補習班的路上,其身心就處于一種疲憊的狀態。那麽,他的逆反心理能不大嗎?

更加糟糕的是,時間久了,父母覺得自己花了不菲的金錢和時間精力成本去“幫”孩子上補習班,一旦補習的效果不甚理想,他們又會抓狂,繼續下一輪的惡性循環。

和教育焦慮說“不”

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從自身做起,從根基上控制這種焦慮的滋長和蔓延。

1.悅納自己,加強學習,增加教導孩子的底氣。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人生認知不同,而這些不同造就了每個人能夠成爲各具特色的自己。

身爲孩子的第一任人生導師,每一個父母身上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父母首先必須接納自己,同時給孩子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持續學習,保持進步,這樣我們才能在孩子面前自信滿滿,底氣十足。

2.尊重孩子,他的成長規則至少要他參與進來。

孩子的人生,由孩子說了算。

只不過,由于孩子尚不具備足夠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需要我們父母和他一起制定他的成長規則。

注意,這裏指的是“和他一起”,而不是“代替他”。

爲什麽呢?我們除了給孩子提供好的學習條件,還要努力培養他的生活能力,其中一項就是責任感。他的人生終究只能是由他自己來負責,我們只能充當一個推手的作用。

所以,下次有關于他學習方面的重要決定時,記得聽聽他的意見。

3.正視環境的影響,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我們都是社會人。城市化讓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

所以,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我們父母還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清楚認識到做決定的依據應該是孩子自己的實際情況,而不是把別人家的情況或者我們自己對孩子的期望作爲唯一的參考標准。

4.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特點,和孩子一起探索科學的學習方法。

好方法勝過好老師。

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孩子對知識的內化途徑有不同的需求。

比如,對于學前階段的孩子,他們更喜歡通過圖文並茂、色彩鮮豔的繪本來學習知識,而到了小學高年級,孩子的邏輯判斷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可以選擇側重邏輯理解能力的偏文字學習素材。

最爲重要的是,父母要積極和孩子共同研究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孩子自主學習,邏輯框架和細分知識都能靈活掌握,觸類旁通。

總結與思考

單獨摘出家庭教育這塊內容來說,其實《小舍得》這部劇的劇名已經給我們做出了提示,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清醒:孩子的未來需要我們父母在關鍵時刻給予正確引導,而真正能夠對孩子未來負責任的,還是孩子自己。

0 阅读:8

奇育集

簡介:樂于和你分享你所想了解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