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博會上看彜繡

經濟日報 2024-04-28 07:00:55

四月海口,熱情似火。第四屆消博會在海口西海岸開啓了一年一度的消費盛宴,來自全球的參展商和遊客聚集于此,共赴“消費之約”。一個個在商海摸爬滾打的企業家令人肅然起敬,但更吸引人的還是消博會上的年輕身影。他們平靜而不張揚,似乎是來消博會這個“商場大學”趕一場求學之旅,彜繡姑娘就是其中之一。

在雲南館的一角,擺放著彜族特有服飾和工藝品的“南華彜繡”展台吸引了我的注意。看到彜繡,我的心中猛然想起雲南楚雄地區的彜族,以及前不久廣爲傳唱的彜族歌曲《火塘謠》,“熊熊的火塘,袅袅的炊煙,蒸煮著彜家的歲月,世世代代往下傳。火塘燃燒著,阿媽的青春,熏白了阿媽的秀發,點燃兒女思鄉的情……”緩慢的曲調,優美的唱腔,似乎有一種特別的甯靜。

展台商家是個言語不多的女孩,穿著粗麻彩繪的彜族服裝,見有人來便微微一笑。女孩名叫陳海燕,2022年從西北大學設計專業畢業後,回到了媽媽創辦的這家南華七彩彜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擔任設計師,和公司裏的年輕小夥伴一起開啓彜繡的創新發展之路。

大學畢業沒去繁華都市,選擇回鄉做傳統技藝,是什麽動力讓她作出這樣的決定?

陳海燕說,歸根到底還是“深受家人影響,真心喜歡”!她所說的“影響”,是彜族先輩們的彜繡傳統,還有外婆和母親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媽媽沒有什麽文化,只上過小學三年級,早些年一直在外打工,2014年返鄉創業,決心將彜族傳統技藝保留下來。外婆今年76歲了,還能踩縫紉機做彜繡針線活,她們就是我學習的好榜樣。”陳海燕說。

第一次參加消博會的她,眼中滿是喜悅和激動,既有對彜繡技藝的驕傲,更有對彜繡産品在消博會上廣受關注的感動。

傳統的彜繡都是靠代代相傳織就的,如今學成歸來的年輕人將現代工藝和設計理念與傳統技藝進行深入碰撞,擦出了非遺創新的“火花”。陳海燕舉例說:“彜族服飾講究材質,使用火草麻布制作出頗有特色的民族服飾。彜族服飾本身色彩飽和度高,改良後的服飾色彩更加素雅,能滿足更多顧客的需求;我們還把彜族紋飾進行簡化設計,運用到運動休閑服飾上,讓傳統元素變得更日常。”

是啊,非遺傳承在人,民族非遺項目需要薪火相傳。接過外婆和母親的接力棒,年輕的陳海燕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樂趣和奮鬥目標:與小夥伴們一起爲彜繡的傳承發展而努力。

“我和6名大學畢業的小夥伴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推動彜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陳海燕笑著說,楚雄有5.7萬名繡娘,彜繡能真正爲大家帶來經濟效益,是衆多彜族鄉親發家致富的好工具,是一個幸福的産業。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潘世鵬)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