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的大白鲨祖先遺骸揭示出奇特的飲食習慣

知新了了 2024-04-24 08:10:44

在1.05億至7200萬年前的晚白垩紀晚期發現了幾塊能完全拼接的鲨魚化石,這一發現令人難以置信,它爲神秘的鲨魚家譜提供了一些急需的線索。

在墨西哥瓦列西略(Vallecillo)的Lagerstätte化石層中,古生物學家們發現了一生難得的發現:幾塊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化石,屬于一種已滅絕的屬,名爲:Ptychodus。

這些化石不僅保存了鲨魚的關節骨,還保存了它們的一些軟骨結構、整個身體的輪廓,甚至可能還有器官。這些細節揭示了鲨魚的牙齒和椎骨是如何與它們的身體相適應的,這是一種新的工具,可以用來估計它們的大小和它們在系統發育上的適應位置。

這些化石最終證實了Ptychodus是一種屬于鼠鲨目的鲨魚,其中包括大白鲨。

Ptychodus的身長可達9.7米(32英尺),使現代大白鲨相形見绌。盡管它們的進食策略也截然不同:它們的牙齒就像壓碎的盤子碎塊,這樣就可以盡情享用原本難以食用的有殼動物。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羅曼·沃洛(Romain Vullo)領導的一個古生物學家小組寫道:“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鼠鲨目動物在生態形態上高度多樣化,代表了白垩紀海洋生態系統中鲨魚的主要群體。”

“Ptychodus可能主要以鹦鹉螺和海龜等不含骨骼的硬殼獵物爲食,而不是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爲食。它在坎帕尼亞期(早在白垩紀末期危機之前)的滅絕,可能與新出現的鈍齒球齒龍和前齒龍的競爭有關。”

自從1729年在英國發現第一批Ptychodus磨牙化石以來,它的化石就一直是個謎。在這中間的幾個世紀裏發現的大多數遺骸都是牙齒和脊椎骨,這是鲨魚骨骼中唯一由骨頭組成的部分。剩下的是軟骨,往往存活時間不夠長,無法石化,這讓很多事情有待想象。

盡管它們是碎片,但在世界各地發現的這些少數遺骸提供了足夠的線索,暗示留下它們的動物。

今天,有些鲨魚也采用了類似的捕食策略,被稱爲硬食,爲這種飲食提供了先例。在白垩紀晚期的化石層中發現了如此多的牙齒,而其他遺骸卻相對缺失,這證實了它可能是一具軟骨骨骼。我們發現的罕見的脊椎骨與其他鲨魚的脊椎骨是一致的。

僅僅根據鲨魚通常留下的遺骸,我們不可能確切地推斷出那些鲨魚的樣子。即使我們對著名的巨齒鲨的了解也是基于很多有根據的猜測。

然後,我們得到了類似Valallecillo Lagerstätte的東西。

Lagerstätte是一種化石床,可以很好地保存遺骸,包括通常在石化過程發生之前分解的軟組織。Vallecillo Lagerstätte是古生物學家們發現6個翼龍標本的地方,這些標本最終揭示了這種古代捕食者的真實形狀。

這些化石都不是特別大的鲨魚,最長的鲨魚全長只有2米多一點。但重要的是,這些化石揭示了我們所見過的最詳細的鲨魚解剖結構,使研究人員能夠將這種解剖結構推斷到其他恢複的牙齒上,推斷出其最大長度爲9.7米。

我們現在也知道這些鲨魚有多少椎骨,它們的眼窩有多大,它們有多少鳍,它們頭部的大小,以及它們身體的形狀。這使得研究人員可以自信地將鲨魚分類爲鼠鲨目,並確定它們可以以很高的速度遊泳。

它們的身體形態也不同于任何現存的硬食性鲨魚,這真的讓人明白,僅僅根據牙齒來確定鲨魚的形態是多麽困難。事實上,Ptychodus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食肉鲨魚 —— 比現在最大的鲨魚要大得多。

研究人員寫道:“在墨西哥新發現的材料所揭示的速棲生態形態,挑戰了人們普遍持有的觀點,即底棲鲨魚屬是一群生活在海底的鲨魚,主要以有殼的底棲無脊椎動物爲食,比如雙殼類動物。”

“新的證據表明,Ptychodus是一種開放水域、快速遊動的捕食者,捕食大型鹦鹉螺和海龜等甲殼良好的遠洋生物,從而證實了之前基于椎體中心和類甲殼鱗片的形態學特征所提出的更活躍的神經生活方式。”

我們真誠地希望,奇迹永遠不會停止。

該團隊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生物科學》上。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0 阅读:42

知新了了

簡介:專注于新知、科普及趣聞的傳播,日耕不辍,天天新鮮。